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水鱼

黄魟

2022-11-16 11:43:35 94
黄魟

中文名:黄魟

别名:贝内特氏魟

纲目:海水鱼

科属:鲼形目 魟科 魟属

体长:1米左右

体重:暂无考证资料

寿命:20-30年

保护级别:二级

特色:为底栖性鱼类,跟鲨鱼是近亲

黄魟的简要介绍

黄魟拉丁学名Dasyatis bennettii,外文名Bennett's Stingray,是魟科、魟属的一种鱼类。

7fd453c8ab86757f7bd3196cf73370d4.jpeg

黄魟(Dasyatis bennettii)是在1841年,由德国鱼类学家及生理学教授米勒(Johannes Peter Müller,1801-1858)与德国医生、病理学家及解剖学家亨勒(Friedrich Gustav Jakob Henle,1809-1885),在《横口鱼的系统描述》(Systematische Beschreibung der Plagiostomen)中,根据采自日本西南沿海的个体,以“贝内特氏三角魟(Trygon bennettii)”之学名首次被记载。

黄魟生活时常将身体埋入沙中, 仅露出两眼及呼吸孔,尾刺具毒性。摄食虾蟹、贝类及鱼类等各种底栖动物,具季节性洄游习性,生活水深5-100米。

黄魟主要在春夏季繁殖,表现出卵胎生,胚胎最初以卵黄为食,然后通过特殊结构间接吸收富含粘液、脂肪或蛋白质的子宫液,从而从母亲那里获得额外的营养。具有独特的拥抱配对行为。一般在沿岸下游河口咸淡水及浅海繁殖,产出的幼鱼在吸收完卵黄后,于河口及沿岸发育。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7年 ver 3.1)——数据缺乏(DD)。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仅限陆封种群)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黄魟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成鱼体一般长约1米。体盘亚圆形,微带斜方形;前缘斜直,与吻端成60°;体盘宽为体盘长的1.1倍,最宽处在于体盘中部。吻颇尖,微突出,吻长约等于体盘长的1/4,比眼间隔约大2倍。眼中大,稍突起;眼径约与喷水孔同大;眼间隔平坦或微凸。前鼻瓣连合为口盖,伸达上颌,后缘细裂,中部微凹。口小,波曲,口前吻长为口宽的2-2.3倍;腭膜中部凹入,后缘细裂;口底中部具显著乳突3个,外侧各具细小乳突1个。齿细小,平扁,在上颌每行约40余纵行。鳃孔中大,第三鳃孔宽约等于第五鳃孔间距离的1/4。腹鳍前缘斜直,后缘平切或微凸,前后角都圆钝,里缘分明;鳍脚平扁,后端颇尖。尾细长,为体盘长的2.7-3倍;上皮褶完全消失,靠近尾刺后面区域,仅留痕迹;下皮褶很低狭,伸达刺后尾长1/4处。
幼体光滑,长大者背上与尾上具平扁鳞片和结鳞。
背面黄褐色或灰褐色,有时具云状暗色斑块,边缘浅淡,尾刺前面至腹鳍后面暗黑,尾的后部黑色。腹面淡白色,边缘浅褐色;尾的基部白色。

黄魟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主要分布于柬埔寨、中国、印度、日本、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存在不确定)。在中国分布于东海、南海、台湾沿海。
黄魟为底栖性鱼类,大多活动于沿岸沙泥底地区,有时亦可于河口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