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淡水鱼

达氏鳇

2022-11-16 11:53:35 147

达氏鳇的简要介绍

达氏鳇拉丁学名Huso dauricus,外文名kaluga sturgeon,无亚种。

9e90264f3aaee127f799703c4dedb65f_九雷图片转换器_九雷图片转换器.jpeg

达氏鳇作为白垩纪时期保存下来的古生物群之一,曾与恐龙在地球上共同生活过,其原始古朴的外形1亿多年来几乎没有改变,具有珍贵的科研价值。鳇鱼学名为达氏鳇,是鲟鱼的一种,起源于一亿三千万年前,达氏鳇性情凶猛,属于大型肉食性鱼类,能活50年以上。

黑龙江省所产的鳇鱼属于达氏鳇,古时曾作为贡品送往京城供皇家享用。出产于黑龙江省呼玛县至抚远县黑龙江流域,因体大、寿命长、食量大、力量强,是淡水鱼中最大的一种鱼类,素有“淡水鱼王”之称。 据古生物学家考证推断它是现代硬骨鱼类的共同祖先,是古刺鱼类保留下来的一支后裔,因此素有“活化石”之称。

达氏鳇为底栖肉食性鱼类,其幼鱼食物主要为底栖无脊椎动物及小鱼、虾、昆虫,1龄后主要以鱼为食,在中国黑龙江下游大麻哈鱼溯河而上时,达氏鳇也大量吞食大麻哈鱼。达氏鳇在繁殖期间不停食。人工饲养的鳇鱼多经驯化后可食人工配合饲料,其摄食强度较大,生长速度快。达氏鳇捕食方式与史氏鲟相似,但较凶猛,主动捕食能力强。

达氏鳇在水中只要摆动尾鳍,张开大口,便可吞进几千克重的鱼。达氏鳇平时趴在流石上,颜色和江水一样,别的鱼饱食之后总是喜欢到涯下深水处休息,常常被达氏鳇吞食。达氏鳇一口可吃掉几十条鱼,饱了便晃动身体上浮,甩掉挂在身上的杂草和泥水沫子,被称为“鳇鱼甩涎子”。喜欢在沙质和鹅卵石底的江河中活动。

达氏鳇性成熟晚,生殖周期长,雌鱼初始成熟年龄为16-20年,雄体为12年以上。一尾体长230厘米,重80千克的性成熟的达氏鳇年龄一般为18-20年。每年5-7月,水温15-19℃,达氏鳇在中国黑龙江干流水流急、深水区且沙砾底质的江段产沉黏注卵,性比为1:1,成熟卵径平均为3.4毫米,卵呈黑褐色或灰黑色,成熟卵为椭圆形或圆形。达氏鳇怀卵量为25-400万粒,平均100万粒,雌鱼称重60千克怀卵量为25万粒,每克卵约有40粒。达氏鳇受精卵在水温15-18℃经过130小时孵化出仔鱼。刚孵出的仔鱼带有较大的卵黄囊,在水中作垂直游动。

达氏鳇可分为3个种群:一是黑龙江河口种群,二是黑龙江河道种群,三是鄂霍次克海与日本海沿岸淡水水域种群。河口种群有淡水和半咸水两种生态型。由于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等原因,使达氏鳇的自然分布水域变得相当狭窄,中国达氏鳇全部种群几乎只栖息在黑龙江干流,其他地方均已近绝迹。


达氏鳇是黑龙江流域特有的大型名贵经济鱼类。达氏鳇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经济价值高等特点。达氏鳇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软骨食之可口且具有保健功能,其“鱼子酱”为上等佳肴,被誉为“黑色黄金”。

黑龙江的达氏鳇自然资源急剧下降,2005年中国自然产量已不足10吨。为了保护已濒临灭绝的达氏鳇自然资源,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达氏鳇日益增长的需要,开展达氏鳇的人工繁殖和养殖已势在必行。黑龙江特产鱼类研究所于1997年开始进行达氏鳇人工繁殖试验研究,并于1999年人工繁殖首次获得成功,共孵化达氏鳇鱼苗49万尾。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9年 ver 3.1)——极危(CR)。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9年 ver 3.1)——极危(CR)。

2019年7月29日,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发布——《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第二批)》。

列入中国2021年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仅限野外种群)。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达氏鳇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达氏鳇形态奇特,头尖、尾歪、体长,颜色黄褐,身上无鳞,而在背脊和两侧有5列菱形的骨板(硬鳞)。鳇鱼长可达5.6米,重可达1000千克。
达氏鳇口位于头的腹面,较大,似半月形,口前、吻的腹面有触须2对,中间的1对向前。吻呈三角形,比较尖。左、右鳃膜相互连接,这是与鲟鱼的不同点,是鳇、鲟鱼的分类依据之一。达氏鳇横切面呈圆形,鱼体被五行菱形骨板,幼体骨板有向后突出的尖棘,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体背部呈绿灰色或灰褐色,体侧呈淡黄色,腹部呈白色。达氏鳇形态与史氏鲟相似。达氏鳇背骨板11-17枚,侧骨板31-46枚,腹骨板8-13枚,背鳍条33-35,臀鳍条22-39,鳃耙数16-24。性成熟个体全长为头长的3.55-6.04倍,为尾柄长的13.9-23.1倍。为体高的6.05-10.60倍,尾呈歪型尾,上叶大,向后方延伸。

达氏鳇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分布于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江黑龙江之中,以及日本(北海道)。
该鱼为淡水鱼类,从不游入海里,分为黑龙江河口的种群、常年生活在该河道的种群以及鄂霍茨克海与日本海沿岸淡水水域的种群。冬季留在江中深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