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鹰鸮外文名Northern Boobook,是一种中型猫头鹰,有3个亚种。日本鹰鸮曾经是鹰鸮(Ninox scutulata)的亚种——“鹰鸮日本亚种”(Ninox scutulata japonica),2014年被划分为独立物种“Ninox japonica”,下辖三个亚种。日本鹰鸮白天大多在茂密的植被树冠层栖息,黄昏和晚上活动,有时白天也活动。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
鹰鸮外文名Brown Hawk-owl,属中型猛禽,有11个亚种。鹰鸮白天大多在树冠层栖息,黄昏和晚上活动,有时白天也活动。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大多单独活动,另外雏鸟离巢后至迁徙期间则大多呈家族群活动。飞行迅速而敏捷,而且没有声响。在向入侵者攻击时飞行速度更快有而力。常从栖息处突然飞出。鹰鸮繁殖期常在黄昏和...
鬼鸮外文名Tengmalm's owl,有6个亚种。鬼鸮大多单独活动,没有迁徙行为,但秋冬季也常常游荡到低海拔地区的森林中,也喜欢到人家附近活动。由于它的叫声多变,如吹笛一般,每隔几秒钟就重复一次,并且不断地交替变化,所以给人一种阴森可怕的感觉,因此得名。它的飞行快而直,稍呈波浪形飞行。主要以鼠类为食。也食昆虫...
横斑腹小鸮外文名Spotted Owlet,有5个亚种。横斑腹小鸮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白天在树洞或树枝上栖息,可成对或聚小群栖息。主要在晚间活动。飞行迅速,飞行是非常起伏的,包括一些快速的展翅,然后滑动,翅膀压在身体上。常通过等待和快速追击捕食食物。猎食主要在黄昏和夜间,但有时白天也可见。常通过栖息在开阔地方的大树...
纵纹腹小鸮外文名little owl,共有12(或14)个亚种,其中分布于中国的有4个。纵纹腹小鸮是常见留鸟,广布于中国北方及西部的大多数地区,高可至海拔4600米。部分地昼行性,常立于篱笆及电线上,会神经质地点头或转动,有时以长腿高高站起,或快速振翅作波状飞行。好日夜发出占域叫声,拖长而上扬,音多样。在岩洞或树洞中营...
斑头鸺鹠外文名Asian Barred Owlet,为小型鸮类,有8个亚种。斑头鸺鹠为留鸟,大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大多在白天活动和觅食,能像鹰一样在空中捕捉小鸟和大型昆虫,也在晚上活动。主要以蝗虫、甲虫、螳螂、蝉、蟋蟀、蚂蚁、蜻蜓、毛虫等各种昆虫和幼虫为食,也吃鼠类、小鸟、蚯蚓、蛙和蜥蜴等动物。鸣声嘹亮,不同于其它鸮类,...
领鸺鹠外文名Collared Owlet,有4个亚种。领鸺鹠除繁殖期外都是单独活动。主要在白天活动,中午也能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和觅食。飞行时常急剧地拍打翅膀作鼓翼飞翔,然后再作一段滑翔,交替进行。黄昏时活动也比较频繁,晚上还喜欢鸣叫,几乎整夜不停,鸣声较为单调,大多呈4音节的哨声,反复鸣叫。休息时多栖息于高大的乔木...
花头鸺鹠外文名Eurasian Pygmy Owl,是小型鸟类,有2个亚种。花头鸺鹠多为夜行性,白天大多躲藏于密林深处,难于见到,但有时也在白天活动和觅食。栖息时常站在高枝上眺望,并不停地向上翘起尾羽。性情凶猛,嘴、爪强健有力,能猎捕比其自身大得多的猎物。冬天还有贮藏食物的习惯,常常把猎获的食物贮藏在树洞中。主要...
猛鸮外文名Northernhawkowl,中型鸟类,有3个亚种。猛鸮可以在白天活动和觅食,尤其是清晨和黄昏的活动十分频繁。鸣声“唬,唬”虽然比较单调,却十分悦耳动听。飞行迅速,时而振翅飞翔,时而滑翔,二者常常交替进行,特别是在觅食的时候。休息时大多栖于树木的顶端或电线杆上,见到猎物候则猛扑而下,有时也在飞行中捕食,...
乌林鸮外文名Great Grey Owl,为大型鸮类,有2个亚种。乌林鸮除繁殖期外,常单独活动,飞翔迅速无声,常停息在高大乔木顶端,等待和观察猎物。常在晚上活动和猎食,有时白天和黄昏也活动。主要以啮齿动物为食,也吃小鸟和中型鸟类,如鸡类等。听觉非常敏锐,最大的听觉感受区在3000-6000Hz之间,能够清晰地听到啮齿类动物的...
四川林鸮外文名Sichuan wood owl,体大的灰褐色鸮鸟,无亚种。四川林鸮有时作为长尾林鸮的一个亚种,但由于已经与其他长尾林鸮亚种发生了长时间的地理隔离,越来越多的文献资料认为四川林鸮已经独立进化成一个单独的物种。四川林鸮栖息于海拔2500m以上针叶林中,偶尔也出现于林缘次生林和疏林地带。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通常...
长尾林鸮外文名Brown Wood-owl,是中大型夜行性猛禽,有11个亚种。长尾林鸮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通常单独活动。白天大多栖息在密林深处,直立地站在靠近树干的水平粗枝上,由于体色与树的颜色很相似,因此虽然不算十分隐蔽,也很难被发现。有时白天也活动和捕食。寒冷的冬天常在树洞中躲避风雪,有时甚至敲击树干也不飞出。...
灰林鸮外文名Tawny Owl,为中型鸮类,有11个亚种。灰林鸮常成对或单独活动。夜行性,白天多躲藏在茂密的森林中,一动不动地、直立地栖息在靠近树干而又有浓密枝叶的粗枝上,黄昏和晚上才出来活动和猎食,有时在阴暗的白天和树林深处亦出来活动。主要以啮齿类为食,也吃小鸟、蛙、小型兽类和昆虫,偶尔在水中捕食鱼类。在城市...
复齿鼯鼠是中国特有种为森林动物,体型略比红腹松鼠大,多栖息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山地柏树林区,常在陡峭的石洞、石缝、树洞等处营造巢穴,巢较少,由杂草、树枝、树皮、羽毛等构成。复齿鼯鼠所居石洞或石隙一般较狭小,深1米左右,高约15~60厘米。洞穴或直或曲,凸凹不平,鼯鼠多在穴内高处卧身,并以干草铺垫。冬季穴口经...
毛耳飞鼠是一种热带型的小鼯鼠,一般成对夜间活动,无冬眠习性黄昏即出洞寻食。主食多种植物的嫩枝、树叶、花芽和果食,如榕树果、芒果等。毛耳飞鼠多以树洞为穴,巢的结构颇精致,分为三层,外层及巢底用枯树枝编成,中层是用一种浅白色干枯枝的长纤维织就,内层是头发状的纤维絮系牢,不易折散,巢直径约20厘米,椭圆,巢...
蒙古旱獭是啮齿目、旱獭属动物。有两种色型,一种为褐色,另一种为黄褐色;栖息于海拔1500m以上的山区或600m以上的丘陵草原地带,避开荒漠,但在草原与荒漠相交的边缘地区偶能遇见。在其栖息地内洞群配置呈带状或片状。多选择山腰和坡地,山脊数量较少的环境作为栖息位点,其对阴、阳坡的选择性不太明显,但以阳坡稍多。蒙古...
喜马拉雅旱獭是旱獭属的一种大型地栖啮齿类哺乳动物,广泛栖息于青藏高原草甸草原上,1500-4500m的高山草原,它们的数量不因草甸草原上不同的植被群落而发生显著的变化,主要受地形的影响。山麓平原和山地阳坡下缘是喜马拉雅旱獭数量集聚的高密度地区,阶地、山坡上和河谷沟壁为中等,其他地区均为少数或没有。在平地上,它...
寄居蟹是十足目寄居蟹总科和陆寄居蟹总科的概称。常见的寄居蟹可分为三大类:活额寄居蟹科、寄居蟹科和陆寄居蟹科。世界上现存500多种寄居蟹,绝大部分生活在水中,也有少数生活在陆地。更有一些寄居蟹不再寄居在甲壳里,而是发展出了类似螃蟹的硬壳,也叫硬壳寄居蟹,著名的椰子蟹即属此类。堪察加拟石蟹(阿拉斯加帝王蟹)...
金钱龟的学名为三线闭壳龟(Cuora trifasciata),隶属于龟鳖目、龟科、淡水龟亚科、闭壳龟属,为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金钱龟是珍贵的动物资源,浑身都是宝,在药用、观赏、工艺制作、食用以及现代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经济价值。人们对金钱龟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在自然界中,金钱龟由于其繁殖数量低,加上遭到人们...
褐林鸮外文名Brown Wood-owl,是中型猛禽,有15个亚种。褐林鸮是夜行性鸮鸟,常成对或单独活动,白天多躲藏在茂密的森林中,一动不动地、直立地栖息在靠近树干而又有浓密枝叶的粗枝上,黄昏和晚上才出来活动和猎食,有时在阴暗的白天和树林深处亦出来活动。性机警而胆怯,稍有声响,即迅速飞离。白天遭扰时体羽缩紧如一段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