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松鼠喜欢独栖,很少集群,偶见2~3只在同一树上取食。巨松鼠白天活动,活动周径约2~3千米。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至黄昏,是一天中最活跃的时间。中午前后一般在高树上休息。其性机警,稍有惊动便疾速攀枝逃遁。跳跃力强,相隔2米的树枝可一跃而过。从未见有下地逃走者,除非被击伤跌落地面,才遁入石缝或乱树堆中。天气...
河狸外文名Eurasian Beaver,有7个亚种。河狸夜间活动,白天很少出洞,善游泳和潜水,不冬眠。河狸有一个独特的本领是垒坝,凡是河狸栖息或是栖息过的地方,都有一片池塘、湖泊或沼泽。河狸总是孜孜不倦地用树枝、石块和软泥垒成堤坝,以阻挡溪流的去路,小则汇合为池塘,大则可成为面积达数公顷的湖泊。河狸具有改造自己栖...
台湾鬣羚外文名Taiwan serow,无亚种。台湾鬣羚体型较小,更像斑羚(Naemorhedus goral)而不像大陆的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毛褐色,鬃毛较大陆的鬣羚短,但更加竖立,有一淡奶油色斑从颏延伸到喉部,角比大陆的鬣羚小而纤细。台湾鬣羚善于奔跑和跳跃,经常单独出没,晨昏活动频繁,食物包括青草种子和植物嫩叶...
赤鬣羚外文名Red Serow,无亚种,属于偶蹄目牛科鬣羚属下的一个单独物种。赤鬣羚的红色皮毛外观很容易与其他黑色、灰色或深棕色鬣羚属物种区分开来。然而,一些专家认为,生活在印度的赤鬣羚种群实际上属于喜马拉雅鬣羚;这种情况尚未得到解决。体型较小的赤斑羚(Naemorhedus baileyi)与赤鬣羚生活在同一区域,但其体积更...
中华秋沙鸭是中国苏州地区的冬客,深秋时自北方南迁到太湖流域的苇塘里来避寒越冬,通常中华秋沙鸭都是以家族方式活动,只在迁徙前才集成大的群体。它们与各种野鸭汇成数以万计的大群,漂浮游荡在湖面上,嬉耍和捕食游鱼,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就像是一个规模宏大而喧嚣热闹的鸭类集市。它们目光敏锐,警惕性高,稍感异情就...
中华鬣羚外文名Chinese Serow,有2个亚种,是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动物之一。中华鬣羚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人们据此将其与驯鹿、驼鹿和麋鹿一起称为“四不像”。中华鬣羚外形似羊,与斑羚属相比角较长、较粗,横脊较大,中华鬣羚比斑羚(Naemorhedus goral)大很多,而比...
帕米尔盘羊外文名Pamir Sheep,曾是盘羊的亚种之一。帕米尔盘羊亚种“Ovis ammon polii”于1841年首次由动物学家“Edward Blyth”进行科学描述。这些盘羊通常也被称为“马可波罗盘羊”或“帕米尔盘羊”。帕米尔盘羊(Ovis ammon polii)在英国学者彼得·格拉布和澳大利亚学者科林·格罗夫斯合著的《有蹄类动物分类学》 (Ung...
天山盘羊Tian Shan Argali,曾是盘羊的天山亚种。天山盘羊一般被认为是盘羊(Ovis ammon)天山亚种,英国学者彼得·格拉布和澳大利亚学者科林·格罗夫斯合著的《有蹄类动物分类学》 (Ungulate Taxonomy) 一书中将其视为独立物种,2019年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和2021年发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
西藏盘羊外文名Tibetan argali,是典型的山地动物,曾是盘羊的亚种之一。西藏盘羊的科学拉丁文名称其中一个同义学名“Ovis ammon dalai-lamae”(也曾经是“盘羊阿尔金山亚种”)的中文译名是“达赖喇嘛盘羊”。这是1888年命名的,用来纪念藏传佛教中达赖喇嘛这个尊号或封号(此达赖非彼“达赖”)。1876-1877年,俄国人普热...
戈壁盘羊拉丁学名Ovis darwini,曾是盘羊的一个亚种。戈壁盘羊一般被认为是盘羊(Ovis ammon)戈壁亚种,英国学者彼得·格拉布和澳大利亚学者科林·格罗夫斯合著的《有蹄类动物分类学》 (Ungulate Taxonomy) 一书中将其视为独立物种,2021年发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也采用此说法。但是截止2021年2月《世界...
哈萨克盘羊外文名Kasachstan Argali,曾是盘羊的一种。哈萨克盘羊曾经被视为盘羊(Ovis ammon)的一个亚种。2019年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其视为独立物种,2021年发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也将其作为独立物种。但截止2021年2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仍将其列入...
阿尔泰盘羊外文名Altai Argali wild sheep ,是典型的山地动物。2011年《世界哺乳动物手册》(THE MAMMALS OF THE WORLD)将盘羊的9个亚种确定为9个不同的物种。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25日版也采用了这个定位。但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0年3月13日的版面上,阿尔泰盘羊仍然...
岩羊外文名Blue Sheep,有2个亚种。形态介于绵羊与山羊之间,外貌也确实兼有这两类羊的一些特征。就体形而言,岩羊很象绵羊,不过它的角不盘旋,而近似山羊,但雄兽的下颌又没有胡须,也没有膻味。岩羊躺卧在草地上时,身体的颜色与草地上的裸露岩石极难分辨,因而有保护作用。虽然经常出现于比较开阔的地方,但其攀登...
北山羊外文名Siberian Ibex,有4个亚种,是典型的野生山羊。北山羊多在晨昏活动,喜欢成群活动。非常善于攀登和跳跃,蹄子极为坚实,有弹性的踵关节和象钳子一样的脚趾,能够自如地在险峻的乱石之间纵情奔驰。白天多在裸岩上休息,早晨和黄昏才到较低的高山草甸处去觅食和饮水。喜欢成群活动,一般为4-10只,也有数十只甚至...
喜马拉雅塔尔羊外文名Himalayan tahr,有3个亚种。中国于1974年上半年,青海省生物研究所蔡桂全、王祖祥和北京自然博物馆曹俊和在西藏自治区波曲河谷的曲象地区首次发现了喜马拉雅塔尔羊。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喜马拉雅塔尔羊多为几十只集群,活动范围较固定。雄性喜马拉雅塔尔羊平时都是独居或小团体活动,它们栖息在...
中华斑羚外文名Chinese Goral,有2个亚种,为典型的林栖兽类。中华斑羚从名字上看,像是我国特有的动物,但实际上它们并不止在我国有分布,在印度、泰国、缅甸等国家也有,它们在我国的分布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华南、西南等地。密林间的陡峭崖坡及山间的裸岩乱石地带,是中华斑羚常出没的地方,它们有很强的行动能力,...
喜马拉雅斑羚外文名Grey Goral,有两个亚种,为典型的林栖兽类。喜马拉雅斑羚雌性和未成年动物群占地40公顷。独居的雄性占地22-25公顷。它们依靠视觉和听觉来感知周围的环境。敏锐的视觉使它们能够在休息或吃草的时候看到捕食者。这些动物使用一系列的鼻息,口哨声和打喷嚏来指示对其他成员的警觉。像大多数其他哺乳动物一样...
我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北方带鱼个体较南方带鱼大,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鱼汛,秋天结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鱼汛,南方带鱼每年沿东海西部边缘随季节不同作南北向移动,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东海带鱼有春汛和冬汛之分。带鱼产卵期很长,一般以4月~6月为主,其次是9月~...
三文鱼具有商业价值的品种有30多个,目前最常见的是2种鳟鱼(三文鳟、金鳟)和4种鲑鱼(太平洋鲑、大西洋鲑、北极白点鲑、银鲑)。三文鱼为冷水性鱼类。原栖息于太平洋北部,在海洋里生活了3~5年后(通常4龄达性成熟)才在夏季或秋季成群结队作生殖洄游。根据溯河时间可分为两个生物群,夏型和秋型,上溯进入中国境内黑龙江...
鲔鱼(澳门以葡萄牙语旧译为亚冬鱼),游泳速度快,瞬时时速可达160公里,平均时速约60-80公里。鲔鱼的肉色为红色,这是因为鲔鱼的肌肉中含有了大量的肌红蛋白所致。鲔鱼有50多个品种,其中多数品种体积巨大,鲔鱼的繁殖能力很强,一条50公斤重雌鱼,每年可产卵500万粒之多。鲔鱼也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海产食材,但因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