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骆驼科动物”(Camélidos),人们通常会想到骆驼和羊驼。但其实,这个家族远不止如此。骆驼科动物不仅包括常见的单峰骆驼、双峰骆驼,还包括生活在南美的羊驼、美洲驼、原驼、小羊驼和野生双峰骆驼。
虽然许多文章提到“6种骆驼类动物”,实际上目前科学界已确认有7种骆驼科动物。本篇将带你全面了解骆驼类的定义、共性特征,并逐一介绍这七个物种。
骆驼科动物属于偶蹄目,是该目中唯一没有蹄子的动物(相比之下,长颈鹿或牛等都有明显的蹄)。它们的脚有两个脚趾,每个脚趾末端有小而坚硬的指甲,但整体接触地面的是柔软的足垫。
柔软灵活的足垫:能分开移动,帮助在崎岖、砂地或雪地上行走自如。
膝盖肌肉发达:可跪地休息。
特殊的齿列结构:门牙数量少,上唇分裂,有助于舔食鼻涕并最大化回收体液,适应干旱环境。
椭圆形红细胞:有利于在缺氧环境中运输氧气。
三室胃结构:不同于牛的四室胃,但同样能反刍并分解纤维。
草食性:主要食草或野草。
防御行为——吐口水:骆驼、羊驼和美洲驼都会通过“吐口水”来驱赶威胁。
骆驼类动物根据地理和基因特征可分为三大类:骆驼属Camelus(亚洲)、骆马属Lama(南美)、羊驼属Vicugna(南美)。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的具体物种。
单峰骆驼又称阿拉伯骆驼,其显著特征是背上只有一个驼峰,该驼峰用于储存脂肪,以供缺粮断水时代谢使用。它原产于中东地区,但祖先可能来自亚洲或阿拉伯半岛。
由于对潮湿和寒冷十分敏感,它们适应干燥、炎热的沙漠气候,是人类驯养历史最悠久的骆驼种类。
Camelus ferus 是现存唯一的野生骆驼物种,与人工饲养的双峰骆驼不同,它仍保有原始特性,拥有两个驼峰,生活在中国和蒙古的戈壁沙漠地带。
这种动物是日行性,白天觅食,晚上则躲避捕食者。由于栖息地减少,其数量自2002年起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又称“巴克特里亚骆驼”,是人类驯化的双峰骆驼。它能适应极端温度环境——夏天可达40°C,冬天可降至-29°C。
其身体拥有厚实的毛发以抵御严寒,鼻孔可闭合以防风沙进入,双排睫毛保护眼睛。它们能在无水无食的情况下生存数周,一旦找到水源可在短时间内喝下100升水。
如今野外数量极少,多数生活在畜养环境中,野生种群集中在蒙古和中国部分区域。
小羊驼是体型最小的骆驼科动物,腿部细长、毛发呈红褐色,能够适应多变的气候。它们是野生物种,栖息在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阿根廷的半干旱草原中。
该物种分为两个亚种:一种适应湿润高原,另一种偏好干燥山区。它们以小群体生活,由一只雄性领导多只雌性,遇到威胁时会发出高频鸣叫。
羊驼是由小羊驼驯化而来,由古代秘鲁文明所培育。羊驼以其细软毛发而著称,是南美地区纺织材料的重要来源。
它们主要生活在安第斯山脉高原地区,身高75–90厘米。与小羊驼相比,羊驼腿部被浓密毛发覆盖,头部和颈部也较为丰满。
“羊驼”一词源自克丘亚语(Quechua),意为“金发”。
原驼是一种野生南美骆驼类动物,未被驯化,生活在安第斯山脉与巴塔哥尼亚草原。其毛发浓密,有助于抵御高寒。
血液中富含高浓度血红蛋白,可适应稀薄氧气。它们栖息于干旱或半干旱草原,有着尖细的耳朵和强健的体魄。
美洲驼是由原驼驯化而来,被印加文明广泛用于运输与毛皮利用。它们体型高大,可达1.8米,像骆驼一样对水需求较少,适应长距离负重行走。
如今,美洲驼仍被用于安第斯山区的驮运、肉类、毛皮及皮革。分布于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等国。
骆驼科动物是一类适应极端环境、拥有奇特生理结构和丰富文化价值的哺乳动物。从亚洲的骆驼,到南美的羊驼、原驼、小羊驼,这个家族展现了进化的多样性与环境适应能力。
参考书目
Naumann, R. (1999) Camelus dromedarius。访问网址:https://animaldiversity.org/accounts/Camelus_dromedarius/
大英百科全书 (2022) Vicuña。访问网址:https://www.britannica.com/animal/vicuna
国家地理 (无日期) Llama。访问网址: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es/animales/llama
Beatty, R.、Beer, A. 和 Deeming, C. (2010)。《自然之书》。英国:Dorling Kindersley出版社。
动物标签: 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