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头鲸外文名Melon-headed whale,无亚种,其特征与侏虎鲸属基本相似,但牙齿的数目较多。瓜头鲸是一种群居性极强的鲸类,它们经常以数百甚至超过1000只的族群量出现,且鲸群中尚包括许多其迁移和活动都一致的小群组,从数百只一同搁浅的瓜头鲸便可知道鲸群中个体间存在着强而有力的社会链结。迁移中的群体会溅起大量水花,...
灰海豚外文名Risso's dolphin,无亚种。灰海豚具有远洋的习性。通常10头至数十头的群,也有数百头的大群,有时同其它种海豚混群。灰海豚喜欢水深大于180米、水温高于10℃的水域,但有时也到水温为5-6℃的海域中。不集成大群,群体都在数只至20只以下。集群时游速不算太快,但在角斗时游速却很快,瞬时速度估计可达20多海...
沙捞越海豚外文名Fraser's Dolphin,无亚种。沙捞越海豚为热带性外洋种,多成数十头至数百头的群游动,甚至有上千头的大群。常与花斑原海豚、瓜头鲸及领航鲸混游,在热带海域又多与蓝白原海豚和长吻原海豚混游,因其外形与蓝白原海豚及长吻原海豚相似,海上远距离识别比较困难。沙捞越海豚经常潜至250-500米的水下捕食海...
真海豚外文名common dolphin,有2种(长吻真海豚和短吻真海豚),共有4亚种。真海豚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鲸目、海豚科、海豚属。该属中有短吻真海豚和长吻真海豚2种,因为它们在背鳍的中央有一个三角形的淡色区,上颌骨腭部左右有一个纵深的沟,这些特点足以同海豚科的其他动物相区别。由于分布的范围很广泛,所以地方性的变异也...
长吻真海豚外文名Long-beaked common dolphin,有2个亚种,暖海性物种。长吻真海豚属于群居性哺乳动物,有时1000多只个体组成大型海豚群,较小的海豚群也可由关联密切的10~30只海豚组成。在海面,长吻真海豚精力充沛,以一系列高速跳跃进出水面。像多数海豚一样,长吻真海豚也会垂直起跃,从水面腾空而起,又以生动的飞溅着...
白头硬尾鸭是非常典型的群居型水鸭类。在中国繁殖于新疆天山,偶见于湖北洪湖。在新疆为夏候鸟,在湖北为偶见迷鸟。主要通过潜水觅食,也常在水边浅水处直接伸头觅食。食物主要以眼子菜、水草等水生植物为食,也吃昆虫昆虫幼虫、小鱼、蛙、甲壳类、软体动物、蠕虫等水生动物。极怕人,稍有动静立即起飞。善于游泳和潜水,游...
小潜鸭属迁徙性鸟类,迁移时组成25-50只的集群。大多数越冬迁移的飞行路线是通过美国密西西比州的中部,沿着墨西哥州和佛罗里达州到达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有些到中美洲,加勒比和哥伦比亚北部,也有少数冬候鸟偶尔到达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和特立尼达。小潜鸭杂食性,主要为蛤蜊、龙虾、水生昆虫,也吃生草、种子、野芹菜和大量...
丑鸭栖息和生活于溪流旁,岩石和灌丛间的深凹处,树洞中。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非繁殖季节也集成大群。飞行迅速,但通常不高飞。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食。觅食活动多在白天。常在水流湍急的江河、山区溪流和多岩礁的海岸附近觅食。...
短吻飞旋原海豚外文名Short-snouted Spinner Dolphin,无亚种,是远洋深水物种。近种区别:短吻飞旋原海豚的体型比长吻(飞旋)原海豚(Stenella longirostris)粗壮些,背鳍也较不像三角形;此外正如其名,嘴喙比较短胖,而且也可以注意短吻飞旋原海豚背鳍下方、朝下延伸几乎触及白色腹部的披肩部位。可能会与瓶鼻海豚、真...
条纹原海豚外文名Striped dolphin,无亚种,为太平洋常见海豚。条纹原海豚具远洋生活习性。常数十至数百头集群活动,也有上千头的大群;在西太平的群体可区分为:幼体群、育种成体群、非育种成体群。幼豚通常断奶1~2年后加入幼体群。当雌性进入幼年至成年的过渡阶段,它们一般加入非育种成体群,仅有少数窜入育种成体群,而...
点斑原海豚外文名Pantropical spotted dolphin,有2个亚种,可能是最普通的鲸豚类。点斑原海豚属于群居性动物,几只到几千只结群而游,远海群比沿海群成员更多。在日本海域,2岁的幼豚会加入其他幼豚群,直到长成返回原群。雌豚发情期离群。也许是饮食区重叠的缘故,在东太平洋,它们常与黄鳍金枪鱼群混游,当然也可能是一种...
糙齿海豚Rough-toothed dolphin,牙齿比较特别的海豚。糙齿海豚通常10~30头组成“豆荚”(海豚、海豹或鲸等群体的术语)群,也有多至160头的“豆荚”群,群中包含8个较小的群组。偶尔同领航鲸、宽吻海豚、花斑原海豚、长吻原海豚混游。善潜水,可水下停留15分钟。游速快,在水面逐波时背鳍清晰可见。能做水上“冲浪”和船首...
恒河豚外文名Ganges River Dolphin,是南亚河豚的指名亚种。恒河豚外观像鳄鱼,呼吸时,经常以一定的角度浮出水面,所以在某些地区可能会被误认为鳄鱼。游动时能看见恒河豚的整个头部与嘴喙,有时只有额隆或头的上半部及嘴喙浮在水面。恒河豚胸鳍在浅水区域中。通常倾向右侧,并在河底附近巡游;尾部会略高于头部(头部会不...
白鱀豚外文名Baiji,无亚种。白鱀豚分化自海豚支系(Delphinida),该支系包含了除抹香鲸类以外所有的现代齿鲸。化石证据显示原始的海豚诞生于2500万年前,并在2000万年前从太平洋进入长江。1981年9月,中国地质学家在广西桂平发现了一种史前动物的下颌骨化石片段,这块下颌骨来自一种古老的白鱀豚,称为“原白鱀豚”(属名...
座头鲸外文名Humpback whale,虽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鲸类,但也是海洋中当之无愧的庞然大物。座头鲸多成对活动,性情温顺,同伴间眷恋性很强。每年进行有规律的南北洄游: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域索饵,冬季到温暖海域繁殖,洄游期不进食。游泳速度较慢。每小时约为8~15公里,常发出类似“唱歌”的繁杂声音。座头鲸以鳞虾这种体长...
长须鲸外文名Fin Whale,是游泳速度最快的鲸之一,其速度可达时速37公里,录得最高记录为时速40公里,有“深海格雷伊猎犬”之誉。长须鲸用鲸须把食物过滤,然后吞下肚,而其食物有小型的鱼类、乌贼及甲壳动物(这包括糠虾和磷虾)。它们进食时会以时速11公里的高速前进,然后张开嘴部,令它们每次吸下多达70立方米的海水。吸...
角岛鲸外文名Omura's whale,属中型鲸,外型极似长须鲸,但较长须鲸小很多。角岛鲸直到2003年才被确认与命名。 因为模式标本是搁浅在日本山口县下关市的角岛,故俗名“角岛鲸”。omurai 是大村,这个种名是为了纪念一位日本的鲸豚学者“Hideo Omura(大村秀雄)”。角岛鲸是由日本科学家和田志郎、大石雅之、山田格等三...
布氏鲸外文名Bryde's whale,无亚种,是唯一全年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的须鲸。布氏鲸与塞鲸极为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塞鲸由上领前端至喷水孔的中央脊线两侧各具一条脊线;布氏鲸由脐部到生殖孔处有一条褶沟;腰椎的棘突均向后倾。布氏鲸不集成大群,北太平洋的布氏鲸类通常单独或2~3头为一群,12头是最大的群。它们的喷潮高...
塞鲸外文名Sei whale,有2个亚种。塞鲸体型与长须鲸、布氏鲸和小布氏鲸相似,背鳍的形状也相接近。 主要的鉴别特征是塞鲸在头部背面中央有1条隆起的纵脊,长须鲸头部背面无纵脊,布氏鲸类头部背面有3条纵脊。塞鲸最常见的为2~5头的群。塞鲸游泳快速,可能是所有鲸类中最快者。正常情况下潜水不深,当缓慢运动的塞鲸出水时,...
小鳁鲸外文名Minke Whale,有2个亚种,是须鲸属小型须鲸的一种。小鳁鲸的鲸须每侧有230~273片,根据38头统计,平均为253片。整个须列长度为头骨长度的60%左右。须板为直角三角形,一般高约17厘米,位于须列的中后部最高为21厘米。须板基部宽约10厘米,中部宽约5厘米;厚度可达1.8~2.5毫米。须毛细软,长约13厘米,直径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