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石斑鸭常成小群活动。非繁殖期在一些重要水域中也常集成大群。多在清晨和黄昏活动。白天大部分时间多飘浮在挺水植物丛中或栖息在部分浸在水中的树枝干上。飞行快、直而低。云石斑鸭主要在浅水处一边游泳一边觅食。也涉水觅食。有时也通过潜水或头扎入水中取食。食物主要为植物和小型无脊椎动物。繁殖期5-7月。繁殖对在冬季...
赤嘴潜鸭性迟钝而不甚怕人。不善鸣叫,常成对或小群活动,有时亦集成上百只的大群。休息时多成群停息在有水草的滩边沙洲和湖心岛上,也会与其他野鸭混群。常潜入水中觅食藻类,鱼虾等。繁殖期在芦苇丛中筑巢。飞行笨重而迟缓。主要通过潜水取食,也常尾朝上、头朝下在浅水觅食。觅食多在清晨和黄昏。白天常在水面开阔处游泳...
帆背潜鸭属迁徙性鸟类。每年春秋两季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作定期迁徙。迁徙时常集成大群,排成“V”字队形。飞行高度较高,偶尔漂泊到中国。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和冬季,常成大群活动在开阔的湖面上,繁殖季节则成对活动。性胆怯而机警。起飞时两翅在水面急速拍打一阵才能起飞,但升空以后飞行快而有力。常在水边浅水...
常见于芦苇丛生和遮盖条件较好的开阔水面,越冬期间活动于开阔的湖泊、水库中。常结成10-30只的小群或与凤头潜鸭、琵嘴鸭等混群活动。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和冬季常集成大群。有时也和其他鸭类混群。白天多在开阔的水面活动和游泳,或一动不动的飘浮于水面上睡觉,有时也成群在岸边休息。性胆怯而机警。善于潜水。常通...
青头潜鸭为迁徙性鸟类。每年3月中旬即从南方越冬地迁往北方繁殖;秋季于10月中旬开始迁往南方,少数迟至11月初。迁徙时集成10余只或数十只的小群飞行,队形常呈楔形。飞行高度一般不高,多呈低空飞行。秋季和冬季也集成数十只甚至近百只的大群。有时也与凤头潜鸭或其他潜鸭混群栖息。性胆怯、翅强而有力,飞行甚快、也能很快...
凤头潜鸭是一种迁徙性鸟类。每年3月末4月初从南方越冬地迁徙到华北和东北南部地区,4月中旬到达东北东部长白山和东北北部黑龙江省。秋季于9月末10月初开始南迁;10月末至11月初到达南方越冬地。迁徙时常集成大群。性喜成群。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期间和越冬期间常集成上百只的大群。善游泳和潜水,可潜入水下2-3米深。游泳...
斑背潜鸭为迁徙性鸟类,每年秋季于10月初开始迁来中国越冬,春季于4月初至5月初迁离。繁殖期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喜成群。有时也与别的潜鸭混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水。起飞吋需两翅急速拍打水面,在水上助跑一会才能飞起,行动显得笨拙,但飞行却很快而有力。主要捕食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小型鱼类等水生动物为食。也...
小绒鸭性喜成群,除营巢产卵期间外,一年的所有时间几乎都是成群活动,特别是换羽,迁徙和越冬期间,常集成数千甚至数万只的大群。飞行快而轻捷,两翅煽动也快,从水面起飞灵活而轻快,不需在水面拍打而能直接从水中飞起。游泳快而轻盈,游泳时尾常常翘起。也善潜水。迁徙沿海岸进行。春季通常在5月末到达繁殖地,秋季最早在...
斑脸海番鸭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深色矮扁型海鸭。属于潜水鸭类。可以在水下潜行相当大的距离,深达5至10米,有时甚至更多。喜聚群,常集小群飞行,一般作短距离的迁徙,不在冰冻海域过冬。在欧洲出现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北海,英吉利海峡和北部的大西洋沿岸。也出没于东地中海,特别是黑海。飞行能力很强,拍打翅膀的速度相对缓慢。...
黑海番鸭性喜集群,一年中几乎都是成群活动。有时雌雄分别集群。雌鸟越冬通常更靠北些。常在海岸和岛屿附近水面活功,有时也见于内陆淡水湖泊。通常密集在一起,成群的自由自在地游泳,偶尔也见单只或成对活功。游泳快而轻盈,尾常翘起。潜水也很好,每次能在水下潜行30秒以上。但在地上行走困难,摇摇摆摆,显得很笨拙。在...
长尾鸭春季于3月初开始迁往繁殖地,3月中旬在中国大连湾还见有少量未迁走,在远东一些地方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才往北迁。常成小群迁徙。刚到繁殖地时通常并不立即进入北极冻原内陆湖泊,而是停留在繁殖地附近海岸,直到内陆冰雪开始融化,才成群进入繁殖地。秋季离开繁殖地通常在9月中旬至9月末,当地开始结冰以后。也有迟至1...
鹊鸭在中国东部沿海和内陆湖泊与沼泽地区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野鸭,数量较丰富,1986年以来发现冬季和迁徙期间在吉林省松花江和鸭绿江、辽宁省辽东半岛沿海和鸭绿江下游均较常见,但种群不大,常见20-30只一群。鹊鸭春季于3月初开始从南方越冬地迁往北方繁殖地,少数持续到4月初才迁走,亦有部分不参与繁殖的幼鸟留在更靠北的...
白鹇外文名silver pheasant,有17个亚种,是雉科鹇属大型鸡类。白鹇翎毛华丽、体色洁白,因为啼声喑哑,所以称为“哑瑞”;在中国文化中自古即是名贵的观赏鸟。《禽经》记载“似山鸡而色白,行止闲暇”,因此宋代李昉所畜养的五种珍禽中,白鹇即被称为“闲客”。唐代李白曾作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清朝更把白鹇作为为五品...
黑鹇外文名Kalij Pheasant,共分化为9个亚种。中国有2个亚种,指名亚种分布在西藏南部的聂拉木、吉隆、亚东等地;藏南亚种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墨脱、察隅、波密和云南西北部的盈江、贡山等地。黑鹇总是成对或成家族群活动。通常早晨5点左右即开始活动,直到下午7点左右才停止,其中尤以早晨和黄昏最为活跃,中午活动较少。晚...
红原鸡外文名Red Junglefowl,有5个亚种,是一种热带森林鸟类。红原鸡除繁殖期外,常成群生活,大多为3-5只或6-7的小群活动,有时亦集成10-20中的大群。性机警而胆小,看见人或听见声响便迅速钻入林中或灌丛中逃跑,危急时也振翅飞翔,每次飞行数十米至上百米远,落地后又继续潜逃。晚上栖息于树上。红原鸡是杂食性动物,主...
绿尾虹雉外文名Chinese Monal ,无亚种。绿尾虹雉是日行性动物,常成对或小群活动,冬季有时也集成8-9只至10余只的较大群体。白天活动,喜欢出没于山脊地带,晚上栖于稠密的灌丛间或树的低枝上。性情机警,一有动静即伸颈观望,如发现危险,则立刻钻入灌丛或飞奔而逃。留鸟。腿脚强健有力,善于奔跑。能在飞行时借助气流向上...
白尾梢虹雉外文名Sclater's Monal ,有3个亚种,是大型鸡类。白尾梢虹雉多单独活动,在云南高黎贡山的冬季曾见有9只生活在一起的群体。雄鸟活动的时间段和海拔高度具有一定规律。海拔3300米雄鸟鸣叫和被观察到的时间为10:00-12:00,3次;3450米为11:00-17:00,相对集中时间12:00-14:00,25次;3600米为12:00-17:00,相对...
棕尾虹雉外文名Himalayan Monal,无亚种。棕尾虹雉常成群活动,冬季有时可以结成20-30只的大群。那里自然条件非常严酷,整个夏季几乎总是在阴凉的细雨中和云雾笼罩下度过的,即使是晴天也常被飘浮的白云所缭绕,冬季则被皑皑白雪覆盖,但它却天生一付与环境相适应的本领。棕尾虹雉的食物主要是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芽、嫩叶、...
勺鸡外文名Koklass Pheasant,有10个亚种。勺鸡雄鸟和雌鸟单独或成对活动,性情机警,很少结群,夜晚也成对在树枝上过夜。雄鸟在清晨和傍晚时喜欢鸣叫,沙哑的嗓音就像公鸭一样,故在中国四川产地称它为“山鸭子”。秋冬季则结成家族小群。遇警情时深伏不动,不易被赶。枪响或倒树的突发声会使数只雄鸟大叫。雄鸟炫耀时耳羽...
黄腹角雉外文名Cabot's Tragopan,有2个亚种。黄腹角雉性好隐蔽,善于奔走,常在茂密的林下灌丛和草丛中活动,非迫不得已,一般不起飞。常成5-9只的小群活动。活动范围在0.02-0.3平方公里范围活动。主要在地面活动和取食,白天常以松散形式在地面觅食,晚上则在树上栖息雨天或雪天亦栖于树上或在树上取食。黄腹角雉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