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外文名Blue Whale,有4个亚种。不但是最大的鲸类,也是现存最大的动物,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的物种名称musculus来自于拉丁语,有“强健”的意思, 但也可以翻译为“小老鼠”。林奈在1758年的开创性著作《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中完成了该种类的命名,他可能知道这一点,然后幽默地使用了这个带有讽刺...
在太平洋的北美洲一侧,灰鲸从5月下旬到10月末穿过白令海峡和白令海西北部,到水温、光照都较适宜的北极圈内索饵,然后开始南移,穿过阿留申群岛,沿着北美洲大陆沿岸南下,平均每天行进大约185公里。2月间在水温较高、光照充分的加里福尼亚半岛的西侧以及加里福尼亚湾的南侧繁殖。2月份以后再次开始北进,但路线与南下时不...
北太平洋露脊鲸外文名North Pacific right whale,无亚种。长期以来,鲸类学家认为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露脊鲸是2个物种:北露脊鲸(Eubalaena glacialis)和南露脊鲸(Eubalaena australis)。Rice(1998)主张露脊鲸科的真露脊鲸属(Eubalaena)合并入露脊鲸属(Balaena),全世界原归入真露脊鲸属(Eubalaena)的鲸都属于同一...
塔里木兔外文名Yarkandhare,是典型的荒漠地带物种。喜马拉雅山隆起后,昆仑、阿尔泰和祁连山等山脉强烈地断块上升,加以欧亚大陆块相联后,陆块面积增大,使印度洋暖流受到阻隔,塔里木盆地的气候变得日益干早。塔里木兔虽地处古北界,却是东洋界的种类,属于古北界中的东洋界成分。塔里木兔一般在早晨和黄昏活动,但随着季...
雪兔外文名Mountain hare,有25个亚种。雪兔除发情期外,一般均为单独活动。白天隐藏在灌丛、凹地和倒木下的简单洞穴中,里面铺垫有枯枝落叶和自己脱落的毛,清晨、黄昏及夜里出来活动,巢穴并不固定,故有“狡兔三窟”的说法。它从不沿自己的足迹活动,总是迂回饶道进窝,接近窝边时,先绕着圈子走,观察细听,然后慢慢地退...
贺兰山鼠兔,别名宁夏鼠兔,英文名Silver Pika,乃是中国特有种。贺兰山鼠兔昼日活动,晨昏活动频繁,会建典型的鼠兔干草堆。主要以蒿草、荷草科及禾木科植物的叶、茎为食。冬季不冬眠。4月上旬进入繁殖期,每年产1胎,每胎2~4仔。该种也曾被认为是高山鼠兔或蒙古鼠兔的亚种,但在形态、染色体数、分子特征及鸣声特征上都有...
巨松鼠喜欢独栖,很少集群,偶见2~3只在同一树上取食。巨松鼠白天活动,活动周径约2~3千米。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至黄昏,是一天中最活跃的时间。中午前后一般在高树上休息。其性机警,稍有惊动便疾速攀枝逃遁。跳跃力强,相隔2米的树枝可一跃而过。从未见有下地逃走者,除非被击伤跌落地面,才遁入石缝或乱树堆中。天气...
河狸外文名Eurasian Beaver,有7个亚种。河狸夜间活动,白天很少出洞,善游泳和潜水,不冬眠。河狸有一个独特的本领是垒坝,凡是河狸栖息或是栖息过的地方,都有一片池塘、湖泊或沼泽。河狸总是孜孜不倦地用树枝、石块和软泥垒成堤坝,以阻挡溪流的去路,小则汇合为池塘,大则可成为面积达数公顷的湖泊。河狸具有改造自己栖...
台湾鬣羚外文名Taiwan serow,无亚种。台湾鬣羚体型较小,更像斑羚(Naemorhedus goral)而不像大陆的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毛褐色,鬃毛较大陆的鬣羚短,但更加竖立,有一淡奶油色斑从颏延伸到喉部,角比大陆的鬣羚小而纤细。台湾鬣羚善于奔跑和跳跃,经常单独出没,晨昏活动频繁,食物包括青草种子和植物嫩叶...
赤鬣羚外文名Red Serow,无亚种,属于偶蹄目牛科鬣羚属下的一个单独物种。赤鬣羚的红色皮毛外观很容易与其他黑色、灰色或深棕色鬣羚属物种区分开来。然而,一些专家认为,生活在印度的赤鬣羚种群实际上属于喜马拉雅鬣羚;这种情况尚未得到解决。体型较小的赤斑羚(Naemorhedus baileyi)与赤鬣羚生活在同一区域,但其体积更...
中华秋沙鸭是中国苏州地区的冬客,深秋时自北方南迁到太湖流域的苇塘里来避寒越冬,通常中华秋沙鸭都是以家族方式活动,只在迁徙前才集成大的群体。它们与各种野鸭汇成数以万计的大群,漂浮游荡在湖面上,嬉耍和捕食游鱼,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就像是一个规模宏大而喧嚣热闹的鸭类集市。它们目光敏锐,警惕性高,稍感异情就...
中华鬣羚外文名Chinese Serow,有2个亚种,是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动物之一。中华鬣羚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人们据此将其与驯鹿、驼鹿和麋鹿一起称为“四不像”。中华鬣羚外形似羊,与斑羚属相比角较长、较粗,横脊较大,中华鬣羚比斑羚(Naemorhedus goral)大很多,而比...
帕米尔盘羊外文名Pamir Sheep,曾是盘羊的亚种之一。帕米尔盘羊亚种“Ovis ammon polii”于1841年首次由动物学家“Edward Blyth”进行科学描述。这些盘羊通常也被称为“马可波罗盘羊”或“帕米尔盘羊”。帕米尔盘羊(Ovis ammon polii)在英国学者彼得·格拉布和澳大利亚学者科林·格罗夫斯合著的《有蹄类动物分类学》 (Ung...
天山盘羊Tian Shan Argali,曾是盘羊的天山亚种。天山盘羊一般被认为是盘羊(Ovis ammon)天山亚种,英国学者彼得·格拉布和澳大利亚学者科林·格罗夫斯合著的《有蹄类动物分类学》 (Ungulate Taxonomy) 一书中将其视为独立物种,2019年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和2021年发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
西藏盘羊外文名Tibetan argali,是典型的山地动物,曾是盘羊的亚种之一。西藏盘羊的科学拉丁文名称其中一个同义学名“Ovis ammon dalai-lamae”(也曾经是“盘羊阿尔金山亚种”)的中文译名是“达赖喇嘛盘羊”。这是1888年命名的,用来纪念藏传佛教中达赖喇嘛这个尊号或封号(此达赖非彼“达赖”)。1876-1877年,俄国人普热...
戈壁盘羊拉丁学名Ovis darwini,曾是盘羊的一个亚种。戈壁盘羊一般被认为是盘羊(Ovis ammon)戈壁亚种,英国学者彼得·格拉布和澳大利亚学者科林·格罗夫斯合著的《有蹄类动物分类学》 (Ungulate Taxonomy) 一书中将其视为独立物种,2021年发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也采用此说法。但是截止2021年2月《世界...
哈萨克盘羊外文名Kasachstan Argali,曾是盘羊的一种。哈萨克盘羊曾经被视为盘羊(Ovis ammon)的一个亚种。2019年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其视为独立物种,2021年发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也将其作为独立物种。但截止2021年2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仍将其列入...
阿尔泰盘羊外文名Altai Argali wild sheep ,是典型的山地动物。2011年《世界哺乳动物手册》(THE MAMMALS OF THE WORLD)将盘羊的9个亚种确定为9个不同的物种。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25日版也采用了这个定位。但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0年3月13日的版面上,阿尔泰盘羊仍然...
岩羊外文名Blue Sheep,有2个亚种。形态介于绵羊与山羊之间,外貌也确实兼有这两类羊的一些特征。就体形而言,岩羊很象绵羊,不过它的角不盘旋,而近似山羊,但雄兽的下颌又没有胡须,也没有膻味。岩羊躺卧在草地上时,身体的颜色与草地上的裸露岩石极难分辨,因而有保护作用。虽然经常出现于比较开阔的地方,但其攀登...
北山羊外文名Siberian Ibex,有4个亚种,是典型的野生山羊。北山羊多在晨昏活动,喜欢成群活动。非常善于攀登和跳跃,蹄子极为坚实,有弹性的踵关节和象钳子一样的脚趾,能够自如地在险峻的乱石之间纵情奔驰。白天多在裸岩上休息,早晨和黄昏才到较低的高山草甸处去觅食和饮水。喜欢成群活动,一般为4-10只,也有数十只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