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海星(甜甜圈海星)
无危学名:Choriaster granulatus
基本信息
科学分类
- 中文名:颗粒海星(甜甜圈海星)
- 学名:Choriaster granulatus
- 纲目:棘皮动物
- 科属:Oreasteridae Choriaster
体征数据
- 体长:对径 20–30 cm(更大个体存在)
- 体重:随个体差异,无统一数据
- 寿命:数年—十余年
显著特点
粗钝短臂、圆鼓体形、背面颗粒疣突;外翻胃取食;具再生能力。
分布及栖息地
热带印太的珊瑚礁、泻湖、海草床与碎珊瑚底,1–30+ m。
外观
淡粉/米/浅橙至褐色;臂端更浅;腹面步带沟与管足明显。
详细介绍
颗粒海星(Choriaster granulatus),亦称甜甜圈/面包海星,隶属海盘科(Oreasteridae)。 其五条粗钝短臂与鼓胀的圆盘极具辨识度,背面布满颗粒状疣突,在热带印太珊瑚礁常见。
生态与生物学
食性:广食性/碎屑取食为主,摄食生物膜、微藻、碎屑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偶见啃食珊瑚或海绵。
取食方式:通过外翻胃在基底表面消化吸收。
再生:具一定断臂再生能力。
个体发育:幼体臂较细长,成熟后呈圆钝短臂与更“鼓”的体形。
形态与识别
典型五辐对称;臂端圆钝,背侧颗粒/小疣密布;体色自淡粉、米色至浅橙/褐,常见臂端更浅。 腹面可见步带沟与管足,中央口位于腹面。
体型与寿命
体长:臂端对径常见 20–30 cm,偶见更大个体。
寿命:通常数年—十余年(依环境而异)。
分布及栖息地
广布热带印太(印度洋—东南亚—西太平洋岛礁),水深 1–30+ m 的珊瑚礁、泻湖、海草床与碎珊瑚底。
保育与威胁
威胁:栖息地退化、观赏/纪念品采集、本地水质恶化。
建议:遵循不触碰/不搬动原则;拒购干制海星纪念品。
IUCN:本站按未评估(NE)处理。
常见问题
Q1:会伤人吗?不会主动攻击;长时间离水或挤压会损伤其水管系统。
Q2:有的臂为何细或缺口?多为再生中或受捕食/损伤所致。
Q3:适合饲养吗?对水质与食物要求高且野采有生态风险,不建议。
Q4:与近缘海盘星如何区分?Choriaster更圆鼓,臂端更钝;Oreaster臂更扁阔、表面骨片更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