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颈鹤
Grus antigone
特点:头、喉部和颈上部裸露无羽,皮肤为粗糙颗粒状,颜色为鲜红色
赤颈鹤外文名Sarus Crane,是大型涉禽,共分化为3个亚种。赤颈鹤常单独或成对和成家族群活动,秋冬季节有时亦集成数十甚至上百只的大群。性胆小而机警。主要以鱼、蛙、虾、蜥蜴、谷粒和水生植物为食,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在水边和原野觅食,尤以清晨和傍晚觅食活动最为频繁。赤颈鹤的叫声:响亮而持久的喇叭声,通常成对地日夜...
白枕鹤
红面鹤,白顶鹤,土鹤
特点:在朝鲜半岛,白枕鹤被人们视作和平的象征
白枕鹤外文名White-naped Crane,是大型涉禽,无亚种。白枕鹤主要以植物种子、草根、嫩叶、嫩芽、谷粒、鱼、蛙、蜥蜴、蝌蚪、虾、软体动物和昆虫等为食。取食时主要用喙啄食,或用喙先拨开表层土壤,然后啄食埋藏在下面的种子和根茎,边走边啄食。白天多数时间用于觅食,非常警觉,通常在啄食几次后就抬头观望四周,一有惊扰...
白鹤
西伯利亚鹤,修女鹤,雪鹤
特点:中国文化里象征吉祥长寿,是江西省“省鸟”
白鹤外文名Siberian Crane,是大型涉禽,虽然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种群,但它是单型种,无亚种分化。被誉为鸟类“活化石”,全球不到4000只,每年全球98%的白鹤会前往鄱阳湖越冬。2019年9月28日,江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确定白鹤为江西省“省鸟”的决定》,这意...
小鸨
地鵏
特点:颈部具有一条白色的横带和“V”字形的斜带
小鸨外文名Little Bustard,是鸨科的大型鸟类,无亚种。小鸨在非繁殖季节常聚集成大群,有时可达几千只,白天活动。在越冬群内的雄鸟有集体炫耀行为和与其他雄鸟对抗、格斗行为。性情胆小而机警,发觉有危险时立刻跑开或隐藏起来。小鸨是杂食性动物,主要吃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但以植物为主,包括嫩茎、叶、花、谷粒和嫩草,...
波斑鸨
斑鸨、Chlamydotis macqueeni
特点:体型较大鸨为小,外形似鸡,但仅具3趾
波斑鸨和其他鸨一样,是开阔而荒漠地带鸟类,在新疆主要栖息于荒漠草原,亦见于草原和荒漠中。它们常集合3-4只或12只左右小群。性情胆怯而机警。平时行动缓慢但善于奔跑。遇到危险时一般不起飞,而是迅速地跑开,蹲下藏匿于草丛中,只有迫不得已时才起飞。起飞时需要首先在地面上进行助跑。飞行的速度较慢,而且距离地面较低...
大鸨
地鵏,老鸨,独豹,野雁
特点:是鸨科鸟类中最大的两种之一(另一种为灰颈鹭鸨)
大鸨外文名Great Bustard,有2个亚种,在中国均有分布,普通亚种繁殖于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吉林的通榆、镇赉,辽宁西北部,以及内蒙古等地;越冬于辽宁、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江西、湖北等省,偶尔也见于福建,此外也有少数种群终年留居在繁殖地。指名亚种繁殖于新疆西部和东部。鸨名来自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种...
扬子鳄
鼍、中华短吻鳄、土龙、猪婆龙
特点:中国特有,头扁,四肢粗短,尾长而侧扁,鳞片上具有更多颗粒状和带状纹路,眼睛呈土色。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 (Fauvel,1879),古代被称作鼍(tuó),民间俗称“土龙”或“猪婆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鳄类,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外动物。扬子鳄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不过它有时也在白天出来活动,尤其是喜欢在洞穴附近的岸边、沙滩上晒太阳。它常紧闭双眼,爬伏不动处于半睡...
斑鳖
太湖鳖、癞头鼋、斑鼋、斯氏鳖
特点:头、颈及四肢背面亦为黑绿色,具不规则的大小黄色斑。这种密集的黄色斑纹是斑鳖的特点。
在古代,斑鳖曾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下游和太湖地区。古人称之为癞头鼋。由于肆意捕杀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1972年以来,未发现任何野生个体。可确认的尚存活的个体仅有两只。苏州动物园有一只雄性;长沙动物园有一只雌性,已迁至苏州动物园实施人工繁殖(2019年4月13日13:20,这只雌性斑鳖在苏州动物园人工受精时死亡)。另...
鼋
蓝团鱼、银鱼、绿团鱼、癞头鼋、鳖斑、康托尔巨鳖
特点:鳖类中最大的一种,头部相当小,眼小,喜群居,寿命长。
在1989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发布前后,根据《中国动物志》,全中国的巨型淡水鳖类,都被称作“鼋”。因此列为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鼋(当时的学名为Pelochelys bibroni),后来被认定是“斑鳖(Rafetus swinhoei)”。鼋的代谢低,耐饥能力强,温度过高、过低进行休眠。只在栖息地发生改变时才被迫迁移,并...
太平洋丽龟
榄蠵龟、丽龟
特点:四肢扁平如桨。头、四肢及体背为暗橄榄绿色,腹甲淡橘黄色。
太平洋丽龟是海洋性动物,除了每年定期往返筑巢海滩外,人们对这种海龟的行为知之甚少。每天会在早上进食,下午在海面上晒太阳。大群海龟会聚集在下午一起晒太阳,以躲避它们下方海水的冰冷温度,并在阳光的帮助下保持体内温暖的温度。在海水浅而温暖的较温暖地区,通常不会观察到太平洋丽龟花时间晒太阳。该物种通常会游走...
小鹃鸠
棕头鹃鸠,小赤鹃鸠,Macropygia ruficeps,Little Cuckoo-dove
特点:拥有棕色的头顶
小鹃鸠外文名Little Cuckoo-dove,共有8个亚种。小鹃鸠为留鸟,通常成群活动。行动从容,遇到危险时总要停留片刻才起飞。叫声低沉。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和嫩芽为食。小鹃鸠的繁殖期为4-7月。常成对营巢繁殖。通常营巢于林中树上枝杈间或灌丛与竹丛间。巢主要由细枝和苔藓等构成。每窝通常产卵1枚。卵的颜色为淡皮黄色,大小...
四爪陆龟
旱龟 、塔斯帕哈、草原龟、陆龟、鳖龟
特点:四爪陆龟是我国唯一生活于沙漠草原地带的陆龟
在中国新疆的伊犁河谷中,有一种被称为“塔西帕卡”的小生灵。“塔西”是指“石头”;“帕卡”意为“癞蛤蟆”。像石头一样的癞蛤蟆,究竟说的是什么动物呢,它就是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极危”等级的四爪陆龟。四爪陆龟又叫草原龟,生活于海拔600-1100米的黄土丘陵地区。洞穴隐蔽,早晚活动,3-8月为其活动季节;但...
凹甲陆龟
麒麟陆龟
特点:顾名思义,背甲低平正中甚至向下凹陷,形成一道分布着三条横纹的沟槽。
凹甲陆龟生活于热带、亚热带高山地区。成体生活于山溪旁的岸边,幼龟可爬上岸边横置于树干上晒太阳。远离水域,分布区窄。以竹笋、嫩草、果子为食,人工饲养条件下,喂食蔬菜、瓜果等。白天隐蔽,晨昏活动。其适宜的生活温度为20-30℃,气温高于30℃时,对水的依赖性增强,频繁饮水,有时会在水洼中静卧几分钟。气温低于18℃...
缅甸陆龟
黄象龟、枕龟、旱龟、缅陆、龙爪龟等
特点:眼大,颈短,背高而甲长。
缅甸陆龟属亚热带陆栖龟类,栖息于山地、丘陵及灌木丛林中,晚上活动活跃,喜暖怕寒。性温顺、有灵性,以草食性为主,也摄食动物性食物,可投喂瓜、果、蔬菜、瘦肉等,喜食西红柿。生长适温23-32℃,最佳26-30℃。缅甸陆龟自然温度下7年以上性成熟。一般在5月开始交配,7-8月是交配旺季。雄龟发情时,尾随雌龟,当雌龟停歇时...
海南孔雀雉
Polyplectron katsumatae,Hainan Peacock-pheasant
特点:是珍稀濒危雉类之一,雄性成鸟似灰孔雀指名亚种,但较小得多
海南孔雀雉外文名Hainan Peacock-pheasant,无亚种。海南孔雀雉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若受惊扰,即行遁去。很少高飞到树端,而钻入稠密的枝桠间。夜间栖息在树枝上。单独或成对活动,在地面上觅食,晚间在树上过夜。孔雀雉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吃的几乎全部是昆虫和蠕虫类,这种特性在雉类中少见的。雄鸟的叫声嘹亮悦耳,会发...
灰孔雀雉
孔雀鸡,金钱鸡,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Grey Peacock-Pheasant
特点:上背、翅膀和尾羽端部具有跟孔雀一样绚丽的眼状斑而得名
灰孔雀雉外文名Grey Peacock-Pheasant,共有4个亚种,曾经分化为5个亚种,其中海南孔雀雉(Polyplectron katsumatae)在2004年,海南省林业局、海南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通过DNA测序和分子遗传标记等科学手段研究,发现海南孔雀雉和灰孔雀雉的遗传距离为3.1%,超过了鸟类种与种水平间的遗传距离的范围,应为独立的物...
白冠长尾雉
翟鸟,地鸡,长尾鸡,山雉,Syrmaticus reevesii,Reeves's Pheasant
特点:尾羽最长的鸟类
白冠长尾雉外文名Reeves's Pheasant,无亚种,是一种森林益鸟。白冠长尾雉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幼芽、嫩叶、花、块茎、块根和农作物幼苗和谷粒为食,特别对农作物较为喜欢,常常于一早一晚飞到农田地边偷吃农作物,其中包括黄豆种子、黄豆芽叶、豌豆、玉米、油菜、小麦种子、麦苗、水稻等。野生植物主要有橡子、山茶种...
黑长尾雉
帝雉,Syrmaticus mikado,Mikado Pheasant
特点:爱情的守护者,是中国台湾的雉科鸟类中栖息于最高海拔者
黑长尾雉外文名Mikado Pheasant,无亚种,是一种大型鸡类。黑长尾雉活动的地点多在林道路面地表植物和落叶覆盖多的地方,也会在陡峻的峭壁上行走。多单独活动,不群聚。活动的时间多半在双高峰时段,在关高地区为早上5点到6点和下午6点到7点,在瑞岩溪自然保护区是早上7点到8点和下午4点到5点,而最喜欢在下小雨、中雨、起雾...
黑颈长尾雉
地花鸡,Syrmaticus humiae,Mrs. Hume’s Pheasant
特点:因为它们很少鸣叫,所以也被称为哑巴鸡
黑颈长尾雉属留鸟。常成对或小群游荡觅食。通常在亮天后即下树活动,一直到傍晚,中午多在林间空地上或灌丛中休息,晚上栖息于树上。1树栖1只,活动和栖息地一般较为固定。活动时甚宁静,有时除踩踏落叶或觅食扒动树叶弄出声响外,一般毫无声响。性机警,活动和觅食时常有一只雄雉极为警觉,不时的伫立张望,发现情况立刻钻...
白颈长尾雉
横纹背鸡,Syrmaticus ellioti,Elliot's Pheasant,Chinese Barred-backed Pheasant
特点:为典型的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种类
留鸟。喜集群,常呈3-8只的小群活动。多出入于森林茂密、地形复杂的崎岖山地和山谷间。性胆怯而机警,活动时很少鸣叫,因此难于见到。在发现异常情况时,亦是先急跑几步再停下观察动静,如无危险,则悄悄走开或飞走;如发现敌害临近,则马上起飞,同时发出尖锐的叫声。活动以早晚为主,常常边游荡边取食,中午休息,晚上栖息...
褐马鸡
角鸡,鹖,毅鸟
特点:是马鸡中最为名贵的种类,古称“鹖”
褐马鸡是山区森林地带的栖息性鸟类。褐马鸡是马鸡中最为名贵的种类,古称“鹖”。《禽经》中记述:“鹖”,毅鸟也。毅不知死。”三国魏诗人曹植在《赋》序中写道:“之为禽,猛气,其斗终无胜负,期于必死。”明末张自烈撰的字书《正字通》曰:“鹖”,鸟名,色黄黑而褐,首有毛角,有冠,性爱侪党,有被侵者,往赴斗,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