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淡水鱼

细鳞裂腹鱼

2022-11-18 18:57:26 156
细鳞裂腹鱼

中文名:细鳞裂腹鱼

别名:

纲目:淡水鱼

科属:鲤形目 鲤科 裂腹鱼属

体长:20-40厘米

体重:200-500g

寿命:暂无考证资料

保护级别:二级

特色:为金沙江名贵鱼类之一

细鳞裂腹鱼的简要介绍

细鳞裂腹鱼拉丁学名Schizothorax chongi(Fang),是我国特有种。

7000b5014a90f60332981a173512b31bb051ed3d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细鳞裂腹鱼人工驯养获得成功,正进行精心培育,待性腺发育成熟后进行人工繁殖试验。2005~2006年,研究人员分别用4种不同的催产剂组合对经人工驯养的180余尾性成熟的野生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chongi)进行了人工催产,共获得受精卵50余万粒,孵化出仔鱼9万余尾。催产效果较好的催产剂组合为:鲤鱼脑垂体(PG)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二次注射,第一次注射剂量为(5mg+600IU)/kg鱼体重,第二次注射剂量为(12mg+1000IU)/kg鱼体重,在水温13~18℃效应时间为85~98h。

在裂腹鱼亚科中,细鳞裂腹胚胎发育速度较快,特别是在肌肉效应期以后更加明显,心跳频率并不是简单的由慢到快的线性增长,而是一个快慢相间的曲线变化的过程,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对环境的敏感性不同,原肠期对外界环境变化最为敏感。

细鳞裂腹鱼适应于高原及冷水性气候,生长缓慢,繁殖力低,个体较大的种类,需经6~9年体重才能达到0.5千克,一般要3~4龄才能性成熟。

2021年12月,被农业农村部列入第三批《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细鳞裂腹鱼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背鳍iii-8;胸鳍i-18—20;腹鳍i-10;臀鳍ii-5。侧线鳞92 35-43/27--35-v 102。第一鳃弓鳃耙数,外恻19—25,内侧30-36。下咽齿3行,2.3.5—5.3.2。鳔2室,后室长为前室长的2.O倍。脊椎骨数4+40一4l+1。腹腔膜黑色。
标准长为体高的2.9—3.3倍,为头长的4.l—4.2倍,为尾柄长的5.8—6.2倍。头长为头高的l.1--l.4倍,为头宽的1.5-1.8倍,为吻长的2.3--2.6倍,为眼间距的2.3—2.9倍,为眼径的3.5—5.9倍.为吻须长的4.1—5.3倍,为口角须长的3.5—6.5倍,为背鳍刺长的1.0-l.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2-1.4倍。
身体略长而侧扁,背部隆起,头部锥形。吻端稍钝,向前突出。吻皮下垂未盖住上颌,在吻须基部有一向前斜行的浅沟裂,沟裂末端距口角较远。下唇完整略呈新月形,表面有乳突。唇后沟连续;下颌前缘具锐利角质。口下位呈弧形。须2对,口角须稍长,其长度稍大于眼径,末端接近眼球后缘;吻须末端到达口角须基部或延至眼球中部下方。鼻孔距眼前缘较距吻端为近。鳃膜与鳃峡相连。下咽骨稍狭窄,呈弧形,长度为宽度的2.6—3.8倍。下咽齿细圆,顶端尖,略有弯曲,咀嚼面内凹呈匙状,内侧1行的5齿中,第一个齿较小。背鳍外缘内凹,背鳍刺强,其后缘每侧有18—31枚深的锯齿,背鳍起点至吻端距离稍大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胸鳍靠近头部下方,末端较尖,不达腹鳍起点;腹鳍腹位,末端不达肛门。臂鳍起点靠近肛门,末端几达尾鳍基部。尾鳍深叉形.下叶略长于上叶,末端尖。全身被覆细鳞,胸部白鳃峡以后的鳞片明显。腹鳍基都具稍长的腋鳞,侧线上的鳞片稍大于体鳞。侧线完全,平直。身体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尾鳍带红色。

细鳞裂腹鱼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分布于中国金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