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淡水鱼

鲤鱼

2022-09-26 14:23:17 75

鲤鱼的简要介绍

鳞有“十”字文理,故名鲤(李时珍《本草纲目》)。又名赤鲤、玄驹、黄骥、黄骓;今俗名鲤拐子。赤鲜公(唐律。见《康熙字典》)。


鲤鱼是世界上最早养殖的鱼类。早在殷商时代,中国便开始池塘养殖鲤鱼。鲤的生长在中国随气候寒暖而异;在南方较快,东北较慢;在黄河流域也有类似现象;在山东和河南较快,内蒙古到甘肃较慢。在春秋战国时期,范蠡就编著了世界上最早的养鱼著作——《养鱼经》,其中详细记载了池塘养殖鲤鱼。到了汉代,池塘养鲤已很盛行,从皇室到地主都经营着养鲤业。到了唐代,因为皇帝姓李,“鲤”与“李”同音,因而鲤鱼身价倍增,摇身一变成了皇族的象征,于是“养鲤”、“捕鲤”、“卖鲤”、“食鲤”都成为皇族最大的禁忌,违者必处以重罚,所以唐代鲤鱼养殖业渐渐衰败。后来,鲤鱼从我国渐渐传到其他国家。鲤鱼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养殖鱼类。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家们通过人工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丰鲤、荷元鲤、芙蓉鲤、建鲤等多个生长快速、品质良好的鲤鱼新品种。

2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鲤为淡水中下层鱼类,杂食。对生存环境适应性很强,栖息于水体底层,性情温和,生命力旺盛,既耐寒耐缺氧,又较耐盐碱,在小于7克/升的咸水中生长良好,最适宜含盐量为1~4克/升。最适宜的水温在20~32℃之间,最适宜繁殖的水温22~28℃。最适宜生长的pH值是7.5~8.5。鲤鱼属杂食性鱼类,幼鱼主要摄食轮虫、甲壳类及小型无脊椎动物等。随着个体的增大,逐步摄食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成鱼主要摄食螺、蚌、蚬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小鱼、虾等,也食一些丝状藻类、水草、植物碎屑和人工配合饲料等。随着水温的升高而摄食量增大,进入生殖季节,停止摄食。繁殖后为摄食旺季,冬季摄食强度弱,甚至不摄食。


鲤自古迄今被视为食中珍品。全世界最早的养鱼文献——陶朱公范蠡(前473年)著的《养鱼经》,就是在黄河流域山东定陶写的,而且主要以鲤为养殖对象。甚至南北朝陶弘景(456~536)记载:“鲤为诸鱼之长,形既可爱,又能神变,乃至飞越江湖,所以仙人琴高乘之也。”俗传鲤鱼跃龙门变成龙的神话,全国童叟仍然皆知。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龙是最高贵的,而鲤只要越过龙门就能化身为龙。鲤代表着顽强的生命力、旺盛的生殖力,还代表着家族的富裕和兴旺。另外,鲤与“礼、利”谐音,因此中国自东周时代起2000多年,形成了很多与鲤有关的文化习俗,比如年画上儿童骑着鲤,过年的年夜饭一定要有鱼——大部分地区年夜饭上的鱼都是鲤,很多地区长期保留过年把鲤作为礼物送人的习俗,有些地方有特定时节吃鲤的风俗。

鲤鱼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体延长而侧扁,肥厚而略呈纺缍形,背部略隆起,腹缘呈浅弧形。头中大,头顶宽闻。吻钝圆,上颌包着下颌。口略小,下位,斜裂,呈圆弧形。咽头齿3列。须两对,吻须较短,颌须较长。鳃耙短而呈三角形。体被圆鳞,侧线完全,略为弧形。体背部暗灰色或黄褐色,侧面略带黄绿色,腹面浅灰色或银白色。背鳍和尾鳍基部微黑色;胸鳍和腹鳍微金黄色。

鲤鱼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分布于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栖息于水体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