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相思鸟外文名Red-billed Leiothrix,有5个亚种。红嘴相思鸟是留鸟。除繁殖期间成对或单独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3-5只或10余只的小群,有时亦与其他小鸟混群活动。性大胆,不甚怕人,多在树上或林下灌木间穿梭、跳跃、飞来飞去,偶尔也到地上活动和觅食。善鸣叫,尤其繁殖期间鸣声响亮、婉转动听。红嘴相思鸟常站在...
银耳相思鸟外文名Silver-eared Mesia,有9个亚种。银耳相思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成群,特别是秋冬季节。性活泼而大胆,不怕人,常在林下灌木层或竹丛间以及林间空地上跳跃,很少静栖于树上,也不远飞,人常常可以靠得很近。银耳相思鸟是中国为西南部较常见的留鸟。银耳相思鸟叫声:带回音的嘁喳嘟声及欢快的哨音鸣声c...
灰胸薮鹛外文名Omei Shan Liocichla,无亚种。Deignan(1964)认为灰胸薮鹛可能和分布于中国台湾的黄痣薮鹛(Liocichla steerii)是同一种。Delacour(1933,1946)认为该种和黄痣薮鹛在形态上明显不同,而将它们分别作为两个不同的种,这一意见为后来多数学者所接受。De Schauemee(1984)认为它们不仅形态不同,而且鸣声亦...
赤尾噪鹛外文名Red-tailed Laughingthrush,有4个亚种。赤尾噪鹛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性胆怯,善鸣叫,鸣声嘈杂,稍有动静即藏入浓密的灌丛内,常常听其声不见其影。赤尾噪鹛是留鸟。主要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种类主要有土蚕、蝉幼虫、甲虫等昆虫以及蜘蛛等无脊椎动物和草莓、草子、野果等植物性食物。赤尾噪...
红翅噪鹛外文名Red-winged Laughingthrush,有2个亚种。红翅噪鹛常成对或成数只的小群活动,多在林下灌丛间不停地穿梭和跳跃,也频繁地在林下地上活动和觅食。主要以昆虫和植物性食物为食。所吃食物中动物性食物主要有瓢虫、叩头甲、鞘翅目昆虫以及蜈蚣和蜗牛等,植物性食物主要有蔷薇、常春藤、花椒属、忍冬和豆科等植物的...
普通田鼠属于.亚科(Arvicolinae)。分类地位没有争议。但亚种数量很多,在20个以上,比较混乱。我国分布的可能属于阿勒泰亚种(<M. arvalis obscurus>)。对农田、森林均有一定危害。该种在国外研究较深入,但我国对该种的生态学研究不多。普通田鼠性喜潮湿,挖洞穴居,单居住或营群体生活。 洞穴多呈洞群分布。洞道...
白尾松田鼠属于田鼠亚科(Arvicolinae)。以前的分类地位很乱,后经刘少英等(Liu et al.,2012,2017)通过分子系统学研究确认属于松田鼠属。该种分布海拔高,一般都在3500m以上,栖息于植被退化、人为干扰较大或沙质土壤、较干燥的草地内。人工撂荒3-4年以上的耕地也发现分布。在其分布区域,种群密度很大,很容易捕捉。食物...
高原松田鼠属于田鼠亚科(Arvicolinae)。分类地位稳定,以前包括2个亚种:指名亚种(<N. irene irene>)和云南亚种(<N. irene forresti>)。深入研究发现,松田鼠云南亚种是独立种。该种外形上不好鉴定。但该种仅分布于高海拔的灌丛区域,一般在3000m以上。在土壤疏松,肥沃的沙质灌丛中种群数量很大。这些区...
大绒鼠属于田鼠亚科(Arvicolinae),分类鉴定长期混乱,很多时候放入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作为亚种。鉴定特征上也因牙齿变异而混乱不堪,以前认为很多省均有分布。Liu et al.(2012,2018), Zeng et al.(2014)发现大绒鼠仅局限于漾濞河以西的云南及四川的凉山山系。大绒鼠以夜间活动为主,1日有2...
甘肃绒鼠属于田鼠亚科(Arvicolinae),甘肃绒鼠和另外一个种岢岚绒鼠(<Caryomys inez>)同为绒.属成员,在分子系统学上,绒䶄属(<Caryomys>)和绒鼠属(<Eothenomys>)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以前,绒.属一直作为绒鼠属的亚属。刘少英等(Liu et al.,2012,2018)通过分子系统学方法将绒.属独立为属级分类单...
红背䶄属于田鼠亚科。种级分类地位稳定,亚种分化多,中国有2个亚种。是典型的北方耐寒种类。在针叶林内的草甸、湿地种群数量很大。对森林幼林有一定危害。红背䶄夜间活动频繁,偶有白昼活动的,但次数较少,不冬眠,常年活动。红背䶄常居于枯枝落叶层中,洞穴常建在树根下或倒木旁,以腐朽的树根洞作为洞道,洞穴很简单,仅...
橙翅噪鹛外文名Elliot's Laughingthrush,有2个亚种。橙翅噪鹛(Trochalopteron elliotii)在2016年,从噪鹛属(Garrulaxi)被列入噪鹛科、“彩翼噪鹛属”(Trochalopteron)。橙翅噪鹛是留鸟。食性:主要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属杂食性。所吃昆虫主要以金龟甲等鞘翅目昆虫居多,其次是毛虫等鳞翅目幼虫,其他还有叶蜂...
棕噪鹛外文名Rusty Laughingthrush,有3个亚种。Dickinson(2003)将棕噪鹛(G.poecilorhynchus)分为3个亚种。部分学者认为棕噪鹛指名亚种(G.p.poecilorhynchus)与其它两亚种的差异显著,可视为不同物种(Collar 2006,Collar & Robson 2007)。棕噪鹛的属名Garrulax拉丁文为“喋喋不休的说”之意,种名po-ecilorhyn...
靛冠噪鹛外文名Blue-crowned laughingthrush,是体型较小的画眉科鸟类,无亚种。在中国南方各地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几十种噪鹛,尽管其中也有像栗颈噪鹛、棕噪鹛这样数量稀少的种类,但靛冠噪鹛绝对是稀有的惊人的一种。靛冠噪鹛只分布在中国,分布地区也仅局限在江西婺源一些小小的山村,仅存150余只,物种的受胁状况为“极危...
黑喉噪鹛外文名Black-throated Laughingthrush,有5个亚种。黑喉噪鹛是留鸟。常呈数只或10多只的小群活动,偶尔也见有单独和成对活动的。多在林下灌木丛间跳来跳去,群间个体通过叫声保持联系,社群行为极强,当被冲散后很快又通过叫声聚集在一起。鸟群中如有一只被打伤,其余鸟并不马上逃走,如受伤鸟被捉住发出惊叫,其他...
眼纹噪鹛外文名Spotted Laughingthrush,有4个亚种。眼纹噪鹛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多在林下灌木间或地上活动和觅食,不时发出‘卡归、归、归…’的叫声,繁殖期间则发出优美悦耳和富有变化的鸣叫,其声似连续的‘士威、士威、士威…’。眼纹噪鹛主要以昆虫为食,也食植物果实。植物果实大多数为肉质的核果、梨果、浆果及球果...
大噪鹛外文名Giant Laughingthrush,无亚种。大噪鹛跟相似种眼纹噪鹛体型较小,尾亦较短,喉和颈侧黑色,胸具黑白相间横斑。区别较明显,野外不难鉴别。大噪鹛常成群活动,也常与其他噪鹛混群。性胆怯而隐匿,常在林下或林缘茂密的灌丛间跳来跳去,或在地上落叶层中觅食,常常仅闻其声而不见其影,叫声响亮、粗犷。主要以昆...
棕背䶄属于䶄亚科(Arvicolinae)。种的地位很稳定,但属的地位有较大争议。该种于1846年命名, Miller (1900)年建立 <Craseomys>亚属,并把棕背.作为该亚属的唯一种。后来, Thomas(1907)提升 <Craseomys>为属,再后来,很多科学家把 <Craseomys>属作为 <Clethrionomys>的同物异名, Musser &...
斯氏高山䶄属于䶄亚科(Arvicolinae)。模式标本产于印度拉达克地区。分类上本身没有什么争议,但另外一个种:库蒙高山䶄(<Alticola strachyi>)的模式产地也是拉达克地区。两者分类上的差异是第3上臼齿的后跟形状。四川省林业科学院的研究发现(Tang et al.,2018),斯氏高山.的牙齿变化较大,其中一个形态和库蒙高...
属于䶄亚科(Arvicolinae)。分类地位有争议,通常被认为是劳氏高山䶄(<Alticola roylei>)的同物异名。亚种分类也很混乱。高山䶄属所有种分布都相对局限,且环境恶劣,标本采集困难。银色高山䶄和劳氏高山䶄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灰高山䶄昼夜活动,但以夜间及早晨活动最为频繁,夏季经常侵入牧民的木屋和毡房内。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