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物>>无脊椎动物>>棘皮动物

膜管海葵(管海葵)

无危
学名:Cerianthus membranaceus

基本信息

科学分类

体征数据

  • 体长:管+身体可超30 cm;触手张开直径常见10–25 cm
  • 体重:中小型底栖无脊椎,暂无统一公开重量数据
  • 寿命:多年生定居型无脊椎,寿命可达多年

显著特点

分泌柔韧管巢并半埋沙泥;夜间张开花状触手伏击/滤食小型猎物。

分布及栖息地

地中海与东北大西洋东部浅海沙泥底、海草床边缘、潟湖/港湾等低浪能区域。

外观

双圈触手:外圈又长又飘、颜色多变;内圈短而密围口;整体像一朵海底花。

详细介绍

膜管海葵Cerianthus membranaceus)是一种典型海葵刺胞动物, 属于珊瑚虫纲八放亚纲/管海葵目(Ceriantharia)膜管海葵科(Cerianthidae)。 它不会像普通海葵那样直接黏在岩石表面,而是把身体“种”在自己制造的柔韧管状巢管里, 并半埋在沙泥或海草床边缘的沉积物中,所以常被称为“管海葵”“管状海葵”。


生态与行为

  • 定居生活:个体长期待在固定位置,只有触手冠露出地表;受惊会瞬间缩回管内。

  • 捕食方式:属于伏击-滤食型小型捕食者,外圈长触手捕捉小型甲壳类、幼鱼和浮游生物碎屑,交给内圈短触手送入口部。

  • 建管能力:分泌黏液和丝状物,把沉积物颗粒、排出的刺丝囊等粘合成一根有韧性的有机管, 这根管会逐渐向下延伸,像“可加深的软壳”。

  • 夜间更活跃:常在弱光或夜间完全张开触手捕食。


形态与识别

它的身体由触手花冠 + 埋藏的柱状体组成。通常可看到两圈触手: 外圈触手又长又细,像一层花瓣向外张开;内圈触手较短较密,围在口部周围,负责把食物往口中送。 触手颜色极其多变,可呈黄、橙、粉、褐、紫、白或半透明,也可能带条纹或双色渐变, 是很多潜水照片里非常显眼的“海底花朵”。


体型与寿命

  • 触手张开直径:常见 10–25 cm,也可能更大。

  • 总体长度(管+身体):可超过 30 cm,甚至 40+ cm,因为管会持续向下延伸。

  • 寿命:被视为多年生、定居型无脊椎;具体年限依环境不同,未有统一标准数值。


分布及栖息地

膜管海葵原生于地中海与东北大西洋东部沿岸(包括意大利附近海域、西地中海、亚得里亚海等)。 它喜欢浅海沙底、泥底、海草床边缘、潟湖或港湾等低浪能环境,也能在稍深(几十米)的沉积海底存在。 它把“软管”牢牢埋在沉积物里,伸出触手在水流中拦截猎物。


生态意义与威胁

  • 小型伏击捕食者:有助调节底栖小甲壳类和鱼类幼体数量,是海草床/软底群落的重要组成。

  • 栖息地压力:近岸污染、拖网、抛锚、沿岸工程、富营养化都会破坏或掩埋它的管巢环境。

IUCN:目前普遍归为未评估(NE),还没有统一的全球红色名录等级。 但局部栖息地退化,可能导致地方性数量下降。

常见问题

Q1:它是珊瑚吗?它属于刺胞动物门,但不是石珊瑚;它是“管海葵类”(管海葵目),通常是单个个体生活。

Q2:为什么会缩回去?一旦受惊,它会整只滑回柔韧管中,像进洞一样,几乎瞬间消失。

Q3:会蜇人吗?触手有刺丝囊,对小猎物是有效武器;人若徒手触摸,可能刺痛或过敏,所以不建议碰。

Q4:能养在水族箱里吗?有玩家尝试,但难度高:需要稳定的沙泥基质、偏温和的水流、持续供应小颗粒饵料,
一旦管被破坏或基质不对就容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