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知识>>科普

食虫动物(昆虫食者):定义、特征与典型代表(含食虫植物与人类食虫)

2025-08-30 21:44:17 23

在动物界中,许多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类、鱼类、蛛形纲甚至昆虫本身,都把昆虫作为主要或重要的食物来源。本文系统介绍什么是食虫动物(又称“昆虫食者/食昆”)、它们的形态与行为特征常见代表物种清单,并补充食虫植物与人类食虫(食昆)的概况。

1.webp


目录

  • 什么是食虫动物(或“食昆/食虫性”)

  • 食虫动物的主要特征

  • 食虫动物清单(按类群)

    • 鸟类

    • 爬行动物

    • 哺乳动物

    • 两栖类

    • 鱼类

    • 昆虫中的“食虫者”

    • 蛛形纲(蜘蛛等)

  • 食虫植物(食肉植物)概览

  • 人类食虫(食昆)是什么

    • 食虫更普遍的国家/地区

    • 最常被食用的昆虫类群(按占比)


什么是食虫动物(或“食昆/食虫性”)

食虫动物(西语 insectívoroentomófago)指主要以无脊椎动物为食的生物,以昆虫为主,也常包含蛛形纲(如蜘蛛)、软体动物中的蜗牛环节动物中的若干虫类等。
昆虫在全球几乎所有生态系统中都极为常见、数量庞大,是众多动物的关键食物来源。有些动物几乎专一食虫,也有一些在繁殖期/幼年期或某些季节才以昆虫为主,其余时间为杂食或摄入其他食物(如果实、种子等),以弥补蛋白质与微量营养素的需求。


食虫动物的主要特征

  • 强健的消化系统:许多食虫动物能分解昆虫外骨骼中的几丁质(壳质);部分物种的胃壁较厚,或借助共生微生物/消化酶来提高消化效率。

  • 敏锐的听觉与回声定位:例如蝙蝠借助回声定位在夜间精准捕食飞虫;不少小型哺乳类与鸟类也依赖灵敏的听觉。

  • 视觉与嗅觉:不少夜行性食虫动物视力一般,但嗅觉发达;吻部灵活,具触须/胡须(触毛、须毛)帮助探测猎物。

  • 取食“利器”

    • 长而黏的舌(食蚁兽、穿山甲、部分蜥蜴、蛙类和某些鸟类)可瞬间黏取昆虫;

    • 口器/齿列特化:如食蚁兽与穿山甲几乎无齿,依赖舌与胃内容物研磨;多数食虫鸟类具尖锐喙便于啄取或空中捕虫。

  • 运动方式:很多地面活动的小型哺乳类为蹠行(整足着地);树栖或岩缝活动的爬行类与小型哺乳类多具善攀爬的趾与爪

  • 鸟类的“触须”(vibrissae):部分鸟在喙基或口角附近有敏感的羽毛/须状结构,帮助感知并截获飞虫

  • 多样的捕猎策略:空中“掠食/截击”、地面/树干埋伏突袭夜间灯下取食翻拱枯落叶/土层等。

2.webp

注:下文的物种清单既包含“几乎专一食虫”的典型代表,也包含“在某阶段或一定比例摄食昆虫”的广义食虫者(如多数鸡形目鸟类在繁殖季大量捕食昆虫)。清单用于科普参考,并非穷尽。


食虫动物清单(按类群)

鸟类

  • 燕子(Golondrina)知更鸟/红胸鸲(Petirrojo)麻雀(Gorrión)金翅雀(Jilguero)

  • 啄木鸟(Pájaro carpintero)夜莺(Ruiseñor)乌鸫(Mirlo)戴胜(Abubilla)

  • 绿雀(Verdines)捕蝇鹟(Papamoscas)霸鹟科(Tiránidos, Tyrannidae)

  • 食蜂鸟(Abejaruco)林莺科(Parúlidos, Parulidae)云雀(Alondra)

  • 椋鸟(Estornino)鸫(Zorzal)喜鹊(Urracas,部分种)

  • 家鸡(Gallinas)火鸡(Guajolotes)(两者多为杂食,但在繁殖/育雏期大量取食昆虫)

爬行动物

许多爬行类在幼年期以昆虫为主,成体可能转向更大的无脊椎或小型脊椎动物

  • 鳄类(Cocodrilos)(幼体偏食昆虫/无脊椎)

  • 变色龙(Camaleones)大壁虎/守宫(Salamanquesas / Geckos)鬣蜥(Iguanas)

  • 蛇类举例:红腹蛇Chionactis(铲鼻蛇)FicimiaSonoraLiopeltisTantillaGyalopionOpheodrys(草蛇属)

  • 蜥蜴与近缘类群:AmeivaBlanus(蚓蜥属)刺魔蜥/棘魔蜥(Diablo espinoso)CophosaurusAnniella(美洲蚓蜥)

  • 普通蜥蜴、灰蜥、长尾蜥、岩蜥玻璃蜥(无足蜥)泥炭地蜥

  • Cordylus(铠蜥属)Bipes(双足蚓蜥属)Cnemidophorus(赛跑蜥,今多归 Aspidoscelis

  • Sceloporus(棘蜥属)UrosaurusXantusia

说明:原始清单中有将Dendrocopos(啄木鸟属)列入爬行类的情况,应属鸟类,特在此订正。

哺乳动物

  • 食蚁兽(巨食蚁兽等)、土豚(Aardvark)穿山甲袋食蚁兽(Numbat)

  • 蝙蝠(多数种以昆虫为食)、刺猬(欧洲刺猬 Erinaceus europaeus 等)

  • 鼩鼱(白齿鼩等)鼹鼠河鼹(Desmán)无尾猬(Tenrec)

  • 狐獴(Suricata)獴(Mangosta)犰狳(Armadillo)

  • 浣熊(Mapache)蜜袋鼯(Petauro del azúcar)伶猴/灌木婴猴(Gálago)眼镜猴(Tarsero)

  • 其他原清单提及但多为杂食/肉食并非专一食虫:家鼠、草原犬鼠、美洲水貂、非洲豪猪等——通常仅偶尔摄食昆虫

两栖类

  • 蝾螈(Salamandra / Tritón)

  • 蛙与蟾蜍海蟾、欧洲绿蛙、牛蛙、红蛙、绿蟾蜍、火腹蟾、斑点小蟾、花小蟾、育蛙(接生婆蟾)、跑蟾

多数两栖类以昆虫与其他小型无脊椎为主食。

鱼类

许多淡水鱼幼体/亚成体阶段以昆虫及水生昆虫幼虫为主。

  • 鲤鱼(Carpas)慈鲷(Peces cíclidos)虹鱼(Pez arcoíris)河豚(Pez globo)

  • 鲶鱼(Pez gato)斗鱼(Pez betta)年鱼/鳉鱼(Pez killis)斧鱼(Pez hacha)

  • 象鼻鱼科(Mormyridae)鲤形目(Cypriniformes)锯脂鲤科/食人鲳类(Serrasálmidos)

  • 胎生鳉(Pecílidos)喷水鱼科(Toxótidos, Toxotidae

3.webp

注:原清单中的“Pez espiga / Palometa o mojarra”等为地区性俗称,涵盖多类群,实际分类需据具体物种判定。

昆虫中的“食虫者”

这里指以其他昆虫为食的捕食性/寄生性昆虫。

  • 蜜蜂(Abeja)(部分种与幼虫具捕食/清理性行为)

  • 蜻蜓(Libélulas)瓢虫(Mariquita)黄蜂(Avispa)螳螂(Mantis religiosa)

  • 步甲等甲虫类(Escarabajo)蝽/臭虫类(Chinches)草蛉(Crisopas)

  • 各类蚂蚁子弹蚁、大黄蚁、玉米田蚁、杂技蚁、法老蚁、盗蚁、大脚蚁

  • “蚁狮”(实际为草蛉科幼虫,常见捕食蚂蚁与小昆虫)

  • 苍蝇(Moscas)(部分类群为捕食/寄生性)

蛛形纲(蜘蛛等)

  • 黑寡妇(Viuda negra)提琴蜘蛛(Araña violinista)褐隐士/角落蜘蛛(Araña de rincón)

  • 捕猎蛛/澳洲巨猎蛛(Araña cazadora gigante)狼蛛(Lycosidae)红背蜘蛛(Araña espalda roja)

  • 漏斗网蜘蛛(Araña tela de embudo)驼蛛/骆驼蛛(Arañas camello)

  • 各类大形狼蛛/捕鸟蛛王狒狒蛛(“rey babuíno”)歌利亚巨人食鸟蛛(Tarántula Goliat)


俗名差异较大,具体到种时应以学名为准。


食虫植物(食肉植物)概览

部分植物通过陷阱结构、黏液、气味、颜色与形态诱捕等方式捕捉昆虫及其他小型无脊椎,随后分泌消化酶吸收其营养,以弥补贫瘠生境中的氮、磷等元素不足。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捕获极小型脊椎动物(如幼小蜥蜴/小鼠)。

常见属名(附中文常用名):

  • Nepenthes(猪笼草)

  • Genlisea(叉袋草)

  • Pinguicula(捕虫堇)

  • Byblis(彩虹捕虫草)

  • Heliamphora(瓶子草/沼泽瓶子草)

  • Cephalotus(澳洲瓶子草)

  • Drosera(茅膏菜)

  • Aldrovanda(水车前)

  • Darlingtonia(加州眼镜蛇草)

  • Sarracenia(瓶子草属)

  • Drosophyllum(露木草/黏木草)

  • Triphyophyllum(三叶捕虫草属)

  • Dionaea(捕蝇草)

  • Utricularia(狸藻)

4.webp


人类食虫(食昆)是什么

食昆(Entomofagia)指人类食用昆虫与部分蛛形纲的饮食文化。除风味外,昆虫通常具有高蛋白、优质脂肪、微量元素丰富、环境足迹较低等特点,因而在许多地区被视为风味食品可持续蛋白来源。某些地区还有特定“名产”,例如墨西哥的蚁卵(hueva de mosco)等。

食品安全提示:若尝试食昆,应确保来源可追溯、加工得当、避免过敏风险(如对甲壳类过敏者常对昆虫几丁质/相关蛋白也敏感)。

食虫更普遍的国家/地区

墨西哥、中国、巴西、南非、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及、加纳、摩洛哥、索马里、喀麦隆、安哥拉、泰国、菲律宾、日本、智利、澳大利亚、印度、乌拉圭、美国等。

最常被食用的昆虫类群(按占比)

  • 甲虫(Escarabajos):31%

  • 鳞翅目(蝴蝶与蛾):18%

  • 蜜蜂、胡蜂与蚂蚁:14%

  • 直翅目(蝗、蚱等):13%

  • 半翅目(蚜虫、蝉、蝽等):10%

  • 其他:14%


小结

  • “食虫性”可指几乎专一以昆虫为食,也可指在某阶段/季节昆虫占重要比例

  • 食虫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控制昆虫种群、维系食物网平衡,对农业与人居环境也具有潜在的害虫抑制价值

  • 食虫植物是贫瘠生境的一种独特适应

  • 人类食昆在全球多地具有文化与营养意义,且在可持续蛋白讨论中日益受关注。

想继续了解相关内容,欢迎浏览本网站“野生动物”“两栖爬行”“节肢动物”“食肉植物”等栏目。


动物标签: 食虫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