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物大全>>哺乳动物>>灵长目

灵长目

灵长目(Primates)是哺乳动物中的一个重要目,包含了最为聪明和复杂的动物种类之一,包括人类、猴子和猿类。灵长目动物以高度发达的大脑、灵活的四肢和复杂的社会行为而著称,是研究进化和生态的重要对象。

  • 学名:Primates

  • 主要特征

    1. 高度发达的大脑:复杂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行为。

    2. 灵活的四肢:大多数具有抓握能力,尤其是手指和拇指。

    3. 面部结构:眼睛前置,提供优秀的立体视觉。

    4. 社会性强:大多数灵长目动物生活在群体中,具有复杂的社会结构。

    5. 繁殖:通常产仔数少,幼仔有较长的依赖期。

  • 生态角色

    • 传播种子:帮助森林生态系统维持平衡。

    • 食物链:作为捕食者和被捕食者。

  • 进化历史

    • 起源于约5500万年前的古新世时期。

    • 是从早期树栖哺乳动物进化而来的,适应了多样化的栖息环境。

    • 人类(Homo sapiens)是灵长目进化的巅峰。


灵长目分类表

灵长目分为两个亚目:原猴亚目(Strepsirrhines)猿猴亚目(Haplorhines)

1. 原猴亚目(Strepsirrhines)

  • 原始灵长类,视觉较弱,嗅觉发达,多为夜行性。

  • 代表动物:狐猴、眼镜猴、蜂猴。

分类等级科 (Family)属 (Genus)代表动物 (Examples)
狐猴科狐猴科 (Lemuridae)狐猴属 (Lemur)环尾狐猴、鼠狐猴
指猴科指猴科 (Daubentoniidae)指猴属 (Daubentonia)指猴
蜂猴科蜂猴科 (Lorisidae)蜂猴属 (Loris)蜂猴

2. 猿猴亚目(Haplorhines)

  • 智力发达,视觉卓越,多为日行性。

  • 下分两大类:猴形下目(包括旧大陆猴和新大陆猴)与类人猿。

分类等级科 (Family)属 (Genus)代表动物 (Examples)
新大陆猴卷尾猴科 (Cebidae)卷尾猴属 (Cebus)卷尾猴、松鼠猴

吼猴科 (Atelidae)吼猴属 (Alouatta)吼猴、蜘蛛猴
旧大陆猴猴科 (Cercopithecidae)猴属 (Macaca)猕猴、狒狒

长鼻猴科 (Colobinae)长鼻猴属 (Nasalis)长鼻猴
类人猿长臂猿科 (Hylobatidae)长臂猿属 (Hylobates)白颊长臂猿

人科 (Hominidae)黑猩猩属 (Pan)黑猩猩、大猩猩


人属 (Homo)智人(人类)

灵长目主要特性

1. 高度发达的大脑

灵长目动物拥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具有学习能力和记忆力,能够使用工具、解决问题并进行复杂的社交互动。

2. 立体视觉

前置的眼睛提供了卓越的深度感知能力,有助于攀爬和捕食。

3. 灵活的四肢

灵长目动物的手指和拇指能够抓握树枝或工具,这种结构对于树栖生活极为重要。

4. 长寿与低繁殖率

相比其他哺乳动物,灵长目动物寿命更长,但每次繁殖的后代较少,幼仔需要较长时间的抚养和保护。


灵长目的进化历史

  1. 早期灵长目动物

    • 起源于约5500万年前的古新世,是适应树栖生活的哺乳动物。

    • 这些早期灵长类动物生活在热带森林,主要以昆虫和水果为食。

  2. 扩展与多样化

    • 在渐新世和中新世,灵长目动物扩展到世界各地,分化为原猴和猿猴两个主要分支。

    • 猿类从旧大陆猴中分化,逐渐演化出更高级的类人猿和人类。

  3. 人类的进化

    • 人属(Homo)大约在250万年前出现,人类智人的出现标志着灵长目动物进化的巅峰。


灵长目的生态角色

  1. 种子传播者

    • 灵长目动物通过食用水果并传播种子,帮助维持森林生态系统。

  2.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

    • 捕食昆虫和小型动物,同时也为猛禽和大型捕食者提供食物。

  3. 社会行为的研究对象

    • 复杂的社会结构使灵长目动物成为研究社会进化和行为的重要对象。


世界上的灵长目动物

1. 原猴

  • 代表物种:环尾狐猴、指猴。

  • 分布:主要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和东南亚。

2. 新大陆猴

  • 代表物种:卷尾猴、吼猴。

  • 分布: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

3. 旧大陆猴

  • 代表物种:猕猴、长鼻猴。

  • 分布:广泛分布于非洲和亚洲。

4. 类人猿

  • 代表物种:黑猩猩、长臂猿、人类。

  • 分布:主要生活在非洲和东南亚。


灵长目动物的保护现状

  1. 栖息地丧失

    • 热带森林的砍伐和农业扩张导致栖息地破碎。

  2. 非法捕猎

    • 灵长目动物因肉类需求和宠物贸易受到威胁。

  3. 保护措施

    • 建立自然保护区。

    • 制定反偷猎法规。

    • 推广灵长目动物的研究和公众教育。


常见灵长目分类实例

1. 环尾狐猴(Lemur catta)

  • 分类

    • 亚目:原猴亚目(Strepsirrhines)

    • 科:狐猴科(Lemuridae)

    • 属:狐猴属(Lemur)

  • 栖息地:马达加斯加。

  • 特征:尾巴有黑白相间的环纹。

2. 猕猴(Macaca mulatta)

  • 分类

    • 亚目:猿猴亚目(Haplorhines)

    • 科:猴科(Cercopithecidae)

    • 属:猴属(Macaca)

  • 栖息地:亚洲森林。

  • 特征:善于适应多种环境。

3. 黑猩猩(Pan troglodytes)

  • 分类

    • 亚目:猿猴亚目(Haplorhines)

    • 科:人科(Hominidae)

    • 属:黑猩猩属(Pan)

  • 栖息地:非洲热带雨林。

  • 特征:与人类基因相似度高达98%。


结语

灵长目动物是生物界中最具智慧和社会性的群体。从树栖的狐猴到人类,这个目展示了生命的多样性和进化的奇迹。这份分类表和历史解析,不仅帮助用户了解灵长目动物的种类和分布,也能提升对灵长目动物保护的关注。

食肉目 灵长目 啮齿目 翼手目 猬形目 蹄目 鲸目 兔形目 鳞甲目 长鼻目 单孔目
金刚猩猩

金刚猩猩

大猩猩,银背大猩猩

灵长目 濒危

特点:银背大猩猩是年长的雄性大猩猩背部毛色变成了银灰色

金刚猩猩的俗称就是大猩猩、银背大猩猩,是现存最大的灵长类动物,也是除了两种黑猩猩外和人类最接近的动物。银背大猩猩并不是大猩猩中的新品种,而是年长(大约12岁)的雄性大猩猩背部的毛色从黑色变成了银灰色。金刚猩猩是群居的动物,一群约有2-37只个体,由成年的银背雄猩猩担任领导者,通常在持续几年之后由它的儿子继...

智人

智人

人类

灵长目 无危

特点:是现代人类及其同种直系祖先的统称

智人(学名:Homo sapiens)外文名Human,是人属下的唯一现存物种。形态特征比直立人更为进步。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智人是由直立人进化来的,其脑容量更大。现代人(Homo sapians)和智人属于同一物种。大脑的发达与复杂化可能有利于聚群的社会生活,群居生活十分有利于以协作方式获取猎物、采集食物和交流信息等,因而...

倭黑猩猩

倭黑猩猩

矮黑猩猩,侏儒黑猩猩

灵长目 濒危

特点:体形要比黑猩猩小得多,较能直立,更温顺,很少发怒

倭黑猩猩(学名:Pan paniscus)外文名Dwarf Chimpanzee,是黑猩猩属的两种动物之一,无亚种。倭黑猩猩是高度智能化,社会化的动物。它们生活在稳定的地区,集群生活,能多达150名成员,虽然这通常在觅食和活动的时候会分裂成更小的群体,每群2~20余只,由1只成年雌性率领。食量很大,主要是水果,也吃树叶、根茎、花、种子...

东非大猩猩

东非大猩猩

东部大猩猩

灵长目 濒危

特点:比西非大猩猩毛发颜色更黑,体型更大

东非大猩猩学名Gorilla beringei,有2个亚种,分别为东非低地大猩猩,山地大猩猩。喜欢生活在密林当中,以小家庭为社会单位,数量可以多达40头。一个族群是由一个雄性领袖所带领,成员包括有几头雌性及子女。并非疆界性的,族群生活的范围可以与其他族群重叠。草食性,主要以生果、树叶及树枝为食物。大部份时间都是在寻求食...

西非大猩猩

西非大猩猩

西部大猩猩,非洲西部大猩猩

灵长目 极危

特点:

西非大猩猩学名Gorilla gorilla,外文名Lowland GorillaWestern Gorilla,有2个亚种,分别为西非低地大猩猩和克罗斯河大猩猩。西非大猩猩白天活动,吃无花果、红毛丹、芒果、蜂蜜、鸟蛋、幼鸟、甲壳类、鲜菜以及植物嫩芽。栖息于热带雨林,在距地面8~12米的树杈上用树枝架窝,上面覆以树叶,夜晚睡在树上。平时性温驯,发怒...

婆罗洲猩猩

婆罗洲猩猩

猩猩,红毛猩猩

灵长目 极危

特点:是猩猩种中唯一分布在亚洲的种类

婆罗洲猩猩(学名:Pongo pygmaeus)英文 Bornean Orangutan,法文 Orang-outan de Bornéo,西班牙文 Orang-után,有3个亚种。婆罗洲猩猩雄性单独生活,雌性单独生活或与小猩猩在一起。白天活动,大部分时间用于觅食,活动不如猴类迅速敏捷,以手脚交替抓握树枝移动身体。能在地面直立行走,但要靠拳指支撑,腰不能直立。...

苏门达腊猩猩

苏门达腊猩猩

苏门答腊猩猩

灵长目 极危

特点:是苏门答腊岛最大的猩猩

苏门答腊猩猩(学名:Pongo abelii)外文名Sumatran Orangutan,是苏门答腊岛最大的猩猩,在灵长类动物中,体型仅次于大猩猩。苏门答腊猩猩的智商超过自己的亲属婆罗洲猩猩,部分原因是由于肥大结实的无花果树,使得该物种可以集大群体生活,一同喂养小猩猩,相互之间善于交际和沟通学习。猩猩的寿命很长,而雌性的生育之间...

合趾猿

合趾猿

小猿

灵长目 濒危

特点:是体形最大的长臂猿

合趾猿(学名:Symphalangus syndactylus)外文名Siamang,无亚种。合趾猿是日行性动物,喜欢以家庭为单位组成小群一起生活。是一夫一妻制的灵长类动物,一般由5只组成一群,其中有一只成年雄猿和一只成年雌猿,其余都是半成年和幼小的长臂猿,最多有3个后代。由成年雄猿担任首领。长臂猿成熟期比较长,家庭关系不仅稳定,而...

北黄颊长臂猿

北黄颊长臂猿

北黄颊黑冠长臂猿

灵长目 濒危

特点:雌性缺乏特征性的毛冠

北黄颊长臂猿(学名:Nomascus annamensis)外文名Northern Yellow-cheeked Crested Gibbon、Northern Buff-cheeked Gibbon,曾经和红颊长臂猿(Nomascus gabriellae)属于同一物种,遗传学DNA和声音研究证实了北黄颊长臂猿不同于红颊长臂猿。2010年,北黄颊长臂猿被正式划分为独立物种,学名Nomascus annamensis,英文名Nort...

西黑冠长臂猿

西黑冠长臂猿

黑冠长臂猿,黑长臂猿

灵长目 一级

特点:与所有灵长类动物的体型相比,西黑冠长臂猿的臂长最长

西黑冠长臂猿(学名:Nomascus concolors)英文 Black Crested Gibbon、Black Gibbon、Concolor Gibbon、Indochinese Gibbon、Western Black Crested Gibbon,法文 Gibbon Noir,西班牙文 Gibón de cresta negra,德文 Westlicher Schopfgibbon,有2个亚种。西黑冠长臂猿在1986年以前,曾经被认为有4个亚种(N.c.concolor、...

南方白颊长臂猿

南方白颊长臂猿

灵长目 濒危

特点:面颊的两旁从嘴角至耳朵的上方各有一块白色或黄色的毛

南方白颊长臂猿(学名:Nomascus siki)外文名Southern White-cheeked Gibbon,是1972年被确认为一个独立的物种,以前它被认为是白颊长臂猿的一个亚种。树栖。白天活动。善于利用双臂交替摆动,手指弯曲呈钩,轻握树枝将身体抛出,腾空悠荡前进。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

海南长臂猿

海南长臂猿

海南黑冠长臂猿,撩梆猴,料猴

灵长目 一级

特点:世界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

海南长臂猿(学名:Nomascus hainanus)外文名Hainan Gibbon、Hainan Black Crested Gibbon、Hainan Black Gibbon、Hainan Crested Gibbon,无亚种。海南长臂猿与其他长臂猿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种群较大,营家族式生活,一般以3-5头至7-8头的家庭群为活动单位,有时甚至每群10余只。社群配偶制为“一夫多妻”制,即一只成年雄性...

红颊长臂猿

红颊长臂猿

红颊黑猿,黄颊冠长臂猿,浅黄颊长臂猿

灵长目 濒危

特点:面颊的两旁从嘴角至耳朵的上方各有一块桔红色或黄色的毛

红颊长臂猿(学名:Nomascus gabriellae)外文名Red-cheeked Gibbon、Buff-cheeked Gibbon、Buffy-cheeked Gibbon、Southern Yellow-cheeked Crested Gibbon,无亚种。红颊长臂猿领地意识强烈,每个家庭组占地约20至50公顷。雄性和雌性常进行类似声乐二重奏的鸣叫,并积极从境内追逐入侵者为维护其领地。红颊长臂猿是营家族...

戴帽长臂猿

戴帽长臂猿

伞顶长臂猿,冠长臂猿

灵长目 濒危

特点:头顶具一簇黑色的貌似顶冠的毛发

戴帽长臂猿(学名:Hylobates pileatus)外文名Pileated Gibbon,无亚种。戴帽长臂猿一般由4只组成一个家族,其中有一只成年雄猿和一只成年雌猿,其余是半成年和幼小的长臂猿,由成年雄猿担任首领。长臂猿成熟期比较长,家庭关系不仅稳定,而且和谐友善,家族中的成员之间一般都很和睦,互相爱护,共同防卫。也常见3或4个彼...

灰长臂猿

灰长臂猿

婆罗洲长臂猿,米勒长臂猿

灵长目 濒危

特点:体毛着色变化从灰色至褐色,有浓而密的白灰色眉纹

灰长臂猿(学名:Hylobates muelleri)外文名Müller's Bornean Gibbon,有3个亚种。灰长臂猿一般由4只组成一个家族,其中有一只成年雄猿和一只成年雌猿,其余是半成年和幼小的长臂猿,由成年雄猿担任首领。长臂猿成熟期比较长,家庭关系不仅稳定,而且和谐友善,家族中的成员之间一般都很和睦,互相爱护,共同防卫。也...

银白长臂猿

银白长臂猿

灵长目 濒危

特点:躯体银灰色,眼眉和脸颊周边形成一个白环状的圈

银白长臂猿(学名:Hylobates moloch)外文名Silvery Javan Gibbon,有2个亚种。银白长臂猿一般由家族聚小群,普遍为4只。其中有一只成年雄猿和一只成年雌猿,其余是半成年和幼小的长臂猿,由成年雄猿担任首领。长臂猿成熟期比较长,家庭关系不仅稳定,而且和谐友善,家族中的成员之间一般都很和睦,互相爱护,共同防卫。银...

克氏长臂猿

克氏长臂猿

克洛斯长臂猿,明打威长臂猿,倭长臂猿

灵长目 濒危

特点:有较长的犬齿,臀部有胼胝,无尾和颊囊,喉部有较大的音囊。

克氏长臂猿(学名:Hylobates klossii)外文名Kloss’s Gibbon,无亚种。克氏长臂猿一般由家族聚小群,其中有一只成年雄猿和一只成年雌猿,其余是半成年和幼小的长臂猿,由成年雄猿担任首领。长臂猿成熟期比较长,家庭关系不仅稳定,而且和谐友善,家族中的成员之间一般都很和睦,互相爱护,共同防卫。克氏长臂猿的习性与各...

白须长臂猿

白须长臂猿

灵长目 濒危

特点:腿短,手掌比脚掌长

白须长臂猿(学名:Hylobates albibarbis)曾经是黑掌长臂猿的一个亚种,2001年被确定为独立物种。白须长臂猿一般由4只组成一个家族,其中有一只成年雄猿和一只成年雌猿,其余是半成年和幼小的长臂猿,由成年雄猿担任首领。长臂猿成熟期比较长,家庭关系不仅稳定,而且和谐友善,家族中的成员之间一般都很和睦,互相爱护,共...

黑掌长臂猿

黑掌长臂猿

敏捷长臂猿

灵长目 濒危

特点:具有极长的手臂和手指,没有尾巴

黑掌长臂猿(学名:Hylobates agilis)外文名Agile Gibbon,有2个亚种。黑掌长臂猿一般由4只组成一个家族,其中有一只成年雄猿和一只成年雌猿,其余是半成年和幼小的长臂猿,由成年雄猿担任首领。长臂猿成熟期比较长,家庭关系不仅稳定,而且和谐友善,家族中的成员之间一般都很和睦,互相爱护,共同防卫。黑掌长臂猿的习性...

豚尾叶猴

豚尾叶猴

猪尾叶猴,巴盖岛叶猴

灵长目 极危

特点:朝天鼻,猪尾巴

豚尾叶猴(学名:Simias concolor)外文名Pig-tailed langur,有2个亚种。豚尾叶猴同其他叶猴和长鼻猴有亲缘关系;均属于即猴科〔Cercopithecidae的灵长类动物。豚尾叶猴的学名Simias concolor,由美国动物学家、植物学家——格里特·史密斯·米勒(Gerrit Smith Miller)于1903年命名。豚尾叶猴与大多数叶猴相比,豚尾叶猴...

越南金丝猴

越南金丝猴

东京仰鼻猴

灵长目 一级

特点:嘴唇附近带有蓝黑色的色彩,还有一块橙色的喉斑

越南金丝猴(学名:Rhinopithecus avunculus)外文名Tonkin Snub-nosed Monkey,无亚种。越南金丝猴分小群体活动,通常由一只雄性和多只雌性组成,也有多只雄性的群体,多个小群体共同分享一片栖息地。白天活跃,通过四肢爬行,爬坡和跳跃,甚至悬挂在树枝上。虽然有些活动也发生在地面上,但通常穿过森林冠层,在树上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