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点颏外文名Siberian Rubythroat,是鸟纲、鹟科的鸣禽,无亚种。红点颏属迁徙性鸟,夏天在中国最北边繁殖,秋末迁徙到中国最南部越冬。一年春秋迁徙两次路过青岛,迁徙时寂静无声,不易被人察觉。 红蓝点颏都是在夜间靠星象及磁场导航迁徙,白天休息。 在春季由冬季的栖息地返回出生地繁殖。红点颏是地栖性的候鸟,一般它不...
棕头歌鸲外文名Rufous-headed Robin,是非常罕见的濒危种。棕头歌鸲多于5月鸣叫。极善鸣叫。鸣声宏亮多韵,悠扬婉啭,十分动听,如其他鸲鸟一样。叫声洪亮有力,喉音重,悦耳且有间隔,前有短过门,声如ti chulululu ti chewtchewtchewt ti titichewtchewtchewt ti cho-chutchutchut ti tiii-chuchutwilili等。(据C. Robson...
绿宽嘴鸫外文名Green Cochoa,为雀形目鸫科的鸟类,无亚种。绿宽嘴鸫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春秋迁徙季节亦集成几只或10多只的小群,有时亦见和其他鸫类结成松散的混合群。多活动在林缘、荒地、草坡、林间空地和农田等开阔地带。地栖性,善于在地上跳跃行走,多在地上活动和觅食。繁殖期间极善鸣叫,鸣声清脆响亮,很远即能听见...
紫宽嘴鸫外文名Purple Cochoa,是雀形目鸫科宽嘴鸫属的鸟类,无亚种。紫宽嘴鸫性安静、胆怯而易受惊,成对或单独活动;觅食在地上或树枝间;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甲壳类等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紫宽嘴鸫的繁殖期是5-7月,通常营巢于海拔1500米到2500米的山地森林。巢呈浅杯状,结构较为粗糙松散,主要由苔...
灰仓鼠属于仓鼠亚科(Cricetinae)。该物种的分类地位稳定,亚种很多,描述的有15个,我国有3个。是适应能力很强的种类。据记载(罗泽洵 等,2000),该物种在荒漠、半荒漠草原、低山丘陵、山地森林、灌丛草原、森林草原、干草原,甚至盐泽地、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均有分布。在帕米尔高原,刘少英等发现该物种生活的生境非常恶...
康藏仓鼠属于仓鼠亚科(Cricetinae)。以前的中文名又称藏仓鼠。分类地位稳定,但亚种较多,后经汪松和郑昌琳(1973)订正,中国有4个亚种。属于高原种类,栖息于高山灌丛、草甸。有关该种生物学资料所知甚少,藏仓鼠为青藏高原特有,筑洞穴居,洞道结构简单,单洞道,很少有分支。洞口一个,敝开,不堵塞,直径约4.5~5cm。...
黑线仓鼠属于仓鼠亚科(Cricetinae)。该物种分类地位稳定,但亚种比较混乱,在我国就多达6个,是否都成立,有待深入研究。是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域的常见种,也出现于该区域的农田生态系统中。驯服后和其他仓鼠种类没有太大区别,可当作宠物。黑线仓鼠为夜行鼠类,除秋季储粮季节,白天一般不出洞活动。黎明前、黄昏后活...
麝鼠的俗称是青根貂、麝香鼠,得名原因是因其会阴部的腺体能产生类似麝香的分泌物而得名。又因它们生活在水域,善游泳,而有水老鼠、水耗子之称。麝鼠原产地为北美洲,1927年原苏联引入。我国东北、内蒙古和新疆等的种群为原苏联迁入。该种在东北和新疆的适宜生境内种群数量很大,已经威胁到土著物种,如水.和河狸等,需要采...
凉山沟牙田鼠属于田鼠亚科(Arvicoliniae)。是刘少英等(Liu et al.,2007)发表的新种。沟牙田鼠属原来只有一个种:沟牙田鼠(<Proedromys bedfordi>),且数量稀少,除四川省林业科学院外,全世界只有3号标本。刘少英等在四川九寨沟县、黑水县采集了约20号标本,才丰富了该种的收藏,为研究打下了基础。凉山沟牙田鼠...
鼹形田鼠属于田鼠亚科(Arvicolinae),该属全世界5种,我国仅1种。种级分类地位稳定,亚种分化很多,我国记载有3个亚种。是典型的草原地下活动鼠类。几乎不在地面活动。其洞穴最长大于20mm,最深处可达80cm,其洞道在草原上形成一串直径约15cm,高约10cm的土丘,很像鼢鼠的土堆,但比鼢鼠的小。鼹形田鼠植食性。以植物的根...
黄兔尾鼠是典型的半荒漠草原种类,耐寒。分类上曾经列入兔尾鼠属(<Lagurus>),Gromov & Polyakov(1992)从形态上把二者分开,使 <Eolagurus>成为独立属,但独立属地位是否成立,需要更多的分子生物学证据。黄兔尾鼠为昼间活动鼠类。温暖季节的出洞活动时间大体与当地日出与日落时间相符合,但在阴雨刮风...
根田鼠很耐湿,在非常潮湿,甚至稍微涨水就被淹没的河谷湿地种群数量都很大。对草地、湿地生态系统有一定危害。在分类上,长期和柴达木根田鼠(<Microtus limnophilus>)混淆。单从头骨、牙齿特征看,它们确实很相似:第1下臼齿也只有4个封闭三角形,上臼齿列中3枚牙齿的形态也完全一致。但它们也有明显的区别:根田鼠...
柴达木根田鼠筑洞穴居,洞道较简单,大多为单一洞口。筑窝于草堆、草根、树根之下方。个别个体筑有外窝。以植物的绿色部分为食,冬季挖食植物之根部、块茎幼芽、种子。营昼夜活动之生活方式。天敌主要为鼬类、狐和狼,猛禽类。根田鼠于夏秋之间进行繁殖。年繁殖3-4次,在祁连山地,于7、8月间捕到的成年雌鼠,多数为怀孕个体...
狭颅田鼠群栖。以白天活动为主,但夜间也有活动。夏季常分散,秋冬季则集聚在向阳坡地及背风处。活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50m。活动强度与气温有关。严寒的季节很少到地面活动,在大雪覆盖的情况下。只在雪下活动;初春气温转暖后,活动逐渐活跃;在炎热的夏季,中午很少活动;秋季贮存食物,活动极度频繁。一般大风和小雨对其活...
东方田鼠是典型的穴居类型,不冬眠,昼夜都出洞活动。由于活动频繁,并常在几组洞口间频繁往返,地面常形成极明显的跑道。尤其在苔草地和芦苇地中,跑道纵横交错,密布如网。昼夜活动节律有季节性差异,夏季的夜间活动性高于白昼,黎明前高于黄昏。该鼠体胖腿短,行动比其他鼠类笨拙,在草丛中逃窜虽快,却不善攀登。游泳和...
褐头鸫外文名Grey-sided Thrush,是鸫科、鸫属中型鸟类,无亚种。褐头鸫与相似种白眉鸫(Eyebrowed Thrush)下体为橙棕色,雄鸟头、颈较灰;白腹鸫(Turdus pallidus)无白色眉纹,外侧尾羽具宽阔的白色端斑。区别均甚明显,野外不会混淆。褐头鸫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2000米的山地森林中,尤以阴暗潮湿的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地...
丽鳾外文名Beautiful Nuthatch,是小型鸣禽,无亚种。丽鳾一般成对或结小群活动于沟谷林乔木树顶。主要在枝叶茂密的大树下觅食昆虫,包括甲壳虫、鞘翅目昆虫和双翅目幼虫等。也吃树干上的苔藓,地衣,兰花和其他覆盖在树干上的附生植物,冬季也吃植物浆果和种子等。这些鸟的活动方式和同属中的其他鸟类相当类似,差别是行动...
巨鳾外文名Giant Nuthatch,小型鸣禽,有2个亚种。巨鳾生活习性与一般鳾类相同,性较活泼,既善于顺树干向上作短距离攀行,也善于头朝下沿树干向下爬,或在横树枝上,它们也能向各个方向爬行,并觅食树皮缝隙中的昆虫。是较为常见的鸟,多与普通鳾、滇鳾混群,边叫边攀爬在树干上觅食,很少停息。大多在树干高处活动。巨鳾主...
滇鳾普通话读[diān shī],外文名Black-masked Nuthatch,是小型鸣禽,无亚种。滇鳾多单独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也与普通等其他小鸟混群。习性和其他鳾相同,善于在树干上攀爬觅食,啄食树皮缝隙中的昆虫。性活泼,晨昏之际多单个或结群,频繁活动于林间。主食鳞翅目幼虫、鞘翅目昆虫、蚂蚁、蝽蟓以及其他昆虫,另有少数花蕊、...
四川旋木雀外文名Sichuan Treecreeper,无亚种。1995年,四川农业大学李桂垣教授根据四川天全和大邑县发表的旋木雀天全亚种Certhia familiaris tianquanensis可提升为种,称四川旋木雀C.tianquanensis。2000年,孙悦华,Jochen Martens 在四川省洪雅县瓦屋山顶发现了李桂垣所描述的这种旋木雀,通过形态比较、鸣声分析和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