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猛禽

黑鸢

2022-10-23 21:23:08 130
黑鸢

中文名:黑鸢

别名:

纲目:猛禽

科属:鹰形目 鹰科 齿鹰亚科 鸢属

体长:54-69厘米

体重:900-1150g

寿命:10-28年

保护级别:二级

特色:飞翔时翼下左右各有一块大的白斑

黑鸢的简要介绍

黑鸢[hēi yuān]外文名Black Kite,一种中型猛禽,有5个亚种。

0b6a34d951c2bac2b8b24d4b1f222760_九雷图片转换器.jpeg

黑鸢(Milvus migrans)在2014年分为“黑鸢”(M.migrans)和"黄嘴鸢"(M.aegyptius)(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and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20)。

黑鸢白天活动,常单独在高空飞翔,秋季有时亦呈2-3只的小群。飞行快而有力,能很熟练地利用上升的热气流升入高空长时间地盘旋翱翔,两翅平伸不动,尾亦散开,像舵一样不断摆动和变换形状以调节前进方向,两翅亦不时抖动。通常呈圈状盘旋翱翔,边飞边鸣,鸣声尖锐,似吹哨一样,很远即能听到。视力亦很敏锐,在高空盘旋时即能见到地面动物的活动。性机警,人很难接近。

黑鸢主要以小鸟、鼠类、蛇、蛙、鱼、野兔、蜥蜴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偶尔也吃家禽和腐尸。觅食主要通过敏锐的视觉,通常通过在空中盘旋来观察和觅找食物,当发现地面猎物时,即迅速俯冲直下,扑向猎物,用利爪抓劫而去,飞至树上或岩石上啄食。

黑鸢的繁殖期是4-7月。营巢于高大树上,距地高10米以上,也营巢于悬岩峭壁上。巢呈浅盘状,主要由干树枝构成,结构较为松散,内垫以枯草、纸屑、破布、羽毛等柔软物。雌雄亲鸟共同营巢,通常雄鸟运送巢材,雌鸟留在巢上筑巢。巢的大小为40-100厘米,有时直径达1米以上。每窝产卵2-3枚,偶尔有少至1枚和多至5枚的,卵的大小为53-68毫米×41-48毫米,重约52克,钝椭圆形,污白色、微缀血红色点斑。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38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抚育,大约经过42天的巢期生活后,雏鸟即可飞翔。

在欧洲,黑鸢的繁殖种群估计为186,000-254,000对繁殖对,相当于372,000-507,000只成熟个体(Bird Life International正在筹备中)。欧洲约占全球范围的9%,因此对全球数量规模的初步估计为4,100,000-5,600,000只成熟个体,尽管需要进一步验证这一估计。它被认为在4,000,000-5,700,000只成熟个体中。

尽管黑鸢可能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猛禽,但由于中毒、射击、水污染和过度使用杀虫剂,其数量已经下降。城市环境的现代化和农业的改善也被认为是造成局部衰退的原因(Ferguson-Lees和Christie 2001年)。然而,在欧洲,黑鸢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占欧盟总数的90%以上)的数量趋势是稳定或增加的。在欧洲以外,总体趋势被认为是总体稳定的:在印度是稳定的(印度鸟类状况 2020年),在澳大利亚一直在增加(全球猛禽信息网络 2015年),但认为在中国和亚洲的其他地方可能正在下降(2015年全球猛禽信息网络)。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无危(LC)。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黑鸢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黑鸢前额基部和眼先灰白色,耳羽黑褐色,头顶至后颈棕褐色,具黑褐色羽干纹。上体暗褐色,微具紫色光泽和不甚明显的暗色细横纹和淡色端缘,尾棕褐色,呈浅叉状,其上具有宽度相等的黑色和褐色横带呈相间排列,尾端具淡棕白色羽缘;翅上中覆羽和小覆羽淡褐色,具黑褐色羽干纹;初级覆羽和大覆羽黑褐色,初级飞羽黑褐色,外侧飞羽内翈基部白色,形成翼下一大型白色斑;飞翔时极为醒目。次级飞羽暗褐色,具不甚明显的暗色横斑;下体颏、颊和喉灰白色,具细的暗褐色羽干纹;胸、腹及两胁暗棕褐色,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纹,下腹至肛部羽毛稍浅淡,呈棕黄色,几无羽干纹,或羽干纹较细,尾下覆羽灰褐色,翅上覆羽棕褐色。
幼鸟全身大都栗褐色,头、颈大多具棕白色羽干纹;胸、腹具有宽阔的棕白色纵纹,翅上覆羽具白色端斑,尾上横斑不明显,其余似成鸟。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蜡膜和下嘴基部黄绿色;脚和趾黄色或黄绿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1015-1150克,♀900-1160克;体长♂540-660毫米,♀585-690毫米;嘴峰♂25-40毫米,♀27-38毫米;翅♂435-550毫米,♀440-530毫米;尾♂270-362毫米,♀285-358毫米;跗蹠♂52-75毫米,♀50-72毫米。(注:雄性——♂;雌性——♀)

黑鸢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留鸟:亚美尼亚、澳大利亚、阿塞拜疆、孟加拉、不丹、文莱、保加利亚、柬埔寨、中国、科摩罗、埃及、埃塞俄比亚、法国、冈比亚、乔治亚州、德国、希腊、印度、印尼、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朝鲜、韩国、老挝、利比亚、马来西亚、毛里塔尼亚、马约特岛、摩尔多瓦、摩洛哥、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罗马尼亚、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新加坡、索马里、西班牙(加那利群岛)、斯里兰卡、苏丹、叙利亚、泰国、东帝汶、土耳其、乌克兰、越南和也门。
繁殖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奥地利、白俄罗斯、比利时、波黑、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芬兰、匈牙利、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蒙古、黑山、荷兰、北马其顿、波兰、葡萄牙、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瑞典、瑞士、塔吉克斯坦、突尼斯、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非繁殖地:阿尔及利亚、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金)、刚果(布)、科特迪瓦、吉布提、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斯威士兰、加蓬、加纳、关岛、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肯尼亚、莱索托、利比里亚、马拉维、马里、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北马里亚纳群岛、帕劳、卢旺达、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拉利昂、南非、南苏丹、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旅鸟:丹麦、直布罗陀、约旦、科威特、马耳他、巴勒斯坦、卡塔尔、阿联酋和西撒哈拉。
季节性不确定:巴林、黎巴嫩和阿曼。
存在不确定:马达加斯加。
游荡:冰岛、爱尔兰、挪威、塞舌尔、英国和美国本土外小岛屿。
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荒原和低山丘陵地带,也常在城郊、村屯、田野、港湾、湖泊上空活动,偶尔也出现在20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和林缘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