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鱼属(Sphyraena)
无危基本信息
科学分类
- 中文名:梭鱼属(Sphyraena)
- 学名:Sphyraena
- 纲目:中型鱼
- 科属:Sphyraenidae Sphyraena
体征数据
- 体长:50–100 cm;大型 150–180 cm+
- 体重:1–8 kg;大型 20 kg+
- 寿命:10–14 年(依种而异)
显著特点
高速掠食;伏击+追击兼具;两背鳍分离;犬齿发达;侧线直。
分布及栖息地
热带—亚热带近海与外海;珊瑚/岩礁、泻湖、海草床、陆架边缘;幼鱼沿岸浅水/红树林口。
外观
细长纺锤体、口大犬齿;两背鳍、深叉尾;体侧纵纹/暗斑。
详细介绍
梭鱼属(Sphyraena)隶属梭鱼科(Sphyraenidae),通称梭鱼/大梭鱼/魣, 是热带—亚热带海域典型的高速掠食鱼类。体细长、口阔具尖利犬齿,以小至中型鱼类为主食, 兼具伏击与爆发追击策略,在珊瑚礁外缘、泻湖通道与陆架边缘尤常见。
生态与生物学
食性:沙丁、鰺、鯷及乌贼等;幼鱼取食浮游小鱼与甲壳类。
行为:幼鱼/亚成体多群游,大型成体常独行或小群;拂晓与黄昏活动高峰。
繁殖:海上群体产卵,卵与仔鱼浮性随流漂移。
成长与寿命:生长较快,寿命常见10–14 年(依种而异)。
形态与识别
体细长纺锤形,头大口阔,上下颌犬齿发达;背鳍分为两片(前硬棘、后软条), 侧线近直且明显;尾柄收窄、尾鳍深叉。体侧可见纵纹或暗斑(因种而异)。
体型与寿命
体长:多见50–100 cm;大型种(如大梭鱼 S. barracuda)可达150–180 cm+。
体重:常见1–8 kg;最大可20 kg+。
分布及栖息地
全球热带—亚热带近海与外海,包括珊瑚/岩礁、泻湖、海草床与陆架边缘;幼鱼常见沿岸浅水与红树林口。
人海互动与管理
渔业与游钓:常见游钓与食用对象,但部分海区有雪卡毒素(ciguatera)风险。
安全提示:梭鱼可能被闪亮饰品吸引;浮潜/游泳避免佩戴。
管理:体长限制/配额、关键栖地保护与有害藻华监测;群游幼体补给受环境年景影响大。
IUCN:属级总述,不同物种评估差异大(LC–NT–VU 等);本站总述标未评估(NE)。
常见问题
Q1:如何与鯖科/鰺科区分?梭鱼更细长且具显著犬齿,两背鳍分离、侧线近直;鯖/鰺多具离鳍或不同齿形。
Q2:会主动攻击人吗?极罕见;在低能见度或夜间避免佩戴闪亮金属饰品。
Q3:能否安全食用?部分海域存在雪卡毒素风险,请遵循当地通报(科普提示)。
Q4:代表种有哪些?S. barracuda(大梭鱼)、S. jello(黄点梭鱼)、S. qenie(黑鳍梭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