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须鲸
脊鳍鲸,真须鲸,剃刀鲸,鲱鲸,鳍鲸
特点:世界第二大动物
长须鲸外文名Fin Whale,是游泳速度最快的鲸之一,其速度可达时速37公里,录得最高记录为时速40公里,有“深海格雷伊猎犬”之誉。长须鲸用鲸须把食物过滤,然后吞下肚,而其食物有小型的鱼类、乌贼及甲壳动物(这包括糠虾和磷虾)。它们进食时会以时速11公里的高速前进,然后张开嘴部,令它们每次吸下多达70立方米的海水。吸...
角岛鲸
大村鲸
特点:是地球上最稀有的鲸种
角岛鲸外文名Omura's whale,属中型鲸,外型极似长须鲸,但较长须鲸小很多。角岛鲸直到2003年才被确认与命名。 因为模式标本是搁浅在日本山口县下关市的角岛,故俗名“角岛鲸”。omurai 是大村,这个种名是为了纪念一位日本的鲸豚学者“Hideo Omura(大村秀雄)”。角岛鲸是由日本科学家和田志郎、大石雅之、山田格等三...
布氏鲸
鳀鲸,拟大须鲸
特点:以头部三条平行纵脊为最显著区别特征
布氏鲸外文名Bryde's whale,无亚种,是唯一全年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的须鲸。布氏鲸与塞鲸极为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塞鲸由上领前端至喷水孔的中央脊线两侧各具一条脊线;布氏鲸由脐部到生殖孔处有一条褶沟;腰椎的棘突均向后倾。布氏鲸不集成大群,北太平洋的布氏鲸类通常单独或2~3头为一群,12头是最大的群。它们的喷潮高...
塞鲸
鳁鲸,北须鲸,大须鲸,鳕鲸
特点:游泳快速,可能是所有鲸类中最快者
塞鲸外文名Sei whale,有2个亚种。塞鲸体型与长须鲸、布氏鲸和小布氏鲸相似,背鳍的形状也相接近。 主要的鉴别特征是塞鲸在头部背面中央有1条隆起的纵脊,长须鲸头部背面无纵脊,布氏鲸类头部背面有3条纵脊。塞鲸最常见的为2~5头的群。塞鲸游泳快速,可能是所有鲸类中最快者。正常情况下潜水不深,当缓慢运动的塞鲸出水时,...
小鳁鲸
小须鲸,尖嘴鲸
特点:母仔鲸眷恋性强,母鲸似有保护仔鲸的特性
小鳁鲸外文名Minke Whale,有2个亚种,是须鲸属小型须鲸的一种。小鳁鲸的鲸须每侧有230~273片,根据38头统计,平均为253片。整个须列长度为头骨长度的60%左右。须板为直角三角形,一般高约17厘米,位于须列的中后部最高为21厘米。须板基部宽约10厘米,中部宽约5厘米;厚度可达1.8~2.5毫米。须毛细软,长约13厘米,直径0.2...
蓝鲸
剃刀鲸,磺底鲸,西巴德鲸,塞巴氏须鲸,大蓝鲸,大北须鲸,巨北须鲸
特点: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蓝鲸外文名Blue Whale,有4个亚种。不但是最大的鲸类,也是现存最大的动物,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的物种名称musculus来自于拉丁语,有“强健”的意思, 但也可以翻译为“小老鼠”。林奈在1758年的开创性著作《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中完成了该种类的命名,他可能知道这一点,然后幽默地使用了这个带有讽刺...
灰鲸
克鲸,掘贝者,弱鲸
特点:哺乳动物中迁移距离最长的种类
在太平洋的北美洲一侧,灰鲸从5月下旬到10月末穿过白令海峡和白令海西北部,到水温、光照都较适宜的北极圈内索饵,然后开始南移,穿过阿留申群岛,沿着北美洲大陆沿岸南下,平均每天行进大约185公里。2月间在水温较高、光照充分的加里福尼亚半岛的西侧以及加里福尼亚湾的南侧繁殖。2月份以后再次开始北进,但路线与南下时不...
北太平洋露脊鲸
黑露脊鲸,黑真鲸
特点:体围粗,其体围与体长之比显著大于须鲸的其他种类。
北太平洋露脊鲸外文名North Pacific right whale,无亚种。长期以来,鲸类学家认为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露脊鲸是2个物种:北露脊鲸(Eubalaena glacialis)和南露脊鲸(Eubalaena australis)。Rice(1998)主张露脊鲸科的真露脊鲸属(Eubalaena)合并入露脊鲸属(Balaena),全世界原归入真露脊鲸属(Eubalaena)的鲸都属于同一...
台湾鬣羚
台湾长鬃山羊,台湾野山羊
特点:是中国台湾岛的特产
台湾鬣羚外文名Taiwan serow,无亚种。台湾鬣羚体型较小,更像斑羚(Naemorhedus goral)而不像大陆的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毛褐色,鬃毛较大陆的鬣羚短,但更加竖立,有一淡奶油色斑从颏延伸到喉部,角比大陆的鬣羚小而纤细。台湾鬣羚善于奔跑和跳跃,经常单独出没,晨昏活动频繁,食物包括青草种子和植物嫩叶...
中华秋沙鸭
鳞肋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Chinese Merganser,Scaly-sided Merganser
特点:中国的特有物种,嘴和腿脚红色
中华秋沙鸭是中国苏州地区的冬客,深秋时自北方南迁到太湖流域的苇塘里来避寒越冬,通常中华秋沙鸭都是以家族方式活动,只在迁徙前才集成大的群体。它们与各种野鸭汇成数以万计的大群,漂浮游荡在湖面上,嬉耍和捕食游鱼,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就像是一个规模宏大而喧嚣热闹的鸭类集市。它们目光敏锐,警惕性高,稍感异情就...
西藏盘羊
大藏羊,达赖喇嘛盘羊,阿尔金山盘羊,白胸盘羊,青藏盘羊,大和尚盘羊
特点:在所有盘羊亚种中体型最大
西藏盘羊外文名Tibetan argali,是典型的山地动物,曾是盘羊的亚种之一。西藏盘羊的科学拉丁文名称其中一个同义学名“Ovis ammon dalai-lamae”(也曾经是“盘羊阿尔金山亚种”)的中文译名是“达赖喇嘛盘羊”。这是1888年命名的,用来纪念藏传佛教中达赖喇嘛这个尊号或封号(此达赖非彼“达赖”)。1876-1877年,俄国人普热...
喜马拉雅塔尔羊
长毛羊、塔尔羊
特点:1974年才于我国发现
喜马拉雅塔尔羊外文名Himalayan tahr,有3个亚种。中国于1974年上半年,青海省生物研究所蔡桂全、王祖祥和北京自然博物馆曹俊和在西藏自治区波曲河谷的曲象地区首次发现了喜马拉雅塔尔羊。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喜马拉雅塔尔羊多为几十只集群,活动范围较固定。雄性喜马拉雅塔尔羊平时都是独居或小团体活动,它们栖息在...
喜马拉雅斑羚
Grey Goral,Himalayan Goral
特点:是斑羚属中最早被定名的种类
喜马拉雅斑羚外文名Grey Goral,有两个亚种,为典型的林栖兽类。喜马拉雅斑羚雌性和未成年动物群占地40公顷。独居的雄性占地22-25公顷。它们依靠视觉和听觉来感知周围的环境。敏锐的视觉使它们能够在休息或吃草的时候看到捕食者。这些动物使用一系列的鼻息,口哨声和打喷嚏来指示对其他成员的警觉。像大多数其他哺乳动物一样...
丹顶鹤
仙鹤、红冠鹤、白鹤、鴜鷜
特点:传说中的仙鹤,冠以“湿地之神”的美称,人们常把它和松树绘在一起,作为长寿的象征。
丹顶鹤是一种大型涉禽,头顶鲜红色,通体黑白分明,特征极明显,极易识别。丹顶鹤的骨骼外坚内空,强度是人类骨骼的7倍,而且它在迁徙的时候,常常排成巧妙的楔形,使后面的个体能够依次利用前面个体扇翅时所产生的气流,从而进行快速、省力、持久的飞行,时速可达40公里左右,飞行高度可以超过5400米以上,而且能够边飞边鸣...
白头鹤
锅鹤、玄鹤、修女鹤
特点:白色的“脑袋”很显眼,身体大部分呈灰黑色,易于识别。
白头鹤是大型涉禽,颈长,喙长,腿长,性情温雅,机警胆小。灰衣素裳,头颈雪白,春季迁徙时间多在3月末至4月末,到达繁殖地的时间多在4月末5月初;秋季从10月11日至11月7日,迁徙时间较为集中。到达越冬地的时间多在11月末。在中国内蒙古、乌苏里江流域繁殖;长江下游越冬。常成对或成家族群活动,有时也见有单独活动和由家...
黑颈鹤
藏鹤、雁鹅、黑雁、干鹅
特点: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有"鸟类熊猫"之称
黑颈鹤是大型飞行涉禽,除繁殖期常成对、单只或家族群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活动,特别是冬季在越冬地,常集成数十只的大群。越冬时集群较大,它们带着刚刚长大的幼鸟,与其他家族结成十几只,甚至四五十只的大群,长途飞行时,排成“一”字形、“V”字形或“人”字形的整齐队伍,飞越崇山峻岭,到达气候温和的地方去越冬。...
赤斑羚
红斑羚,红山羊,红青羊
特点:1961年确定学名,是世界上定名较迟的兽类之一
赤斑羚外文名Red Goral,有2个亚种,是典型的林栖动物。赤斑羚宽大的蹄子适于攀登,能在悬崖峭壁上奔跑跳跃,如履平地。早晨和下午活动较多,一般成对或几只结成小群,外出觅食和饮水,主要以草本植物和树叶等为食。中午大多在隐蔽的石板上休息。性情机警,活动前先要在四处窥探,确认没有危险才慢步前进,一旦受惊便立即窜...
高鼻羚羊
赛加羚,大鼻羚羊
特点:世界上鼻子最大的羚羊
高鼻羚羊外文名Saiga,有2个亚种,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弯,鼻孔长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高鼻羚羊是群居动物,随季节性迁移,每年秋季集结成大群,南迁到较暖的山谷草原。春季组成5-6只至20-30只的群体,然后又集结成大群,向北迁移至夏季草场,其迁移行程可达250-400公里。这种动物颇善奔跑,奔跑速度极快...
蒙原羚
黄羊,黄羚,蒙古瞪羚,蒙古原羚
特点:善于跳跃,奔跑快最高时速为90千米左右
蒙原羚外文名Mongolian Gazelle,无亚种。蒙原羚性喜群栖,集大群生活,在春季向北迁移时曾经观察到达6000-8000头的集群。在夏季牧场雄性从群中分离出来。集群的时间比较长,移动的距离和范围也大,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进行大规模迁移,随着牧草的生长情况而游动。冬季时南移到达杂草草原的边缘和南方的荒漠草原,但不会...
野牦牛
猪声牛,吉雅克(藏名音译亚归)
特点:为青藏高原特有牛种
野牦牛外文名wild yak,是家牦牛的野生同类。野牦牛一年四季住在山坡,喜欢吃柔软的邦扎草,夏季里用牙啃,冬天就用舌头舔。野牛多刺的舌头十分厉害,也是它的武器之一。主要在夜间和清晨出来觅食,食物以针茅、苔草、莎草、蒿草等高山寒漠植物为主,白天则进入荒山的峭壁上,站立反刍,或者躺卧休息、睡眠。野牦牛通常20~3...
印度野牛
白肢野牛,野黄牛,白袜子,亚洲野牛,野牛,大额牛
特点:世界上最大的牛科动物,真正的”牛魔王“
印度野牛外文名Gaur,有2个亚种,四肢膝盖以下的毛白色,故又名“白袜子”。印度野牛一般在晨昏活动。夏季在海拔高的山上,冬季则逐渐下降。喜群居,通常每群10-30头,以雌兽、幼仔和亚成体组成,其中有一只体形较大的雌兽为首领。成年雄兽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是独自栖息,在交配期间才和雌兽接触。性情凶猛。以草、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