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海雕外文名Stellers Sea Eagle,是大型猛禽,有2个亚种。虎头海雕在中国仅有指名亚种,极为罕见,仅记录于河北滦南、山西榆次、辽宁大连和营口、吉林珲春、黑龙江抚远,以及台湾新竹和嘉义等地。除台湾为迷鸟外,其他各地的居留情况也尚不清楚,其中吉林、辽宁可能为夏候鸟,河北可能为冬候鸟,山西可能为旅鸟。大部分虎...
玉带海雕外文名Pallas's Fish Eagle,属大型猛禽,无亚种。玉带海雕栖息于有湖泊、河流和水塘的开阔地域,平原或高原湖泊地区均有栖息,主要以鱼和水禽为食。常在水面捕捉各种水禽,如大雁、天鹅幼雏和其他鸟类,也吃蛙和爬行类。捕鱼主要在浅水处,也吃死鱼和其他动物的尸体,有时偷吃家养水禽和偷窃其他鸟类的食物。经...
赤腹松鼠又称红腹松鼠,是树栖动物。多栖居在树上,借树枝的变杈处,利用小弼投上下搭架,围以树叶及细茅草攀物,从外表看形似鸟窝。亦有利用树干腐洞和啄木扁之类的洞穴改建为鼠窝的。在山崖石糙和山区农村屋檐下也有它的窝巢,也有在松树或其他种乔木树枝上筑巢的。有时还能利用鸟类弃巢加以改造,或利用近山区居民点住房...
金背松鼠(学名:Callosciurus caniceps)为松鼠科丽松鼠属的动物,原生在西马来西亚,泰国和缅甸南部。已经人为引进琉球群岛。在中国,分布于台湾高雄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该种以前长期被作为赤腹松鼠的一个亚种。关于该种的生态学资料甚少。...
北松鼠主要生活于温带及亚寒带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在大树上筑巢,善于跳跃。主要以松树等树木的种子为食,也吃蘑菇、嫩芽、野果及昆虫等,是北方林区的常见类群。与大多数人的印象不同,生活在树上、有毛茸茸的大尾巴、会抱着松果啃的松鼠,其实只是松鼠科物种中的一个小分支。从海拔6000余米的雪山到太平洋中的热带岛屿...
北白颊长臂猿是灵长目、长臂猿科动物。栖息于高大的原始和退化的常绿和半常绿森林中。在越南西北部和老挝北部,这些动物生活在亚热带气候中,没有霜冻的冬季短暂且不太冷。在越南,发现该物种的海拔高度为200-1,000米之间,最高记录达海拔1,500米,然而,2011年发现了个体由于低地森林砍伐,大部分海拔超过700米。在老挝,从...
白腹海雕外文名White-bellied Sea Eagle,是大型猛禽,无亚种。白腹海雕通常单只或成对沿着海岸在水面上低空飞翔,两翅煽动缓慢而有力,有时也在高空翱翔和滑翔。当在高空翱翔或滑翔的时候,两翅常上举成“V”字形。有时也栖息于开阔地区的树上或地面上较高的地方。它既在海上觅食,也在陆地上空寻找食物,常沿着海面飞行。...
栗鸢外文名Brahminy Kite,为中型猛禽,全世界共有4个亚种。栗鸢迁徙时间一般为春季于3-4月迁来,秋季于10-11月迁走,但各地均较罕见。栗鸢主要以蟹、蛙、鱼等为食,也吃昆虫、虾和爬行类,偶尔也吃小鸟和啮齿类。觅食主要靠视觉,因而视力特别敏锐。通常栖息于高而突出的地方,以便能更好的观察四周,当发现地上有猎物时,...
黑鸢[hēi yuān]外文名Black Kite,一种中型猛禽,有5个亚种。黑鸢(Milvus migrans)在2014年分为“黑鸢”(M.migrans)和"黄嘴鸢"(M.aegyptius)(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and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20)。黑鸢白天活动,常单独在高空飞翔,秋季有时亦呈2-3只的小群。飞行快而有力,能很熟练地利用上...
乌灰鹞外文名Montagu's Harrier,无亚种。乌灰鹞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白天多数时候都见懒散而悠闲地滑翔在空中,或在草地和沼泽地上空轻轻地扇动两翅进行鼓翼飞翔。休息时多栖于树上或电线杆上。乌灰鹞主要以鼠类、蛙、蜥蜴和大的昆虫为食,也吃小鸟、雏鸟和鸟卵。主要在地上捕食。常在地面低空飞行巡猎,发现猎物则急速落...
鹊鹞外文名Pied Harrier,是一种中型猛禽,无亚种。鹊鹞在中国东北地区为夏候鸟,其他地区为冬候鸟和旅鸟。迁到中国东北繁殖地的时间在4月初至4月中旬,离开繁殖地的时间在10月末至11月初。鹊鹞常单独活动,多在林边草地和灌丛上空低空飞行,飞行时两翅上举成“V”字形,两翅不动,慢慢地飘浮在空中,时高时低地进行上下和向...
草原鹞外文名Pallid Harrier,无亚种。草原鹞经常在空中飞翔,觅食多在开阔的草原和草地上空,常接近地面慢慢地低空飞行,并不断地注视着地上猎物的活动,头向下左右环视,见到猎物则突然快速俯冲,通过呈扇形散开的尾、大大张开的两翼和向前伸的脚的控制,使它能准而稳的降落在猎物身上将其捕捉。有时也站在地上等候取食,...
白尾鹞外文名Hen Harrier,属中型猛禽,有2个亚种。白尾鹞在中国东北和新疆西部为夏候鸟、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西藏南部、云南、贵州为冬候鸟,其他地方,包括香港和台湾为旅鸟或偶见冬候鸟。春季迁到东北繁殖地的时间在3月末至4月初,离开繁殖地的时间在10-11月。白尾鹞常沿地面低空飞行,频频鼓动两翼,飞行极为敏捷迅速...
白腹鹞外文名Eastern Marsh Harrier,中型猛禽,有4个亚种。近来,根据分子遗传学证据的研究都支持将白头鹞和白腹鹞分立,但对其各自的近缘种仍存有分歧。现在认为白头鹞与非洲泽鹞(C. ranivorus)的亲缘关系最近,而白腹鹞则可能与同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鹞(C. macrosceles)或留尼汪鹞(C. maillardi)最近。由此可见,过...
白头鹞外文名Western Marsh-Harrier,是中等体型的深色鹞,有4个亚种。白头鹞是徙鸟。八月底至十月初它们通过法国、西班牙、直布罗陀然后沿非洲大西洋海岸飞往它们的越冬地,有些甚至飞到塞内加尔,有些也在西班牙和法国过冬。三月中至四月初它们返回孵育地。白头鹞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在水边草地或沼泽地上面低空飞行,两...
日本松雀鹰外文名Japanese Sparrowhawk,是小型猛禽,有3个亚种,雌鸟比雄鸟体形大。从前都将它列为松雀鹰的北方亚种,但它不仅在形态上与松雀鹰有所不同,而且在生物学上也有很多显著的区别,因此近年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物种。日本松雀鹰除了少部分为留鸟外,一般在中国北方为夏候鸟,在南方为冬候鸟,春季于...
白腹隼雕外文名Bonelli's Hawk Eagle,是大型猛禽,有2个亚种,分别是:1、Hieraaetus fasciatus fasciatus分布于非洲西北部,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亚洲,阿拉伯半岛,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印度支那和中国南部。2、Hieraaetus fasciatus renschi分布于松巴西部,东帝汶,韦塔,琅勃拉邦和小巽他群岛。白腹隼雕飞翔...
尾斑瘰螈为蝾螈科、瘰螈属有尾两栖动物,生活在海拔800~1800米的回水凼、小流溪及大河边,有时亦见于溪边静水域内。产于贵州江口县月亮坝的尾斑瘰螈,所栖息的流溪坡大流急,底部全为较平滑的石板及大小石块,两岸杂生乔木与灌木,周围数十里无住户,植被较密,环境阴湿。成体多分散匍匐于不同深度的水下较光滑之石滩上或水...
琉球棘螈为蝾螈科、棘螈属的两栖动物,生活于100~200米的山区林中,靠近耕作区一带较集中。一般栖于山区森林的阴湿地带的石块下。 在非繁殖期成年琉球棘螈喜陆地生活。白天隐藏于落叶、木或石块下休息。夜间或阴雨天外出捕食。通常以小型无脊椎动物、昆虫及其幼虫为食。每年的1月下旬~6月下旬为其产卵期,将卵产于静水岸边...
镇海棘螈为蝾螈科棘螈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无亚种。生活于海拔100-200米的丘陵地区,常年在溪流边栖息。所在环境植被茂密,永久性水塘较多,附近有石穴和土洞。镇海棘螈白天很少活动,晚上出来览食,尤其是刚下过小雨或雷阵雨,地面十分潮湿,镇海棘螈就开始蠢蠢欲动了。镇海棘螈以蚯蚓、蜗牛、小型螺类、蜈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