首页>>>>淡水鱼

扁吻鱼

2022-11-19 11:33:26 142

扁吻鱼的简要介绍

扁吻鱼拉丁学名Aspiorhynchuslaticeps,外文名Big-Head Schizothoracin,是随着青藏高原的抬起而逐渐定居于西北地区的物种,生活在海拔800—1200米之间,地处干旱荒漠、水位变化较大、水温较高的静水水体或缓流的湖泊之中。栖息地大多河床宽阔,底质多为土壤,沿岸多为放牧草场。大量的有机质和无机盐冲流入水,鱼类饵料生物丰富。湖水矿化度低,属于淡水类型。

20612769_6.jpg

扁吻鱼属于凶猛的大型食肉鱼类,主要以其他鱼类为食。

扁吻鱼在4月底至5月初繁殖,一条体长77厘米,重7.2公斤的雌鱼,怀卵量可达19万多粒,卵黄色,卵量少,微黏性。产卵前首先逆水而上,在上游找到适合的水域后,雌鱼才在水草之间产卵,然后离开。雄鱼排精,使卵子受精,幼鱼出生后,便再顺水而下。

扁吻鱼的成熟卵呈浅灰色,微黏性,成熟卵卵径为1.80~1.85 mm,受精后卵膜吸水膨胀,卵膜直径为3.30~3.45 mm。受精卵在水温21~22℃下,历经1 h40 min胚盘突起;2 h10 min出现第一次卵裂;历经7 h 15 min胚胎发育到多细胞期;12 h 4 min发育到囊胚期;16 h 36 min为原肠早期;30h 20 min发育到神经胚期;历经91 h 37 min器官形成,心脏搏动,胚体摆动;103 h后仔鱼孵出,全长为7.5 mm。孵出后的第6 d,全长为11.6 mm,卵黄囊基本吸收完毕,开口索食。孵出26 d后,全长为21.00mm,奇鳍、偶鳍发育完成,肌肉增生,但体尚未披鳞。观察发现:扁吻鱼受精卵不仅具有黏性,而且卵膜吸水膨胀,形成的膜径1.8倍于卵径,富有弹性;受精卵发育后期在微流水中能悬浮水中片刻,后逐渐沉水,因此加强水中氧量的供给有助于其发育;受精卵的胚盘隆起至第6次卵裂的时距大大快于青海湖裸鲤,且眼基和体节、嗅囊和尾芽同时发生;孵出前的胚体已超越卵膜内经,尾端超出头部的眼后。

20612769_14.jpg

扁吻鱼是中国特产动物,也曾是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它的个体大,其肉嫩如豆腐,其汤鲜如牛奶,鱼头比例也大,丰腴可口,富有脂肪,是新疆南部一带民间的传统滋补品。据说古时候生活在该地的居民并不以五谷杂粮,而仅以扁吻鱼等鱼类为食,被称为“吃鱼民族”。195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阿克苏上游地区建立了捕鱼队,1958—1965年,捕捞的新疆大头鱼的产量达140—260吨,占博斯腾湖年产鱼量的20%;1966—1971年,年产量下降到30吨,占产鱼量的10—15%;1972—1973年则仅分别占2—5%;1974年以后,产量逐渐减少,直到绝产;到了1987年,连1条都难以发现了。

长期以来保护不力,捕捞过度、引进外来物种、农业用水使水位降低和水量减少等,直接破坏资源的补充。人们对于新疆扁吻鱼的生境、生长、繁殖和生活习性等生物学特点缺乏系统、完整的研究,很多方面甚至一无所知,所以只顾盲目捕捞,无法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这一宝贵资源濒临绝灭。使新疆扁吻鱼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另一原因是塔里木水域上、中、下游及各支流水利设施的不断建设,众多的河闸、大坝、水库、扬水站等隔绝了其溯河产卵的回游通道,致使其无法进行正常的繁殖活动。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疆扁吻鱼已几近消失,濒临灭绝的边缘。有关部门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扁吻鱼的科学研究和人工繁殖工作。同时,加大了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力度,增强了人们对这一珍贵野生动物资源的自觉保护意识。

虽然渔业部门正在采取措施,严格保护残存的野生资源,并积极进行有关研究工作,但新疆扁吻鱼对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成熟晚,需要7年左右的成长期,繁殖率也低,在种群数量过低的情况下,一时难以完全恢复。

1988年,扁吻鱼被列入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名录,在中国《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鱼类部分中属一级保护动物,和大熊猫、中华鲟一样珍贵,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扁吻鱼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体长一般约为80—94厘米,体重12—14千克,体重最大的可达50—60千克。身体肥大,呈长梭形,稍微侧扁。头部所占身体的比例较大,吻部扁平,呈楔形。口宽大,口裂呈斜状,下颌略微突出于上颌之前,前端较厚,其边缘没有角质。口角处有短须一对,口内有3行细柱状且尖端有钩的下咽齿。腹背部鳞片细小,体侧鳞则较大,肛门及臀鳍基两侧各有一行特大臀鳍,臀鳞发达。眼睛为椭圆形,位于头的侧上方,靠近于吻的端部。身体表面有细 细的鳞片,但胸部裸露无鳞,腹部的鳞片则埋藏于皮的下面,臀部的鳞片行列的前端接近或到达腹鳍的基部。背鳍有很强的硬刺,其后侧具有细细的锯齿,鳍的起点到吻端的距离大于到尾鳍基部的距离。腹鳍的起点位于背鳍起点的下方或稍后方。尾鳍呈分叉形。体背的颜色为青灰色,腹部为银白色,每个鳍均呈浅橙红色,体表有很多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
扁吻鱼的下咽骨狭长,下咽齿呈柱状,顶端尖而稍微弯曲。鳃耙短而稀疏。肠管较短,仅为体长的1.2倍。体内的鳔有2个室,前室膨大,后室长度约为前室的1.6倍。

扁吻鱼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扁吻鱼为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特有鱼类,仅分布于塔里木河水系,海拔800-1200米之间。
扁吻鱼的分布区仅限新疆南部喀什、莎车、阿瓦提、焉耆、乌拉斯台、若羌、克孜河和博斯腾湖等地的塔里木河水系。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受到很大破坏,数量十分稀少,现仅残存于阿克苏河下游的艾西曼湖群、车尔臣河的喀依拉克湖和渭干河水的拜城县克孜尔水库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