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物大全>>哺乳动物>>鳞甲目

鳞甲目

鳞甲目仅包含穿山甲科穿山甲属,现生动物有7种,其中亚洲3种,非洲4种。体外覆有角质鳞甲,鳞片间杂有稀疏硬毛。头小,不具齿,吻尖、舌发达,前爪长,适应于挖掘蚁穴、舐食蚁类等昆虫。鳞甲目动物栖息于森林、浓密的灌丛、开阔地带或大草原等地。


一、鳞甲目简介

1. 基本特征:

  • 独特的鳞片覆盖:鳞甲目动物通称“穿山甲”(Pangolins),全身被角质鳞片覆盖,是目前唯一全身被鳞片的哺乳动物。

  • 无齿且舌头特化:穿山甲没有牙齿,以长而黏性的舌头从蚁巢、白蚁丘中捕捉昆虫(主要食蚂蚁、白蚁)。

  • 卷曲防御:遇到威胁时蜷缩成球,用坚硬鳞片抵御捕食者。

  • 昼夜活动及栖息环境:有的种类为夜行性,多生活于森林、草原、稀树草原地区;有树栖、穴居和地栖类型。

2. 多样性与分布:

  • 鳞甲目现生物种很少,现存仅1科、3属、8种,分布于非洲和亚洲热带与亚热带地区。

  • 非洲有树栖与地栖穿山甲,而亚洲穿山甲多为地栖或半树栖。


二、进化与历史发展

1. 起源与化石记录:

  • 鳞甲目化石记录可追溯至始新世晚期(约5000万年前),当时的祖先类群已展现出部分穿山甲特征。

  • 在古近纪与新近纪(渐新世至中新世)的演化过程中,穿山甲类群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后因气候变化与地理隔离,其分布缩减与分化。

2. 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关系:

  • 过去曾将穿山甲与食虫目(旧分类)或与贫齿类(如犰狳、食蚁兽)相提并论。但现代分子系统学研究显示,穿山甲与食肉目(Carnivora)关系较近,而非与贫齿类近缘。

  • 鳞甲目与食肉目一同构成Ferae演化支。

3. 生态与保护现状:

  • 穿山甲在生态系统中扮演控制蚂蚁、白蚁种群的角色。

  • 然而,非法捕猎和栖息地丧失使穿山甲成为全球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中最严重受威胁的哺乳动物类群之一。所有现生穿山甲物种均受到国际保护,多个物种被列为濒危或极危。


三、分类体系总览

目 (Order): 鳞甲目 (Pholidota)

现生科 (Family):

  • 穿山甲科 (Manidae)

现生属 (Genus) 与 物种 (Species):
穿山甲科下通常分为三个现生属,共八种穿山甲。

科 (Family)属 (Genus)例种 (Example Species)分布与简介
穿山甲科 (Manidae)Manis (亚洲穿山甲属)中华穿山甲 (Manis pentadactyla)、马来穿山甲 (Manis javanica)、印度穿山甲 (Manis crassicaudata)、菲律宾穿山甲 (Manis culionensis)分布于亚洲,包括东南亚、南亚及东亚,常为地栖或半树栖,部分栖于森林和灌丛。

Phataginus (非洲树栖穿山甲属)长尾穿山甲 (Phataginus tetradactyla)、细鳞穿山甲 (Phataginus tricuspis)非洲树栖穿山甲,体型较小,适于栖居树上,用尾巴在树上攀附。分布于中非和西非的森林。

Smutsia (非洲地栖穿山甲属)大穿山甲 (Smutsia gigantea)、南非穿山甲(Smutsia temminckii)非洲地栖穿山甲,体型较大,多在地面活动。分布于非洲中部及南部草原和稀树草原。

已灭绝科与属

  • 史前有若干已灭绝的鳞甲目科与属(如Eomanidae、Patriomanidae),化石显示过去的鳞甲类群分布更为广泛,但现今仅存Manidae科。


四、总结

鳞甲目(穿山甲)在哺乳动物进化史中占有独特地位,其特殊的鳞片、无齿口腔和专门取食蚂蚁、白蚁的生存策略在哺乳动物中独树一帜。化石证据显示穿山甲的古老起源和广泛分布,现代分子研究则澄清了其与食肉目近缘的关系。然而,随着人类对穿山甲的过度捕猎与栖息地破坏,现生物种生存面临严重挑战,保护它们不仅是拯救独特生物多样性的一环,也有助于维持其所在生态系统的平衡。

食肉目 灵长目 啮齿目 翼手目 猬形目 蹄目 鲸目 兔形目 鳞甲目 长鼻目 单孔目
黑曼巴蛇

黑曼巴蛇

黑树眼镜蛇

鳞甲目 无危

特点:是世界上速度最快及攻击性最强的蛇类

黑曼巴蛇(学名:Dendroaspis polylepis):是眼镜蛇科、黑曼巴蛇的属毒蛇,有2个亚种。黑曼巴蛇之所以能有很大的名气,其中一个原因是它含了很大的传奇色彩。在非洲,很多人们都有听过黑曼巴蛇的传奇故事:有人说黑曼巴蛇能追上一匹正在奔跑的马;也有人说,一条黑曼巴蛇在短短1分钟内,杀死了13个围捕它的人;更有人说看见...

马来穿山甲

马来穿山甲

穿山甲、鲮鲤

鳞甲目 一级

特点:尾巴上有一处白色鳞片,全身都是深褐色鳞片。

马来亚穿山甲是夜行性动物,白天蜷缩在树洞里或洞穴中休息,整夜出来觅食,它们利用自己可卷曲的尾巴爬树以追捕猎物。饮食主要由蚂蚁和白蚁组成。它们通过其敏锐的嗅觉很容易定位的蚁巢,并且可以使用其大的弯曲爪轻松拆除蚁堡。为了防止叮咬,该物种长有特别的肌肉,可以闭合鼻子和厚厚的眼睑来保护眼睛。偶尔也捕食其他柔...

印度穿山甲

印度穿山甲

厚尾穿山甲、鳞片食蚁兽

鳞甲目 一级

特点:头部小呈三角形,身体纤细而长。

虽然属于地栖动物,但善于利用其适于抓握的尾部攀爬。除交配季节外,大部分时间独自生活。主要以蚂蚁和白蚁为食。大部分时间都在洞穴或岩石中度过。受惊时则蜷缩成球形。通常每胎产1仔(有时2仔)。由于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印度穿山甲的数量正在迅速下降,在野外罕见。印度穿山甲与穿山甲非常相似,体形比穿山甲大,与穿山甲...

中华穿山甲

中华穿山甲

穿山甲、食蚁兽

鳞甲目 一级

特点:细长。脑颅大,呈圆锥形。具有一双小眼睛,形体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

中华穿山甲是特化物种、视觉基本退化、尤以嗅觉灵敏。 穿山甲的肝脏不大,肝解毒功能弱,免疫系统弱,属于单室胃,胃中披着角质膜,胃腺部的黏膜处密布许多呈"S"型的皱襞,借吞食时吞进胃中的小砂石将食物磨碎。穿山甲肠管表面平滑,小肠长。喜炎热,能爬树。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直径20-30厘米的洞。末端的巢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