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眼斑水龟外文名Four-eyed Turtle,无亚种。在自然界四眼斑水龟喜栖息于山区、丘陵地带的坑潭、沟渠中,常在阴暗处栖居,如石块下、树根中。四眼斑水龟很胆小,一旦受惊马上会把头、尾、四肢缩进壳内或快速逃逸。每年春季4月底当水温回升到15℃时开始从冬眠中苏醒并到处爬动,但活动范围不大。当水温升高至18℃以上时开始觅...
周氏闭壳龟外文名Zhou`s Box Turtle,无亚种。周氏闭壳龟之名取自南京市乌龙潭公园主任周久发的姓氏,是他于1990年2月新发现此龟种。野生周氏闭壳龟的生活习性尚未有详细记录。但从它的形态特征来看,龟生活于山区及山涧溪流、小河处。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周氏闭壳龟喜生活在水中,当环境温度在20℃以上时,能正常吃食;15-1...
云南闭壳龟外文名Yunnan box turtle,无亚种。云南闭壳龟最初是由外国传教士Boulenger于1906年采集自云南的标本而命名的。云南闭壳龟栖息地为海拔2000-2260米的高原山地,生活在在溪流、湖泊和或沼泽湿地。平时喜在杂草丛中的乱石堆里隐居而不易被人们发现,杂食性,以小鱼、虾、蚯蚓、水果、蔬菜等为食,也可投喂人工佴料。...
图纹闭壳龟外文名Southern Vietnam Box Turtle,无亚种。图纹闭壳龟曾作为黄额闭壳龟图画亚种(Cuora galbinifronspicturata)发表,2004年斯图尔特和帕拉姆(Stuart & Parham)将其提升为独立种;2006年,Fritz等人的质疑其的独立种地位;2012年,Spinks等人发表论文承认其独立种的地位,并被TTWG(2014)接受。...
潘氏闭壳龟外文名Pan's box turtle,无亚种。潘氏闭壳龟是中国闭壳龟属中分布最北的种,于1981年在陕西省平利县徐家坝海拔420米的稻田旁水沟中被首次发现。为纪念陕西动物研究所前所长潘忠国教授,1984年宋鸣涛将其命名为潘氏闭壳龟。美国C.H. Ernst和W.P. McCord(1987)依据动物商说在云南南部金平县与Ta Lau山(23°...
锯缘闭壳龟外文名Keeled Box Turtle,有2个亚种。锯缘闭壳龟的食性为动物性,但也食植物性饲料,尤喜食活食,如蝗虫、黄粉虫、蚯蚓等。它喜暖怕寒,当环境温度在19℃时,进入冬眠,25℃时正常进食,28-31℃时食量最大。雄性4月下旬便出现食欲减退,焦躁不安,并随之出现鼻尖发红,在水流喷溅刺激下外阴茎会伸出,此时雄性遇...
百色闭壳龟外文名Bose box terrapin,无亚种。百色闭壳龟系1988年8月由C.H Emst依据从中国广西百色市以西、靠近云南边界地所购标本而命名,因其产地在广西的百色市附近,故中文名为百色闭壳龟。百色闭壳龟生活于山区,喜栖息山区溪流及水质清澈的山塘。主食动物性食物,以螺类、小鱼虾及蠕虫为食。人工饲养喜食动物性饲料,...
黄额闭壳龟外文名Indochinese Box Turtle,无亚种。黄额闭壳龟喜栖息于丘陵山区溪流及浅水区域,常隐藏在林下的落叶内。昼行性,3~7月常栖息于山林中的溪流边,旱季有长达近4个月的冬眠期:雨季的活动也具有明显的间歇期,雨季的活动范围大于旱季。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适应能力差,环境改变,一般不进食,陆生倾向强,也常...
黄缘闭壳龟外文名Yellow-margined Box Turtle,有2个亚种。黄缘闭壳龟较其他的淡水龟类胆大,不畏惧人,除交配季节外,同类很少争斗。驯养1个月的个体,即可养成定时定点摄食的习惯;喜干净,饱食后常到清洁水源洗浴和饮水;驯养2~3个月后,在食物的引逗下可随主人爬动。黄缘闭壳龟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龟类,在野外以昆虫、...
三线闭壳龟外文名Chinese Three-striped Box Turtle,有2个亚种。三线闭壳龟的两个亚种食性相仿,其他生物学特性相同。越南亚种较海南亚种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更适合中国北方养殖。色彩上,越南亚种下颌、颈部和四肢及背甲比海南亚种更红、更鲜艳,但头顶部蜡黄色不如海南亚种的艳丽。越南亚种中,腹甲前端“米”字形的为...
布氏闭壳龟外文名Bourett's Box Turtle,属中型陆龟。布氏闭壳龟曾作为黄额闭壳龟布氏亚种(Cuora galbinifrons bourreti)发表,2004年斯图尔特和帕拉姆(Stuart & Parham)将其提升为独立种;2006年,Fritz等人的质疑其的独立种地位;2012年,Spinks等人发表论文承认其独立种的地位,并被TTWG(2014)接受。布氏闭...
金头闭壳龟外文名Golden-headed Box Turtle,有2个亚种。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罗碧涛、宗愉依据南陵获得的3号模式标本,从龟类形态分类学研究出发,认为该龟属于闭壳龟类新种,并命名为金头闭壳龟;从安徽铜山上新世的闭壳龟化石形态描述,金头闭壳龟与其比较极为接近,产地也相近,表明该龟为该区域内极古老的生物之一。按...
马来闭壳龟外文名Southeast Asian Box Turtle,有4个亚种。Pope(1935)在《The Reptiles of China》一书中,曾提及二例来自中国,保存于巴黎博物馆的马来闭壳龟标本,但产地不明。岑建强,汤俊(1992)报道从广州清平市场购得4只马来闭壳龟,据售龟人说,是从广东从化、韶关捉来的。根据此说,及见卖龟者并非龟贩子,且手中...
藏鹀外文名Tibetan Bunting,属小型鸣禽,无亚种。藏鹀一般独自或成双活动,冬季结小群。见人临近隐匿起来。尽管飞行高度很低,但也不易观察到。它们在灌木丛中迅速移动,常从低枝逐渐跃向高枝,尾巴翘的很高。歌声嘹亮,尤其是雄鸟,这是一种善于鸣啭的鸣禽。也是一种领地意识非常强烈的小鸟。鸣声为短促啾啾叫似戈氏岩鹀。...
黄胸鹀Yellow-breasted Bunting,属小型鸣禽,有2个亚种。黄胸鹀繁殖期间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喜成群,特别是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数百至数千只的大群,最多达3500-7000只。白天在地上、也在草茎或灌木枝上活动和觅食,晚上栖于草丛中。性胆怯,见人即飞走。黄胸鹀的叫声低弱,似“ti-ti”或“di-di”。繁殖期间雄鸟...
栗斑腹鹀外文名Jankowski's Bunting属小型鸣禽,无亚种。栗斑腹鹀冬季大多数进行游荡,北达中国哈尔滨,向南偶达沈阳和北戴河,仅有少数留在繁殖区。此鸟在地面活动时间较多,也有时在小树间,多单个或成对生活,很少集结成大群。性不怯疑,当人接近时方隐匿于灌丛或草中,特别是雌鸟孵卵时,接近一米远时仍不移动。栗斑...
蓝鹀外文名Slaty Bunting,属小型鸣禽,为中国特有种,无亚种。蓝鹀一般多单独活动,有时也结成3-5只的小群,在地上、电线上或山边岩石和幼树上活动和觅食。性胆大,不甚怕人。冬季于农耕地。停栖时凹形尾轻弹。倾斜上升后飞行迅速。食物为鞘翅目昆虫和杂草种子等。叫声:鸣声为高调的金属音,多变化而似山雀。叫声为重复的...
红交嘴雀外文名Common Crossbill,是一种小型的燕雀,有19个亚种。红交嘴雀在冬季游荡且部分鸟结群迁徙。性活跃,喜集群,除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特别是在食物丰富的地方,常集成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在有球果的松树枝间跳来跳去,觅食球果,也能用嘴在松枝间攀缘或悬垂于枝头,有时也下到地上活...
北朱雀外文名Pallas's Rosefinch,有2个亚种。北朱雀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但集群不大,呈5-8只或10余只的小群,有时也见和锡嘴雀、长尾朱雀等其他小鸟混群活动和觅食。性机警善藏匿,平时多站在高大树木顶枝上或灌木上,觅食时才下到草丛或灌丛中,一有惊扰,立刻全部飞走,并发出单调而低弱的“zhi”声...
藏雀外文名Tibetan Rosefinch,是一种高山和高原荒漠鸟类,无亚种。藏雀是留鸟。单独或成对活动,秋季亦成家族群或小群在地上活动和觅食。善于地上奔跑,较少鸣叫。主要以高山草本植物的种子为食,也吃嫩叶和灌木果实与种子。藏雀的标本采自中国青海布尔汗布达山脉,以后在多次考察中均未见到,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鸟类。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