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栏>>昆虫

水生昆虫:概念、类型与典型例子

2025-09-30 21:12:12 2

水生昆虫是指主要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无脊椎节肢动物。据估计,已知的水生昆虫物种超过 76,000 种。典型代表包括:水龟甲虫(Hydrophilus piceus)潜水甲虫(Dytiscidae)小舟甲(Haliplidae)、水步甲(Hygrobiidae)等。它们遍布池塘、湖泊、溪流、灌溉沟渠乃至临时水洼,在淡水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1.webp


目录

  • 什么是水生昆虫(或水栖昆虫)

  • 水生昆虫有多少种类

  • 水生昆虫的关键适应

  • 水生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 典型类群与例子

    • 水黾科(Gerridae)

    • 水龟甲虫(Hydrophilus piceus)

    • 漩涡甲科(Gyrinidae)

    • 潜水甲科(Noteridae)

    • 水步甲科(Hygrobiidae)

    • 负子蝽科/划蝽科(Corixidae)

    • 小舟甲科(Haliplidae)

    • 溪栖叩甲科(Elmidae)

    • 巨蝽科(Belostomatidae)

    • 潜水甲虫总科(Dytiscidae)


什么是水生昆虫(或水栖昆虫)

水生昆虫是主要在淡水栖息的昆虫群体,海洋物种仅占少数。它们可见于水洼、池塘、沟渠、溪流、湖泊等环境。绝大多数人很少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但它们几乎“占领”了所有已知的淡水生态位。
少数昆虫能在海洋环境中生活,例如:海面水黾(属 Halobates,半翅目);此外,毛翅目 Chathamiidae 家族中也有生活于海洋潮间带的幼虫。

延伸:昆虫学通常按目—科—属—种分类;水生生活史可能只出现在某个阶段(多为幼期),成虫常回到陆上或水面活动。


水生昆虫有多少种类

目前已知约 76,000 种水生昆虫,约占已知昆虫总数的8%。主要生活在湖泊、河流、溪流、河口与季节性水体
虽然绝大多数为淡水物种,但数千种可在海洋或半咸水环境发现,如部分甲虫、半翅目(蝽类)、双翅目(蝇/蚊)
此外,有5 个昆虫目(指某些谱系)在幼期完全水生,而成虫期多为陆生或仅在水面活动,典型如:

  • 蜉蝣目(Ephemeroptera)

  • 蜻蜓目(Odonata)

  • 襀翅目/石蛾目(Plecoptera)

  • 广翅目(Megaloptera)

  • 毛翅目(Trichoptera)


水生昆虫的关键适应

为在水中生存,水生昆虫演化出多样的呼吸、运动与形态适应:

  • 呼吸方式

    • 体表扩散:通过薄而透气的**表皮(外骨骼)**直接与水中溶解氧交换。

    • 携带气泡(气囊):将空气带入水中,作为临时“氧气瓶”。

    • 疏气被膜(plastron):体表细毛形成的永久性空气薄层,可维持持续气体交换。

    • 气管鳃:幼虫侧生或腹部的分枝状气管,扩大交换面积。

    • 呼吸虹吸管:类似“浮潜管”,将空气引入气管系统(如部分蚊幼虫、负子蝽等)。

    • 血红蛋白储氧:个别类群(如摇蚊幼虫)在血淋巴中含血红蛋白,增强低氧环境耐受。

  • 运动与体型

    • 流线型体态、扁平或纺锤形,减小阻力。

    • 桨状后足或具游泳毛,提高推进效率。

    • 疏水刚毛与表面微结构,帮助附着、滑行或携带空气。

  • 生活史适应

    • 多数幼期水生、成虫陆生,实现生态位分化,降低同种内竞争。

    • 通过蜕变在水陆环境间切换,扩大资源利用。


水生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 分解与营养循环:幼虫/若虫摄食藻类、碎屑与有机沉积物,加速物质分解营养再循环

  • 食物网关键环:是鱼类、鸟类、两栖类的重要食物来源,连接初级生产者—高营养级捕食者

  • 水质维护:滤食者可清除悬浮颗粒;掘穴与翻动沉积物有助于氧气渗透与底质活化

  • 群落调控:捕食性水生昆虫(如潜水甲虫、巨蝽)调节其他无脊椎动物种群,稳定群落结构。

  • 生物指示:不同类群对温度、溶氧、营养盐、污染的敏感程度不同,其多样性与比例常用于水环境健康评估(生物指示物)。


典型类群与例子

水黾科(Gerridae)

  • 别名:水上“滑冰者”、水上漂

  • 概述:半翅目昆虫,主要生活在河流、湖泊等内陆水体表面;Halobates 属是极少数远洋海面水黾。

  • 物种数:已记载 1,700+ 种。

  • 特点加长细足布满疏水微毛,可利用表面张力在水面滑行而不下沉。

2.webp

水龟甲虫(Hydrophilus piceus)

  • 体型:可达 5 cm,是最大的水生甲虫之一。

  • 外观:黑色略带金属绿泽突眼红褐色触角

  • 栖息地:湖泊、池塘、沼泽性沟渠。

  • 分布:古北区西部(自斯堪的纳维亚到印度、中国、北非)。

3.webp

漩涡甲科(Gyrinidae)

  • 体长3–15 mm;全球约 800 种

  • 习性:多在水面成群疾速旋转,因而得名。

  • 适应分割复眼可同时用于空中与水下视野;前足抓捕,后足扁平呈桨状

4.webp

潜水甲科(Noteridae)

  • 体长1–5 mm,小型;体椭圆,褐色调。

  • 识别:具noterid plate(背板特征)胸腹部亚三角形板

  • 生态:多在静水且有水生植物的环境;成虫与幼虫均需上浮呼吸空气,常活动于近水面区域。

  • 分布:全球热带区更常见。

5.webp

水步甲科(Hygrobiidae)

  • 属种:仅 Hygrobia 一属,现生 6 种(欧洲、北非、中国、澳大利亚)。

  • 体长8–11 mm,体椭圆或细长,突眼丝状触角

  • 生态:停滞水体、富泥沙与腐屑环境,常潜伏底质。

6.webp

负子蝽科/划蝽科(Corixidae)

  • 别名划蝽、船划子

  • 物种数:约 500 种 / 55 属,全球分布。

  • 习性:多见于静水或缓流河段,贴近水底游动

  • 形态:体狭长、扁平,三角形头;后足桨状,适于游泳。

7.webp

小舟甲科(Haliplidae)

  • 体长1.5–5 mm,体小椭圆、隆背,色黄至浅褐。

  • 识别后胸基节大板(coxae plates)储气,是显著特征。

  • 生态:常依附池塘、湖泊、溪流的水生植被;全球约 200 种

8.webp

溪栖叩甲科(Elmidae)

  • 别名急流甲虫

  • 多样性150+ 属、1,500+ 种,全球广布。

  • 生态成虫与幼虫均水生,偏好清澈溪流的砾石、岩面、藻被与朽木。

  • 形态:成虫多具丝状触角;幼虫细长,常具丝状外鳃

9.webp

巨蝽科(Belostomatidae)

  • 别名巨型水蝽/水螳螂

  • 体长:可达 12 cm+,为体型最大的半翅目之一。

  • 生态:池塘、沼泽、缓流水体;前足为掠食足,腹端具呼吸管

  • 分布:全球分布,以美洲与东亚多样性较高。

11.webp

潜水甲虫总科(Dytiscidae)

  • 多样性5,000+ 种,全球淡水广布。

  • 体长2–45 mm;体流线、光滑,后足扁平具游毛,擅长游泳。

  • 习性肉食性,主动捕食;需定期上浮换气

12.webp


小结与学习建议

  • 水生昆虫覆盖从滤食者—碎屑者—草食者—捕食者的完整功能谱系,是淡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石

  • 由于对水质与栖息地高度敏感,它们被广泛用于水环境生物监测

  • 野外观察时,请注意不翻石、不扰巢、不放生外来种;参与本地的溪流健康监测公民科学项目是入门的好方式。

如果你想继续深入,建议从你所在地区常见的半翅目(水黾、划蝽)甲虫类(潜水甲虫、漩涡甲等)入手,对照形态特征学习辨识,并尝试记录它们在不同季节与不同水域中的出现频率与行为差异


参考书目

安德森,N.M y Cheng,L. (2004)。海洋昆虫 Halobates(异翅目:Gerridae):生物学、适应、分布和系统发育。 En:吉布森,R.N.,阿特金森,R.J.A. y 戈登,J.D.M. (编辑)。海洋学和海洋生物学,年度评论卷。 42,CRC 出版社,博卡拉顿,第 119-179 页。

米格尔·阿彻尔斯基和马里亚诺·米查特。 (2014)。唇形科。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64238866_Haliplidae

米查特、马里亚诺和阿尔汉格尔斯基、米格尔。 (2014)。蓟科。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64238862_Gyrinidae

Urcola, Juan 和 Michat, Mariano. (2023). 蝽科。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75702027_Noteridae

Voshell, R. 等人 (2025). 维持美国水生生物多样性 - 水生昆虫生物多样性与保护。https://www.pubs.ext.vt.edu/420/420-531/420-531.html

White Earth Lab. (2021). 水生昆虫:鉴定、示例及生物指标应用。https://wildearthlab.com/2021/06/27/aquatic-insects-identification/


动物标签: 水生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