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腿渔鸮外文名Tawny Fish-owl,大型鸮类,无亚种。黄腿渔鸮常单独活动,主要在下午和黄昏外出捕食,有时白天也活动和猎食。特别是阴天,捕食时常栖于河边高高的树枝上,俯视水面,见有食物,则猛扑下来,用爪抓捕食物。受到惊扰时不轻易飞走,鸣声似“whoo-hoo”。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兼食鼠类、昆虫、蛇、蛙、蜥蜴、蟹和鸟...
褐渔鸮外文名Brown Fish-Owl,大型鸮类,有4个亚种。褐渔鸮常单独活动,有时也成对栖息在森林中的枝叶稠密处,但通常保持一定的距离。它是半昼行性的鸟类,常在下午就出来活动,大多站立在水边的树桩上、枯枝上或其他较高的地方,也常在水面上飞翔,同时密切地注视着水面,一旦发现鱼类,就迅速地掠过水面,直接从水面上猎取...
毛腿雕鸮外文名Blakiston's Eagle-owl,大型鸮类,有2个亚种。毛腿雕鸮(Bubo blakistoni)在2014年之前归属于渔鸮属(Ketupa) ,2014年划归于雕鸮属“Bubo”。毛腿雕鸮为夜行性,白天多隐藏在河边的树上或河流沿岸的悬崖上,黄昏和夜晚出来活动,有时静立在河中的石头上,也可以在浅水中涉水而行。常单独活动和栖息,很少...
林雕鸮外文名Spot-bellied Eagle-owl,大型鸮类,无亚种。林雕鸮主要以中小型脊椎动物如雉鸡、野兔、鼠类、蜥蜴、蛇为食,也能猎捕像孔雀、豺、幼鹿一类较大的动物为食,甚至能猎捕鱼类。林雕鸮多单独活动。夜行性,白天通常躲藏在茂密的树枝叶丛中,黄昏时才开始活动和觅食。在特别饥饿时,有时白天也出来猎食。猎食时多沿...
雕鸮外文名Eurasian Eagle-owl,属夜行猛禽,有17个亚种。雕鸮通常远离人群,活动在人迹罕到的偏僻之地。除繁殖期外常单独活动。夜行性,白天多躲藏在密林中栖息,缩颈闭目栖于树上,一动不动。但它的听觉甚为敏锐,稍有声响,立即伸颈睁眼,转动身体,观察四周动静,如发现人立即飞走。飞行慢而无声,通常贴地低空飞行。听...
雪鸮外文名Snowy Owl,是一种猛禽,无亚种。雪鸮是加拿大魁北克的省鸟,而1986年发行的面值50加拿大元纸币上也有雪鸮的形象;前任加拿大总督朱尔斯·莱杰(Jules Leger)的纹章的主要图案也是雪鸮。网络用语ORLY中的猫头鹰形象就是雪鸮。雪鸮可能是欧洲史前洞窟壁画中能辨别出的最古老的鸟类。雪鸮是冬候鸟,冬季游荡到欧洲...
长尾旱獭是松鼠科、旱獭属的大型地栖啮齿动物。体型略小于灰旱獭,该种之尾在旱獭属诸种最长,平均约为体长的38%或一半。被毛长而蓬松,粗糙而少光泽。整个体躯和四肢几乎是一色锈红或一色棕黄。栖息于海拔2800-4500米的高山裸石冰雪寒漠带边缘,栖息区十分狭窄。在中国新疆境内其垂直分布范围多在海拔3500-4500米的亚高山和...
灰旱獭(学名:Marmota baibacina)别名天山旱獭、阿尔泰旱獭,属于啮齿目、松鼠科、旱獭属的一种大型地栖啮齿类哺乳动物。灰旱獭为典型的草原啮齿动物,主要栖息于高山草甸、森林草原和山地草原中植被生长茂密的地方。垂直分布的上限为海拔3700m,下限为1200m。其洞道多挖掘在岩石坡或在较为潮湿的高山草原沟谷两岸的灌丛下...
天山黄鼠体型中等,尾较长,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1500米的山地草原中的山前丘陵缓坡、山间小盆地,以及河谷两侧较为干燥地段。在砾石裸露的山坡,多栖息于植被发育较好的土质疏松地段。栖息地的植被以羽茅-灰蒿群丛为主。偶可见于农田附近,但数量不多。天山黄鼠于3月中、下旬开始出蛰,7月初幼鼠分居,8月末9月初开始冬眠。...
达乌尔黄鼠为群体散居性动物,昼行性,北方草原的代表种之一,但夜间偶尔也出洞觅食。活动规律有季节性变化,随季节的不同,黄鼠每日到地面活动的时间也不同,通常4—5月中旬,日活动最频在12—15时,6—8月,上午9—11时,下午16—18时为两个活动高峰。同时,黄鼠日活动与气候有关,气温上升到20—25℃,地面温度在30℃是最...
长尾黄鼠是松鼠科、黄鼠属动物。主要栖息于1700-3000m的高山地带和较为湿润的山前丘陵、林缘及河谷地带。植被类型多为山地草原、森林草原和亚高山草甸。一般选择在植被生长较好的缓坡、小溪的河谷地段作为栖息位点,在河边石砾裸露的山坡林缘以下的农田虽有栖息,但数量较少。有时在低山丘陵地带亦可见到,但在戈壁滩中很难...
赤颊黄鼠为松鼠科、黄鼠属的动物。栖息于低山草原、山前丘陵草原和半荒漠平原,有些地方可沿河谷上升至海拔1500米中山带的山地草原。赤颊黄鼠是白昼活动的鼠类。其听觉、视觉和嗅觉都很灵敏,警惕性高。出洞前,在洞口四处了望,观察动静,如遇可疑之物或危险信号,立即发出短促单一的“吱”声。通报同类后,迅速逃入洞中。...
阿拉善黄鼠最初被列为达乌尔黄鼠的亚种,1975年独立为有效种。栖居于草原及半荒漠环境中。昼行性。以草本植物的根、茎、叶及种子为食,也吃昆虫类。对草场和农作物危害较大,同时也是一些传染病(如鼠疫病毒等)的宿主。阿拉善黄鼠主要栖息于荒漠、半荒漠草原、农田附近、坟地和沟谷堤岸。一般营昼间活动,清晨和黄昏活动频...
花鼠属于松鼠科花鼠属,因体背有数条明暗相间的平行纵纹而得名。体型中等,尾长,尾毛长而蓬松,呈帚状,并伸向两侧。四肢略长,耳壳明显露出毛被外。生境较广泛,平原、丘陵、山地的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灌木丛较密的地区都有。一般栖息于林区及林缘灌丛和多低山丘陵的农区,多在树木和灌丛的根际挖洞,或利用梯...
优雅角鸮外文名Ryukyu Scops-owl,是夜行猛禽,有4个亚种。优雅角鸮与领角鸮的区别在眼黄色且无领圈;与黄嘴角鸮的区别在嘴色深。优雅角鸮是留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夜行性,白天多隐藏在茂密的森林中,夜间才出来活动。主要以蚱蜢等大型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也吃两栖类、爬行类,小鸟等脊椎动物,偶尔还吃一些植物果...
红角鸮外文名Oriental Scops-owl,是小型猛禽,有9个亚种。红角鸮是留鸟。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通常单独活动。夜行性,白天多躲藏在树上浓密的枝叶丛间,靠在树干上或洞里。单独栖息,有时成小群栖息,靠保护色取得安全。晚上才开始活动和鸣叫,夜间出来捕食。红角鸮的鸣叫声独特,每次鸣叫大约能持续五六秒,稍微停顿片刻又...
西红角鸮外文名Eurasian Scops-owl,有5个亚种。2015年,根据弗林特(Flint)等人的详细审查,根据显著的声音差异和轻微的羽毛特征,“Otus scops”被分为西红角鸮(Otus scops)和塞浦路斯角鸮(Otus cyprius)。西红角鸮是一种夜间活动的鸟类,从日落到午夜最活跃。白天栖息在树上,通常靠近树干,或在茂密的树叶、成熟树木或...
纵纹角鸮外文名Pallid Scops Owl,为小型鹗类,有4个亚种。纵纹角鸮一般单独或成对活动。夜行性,活动多在黄昏和夜晚。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小型啮齿类和鸟类等。叫声单调,为双音节的声音,经常长时间地反复鸣叫。雄鸟发出铿锵而嘹亮的低调“whoop”声,常常长时间地反复呜叫,每五秒钟约重复八次;也作较长声的“whaoo”叫...
岩松鼠属啮齿目松鼠科,是中国特有物种。体型中等,尾毛蓬松而较背毛稀疏,中间混有一定数量的全黑色针毛。岩松鼠是半树栖和半地栖的松鼠,多栖息于山地、丘陵多岩石或裸岩等地油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果树林(核桃、栗等干果)、灌木林等较开阔而不很郁闭的生境,在海拔较高和林木非常茂密之处几乎见不到它们的踪迹。...
巨松鼠为一种大型啮齿类动物,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季雨林的高树上,是典型的树栖动物。巨松鼠喜欢独栖,很少集群,偶见2~3只在同一树上取食。巨松鼠白天活动,活动周径约2~3千米。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至黄昏,是一天中最活跃的时间。中午前后一般在高树上休息。其性机警,稍有惊动便疾速攀枝逃遁。跳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