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石鱼 / 石头鱼
无危基本信息
科学分类
- 中文名:礁石鱼 / 石头鱼
- 学名:Synanceia verrucosa
- 纲目:小型鱼
- 科属:Synanceiidae Synanceia
体征数据
- 体长:常见 25–40 cm;最大 ~50 cm
- 体重:大型个体可达数千克级以下
- 寿命:约 5–10+ 年(估计)
显著特点
极强拟态;背鳍 13 根毒棘;瞬吸捕食;着底静伏;夜间活动略增。
分布及栖息地
印度—太平洋珊瑚礁区;浅礁砂砾/碎珊瑚底与岩缝,0–30 m。
外观
粗糙疣突、藻样附着;灰/红/黄褐色变;头大口阔、眼小高位。
详细介绍
礁石鱼(Synanceia verrucosa,又称石头鱼、暗纹石头鱼)隶属石头鱼科 Synanceiidae, 是已知毒性最强的海水硬骨鱼之一。它以惊人的拟态能力埋伏在礁砂与碎珊瑚之间, 凭借背鳍13 根毒棘防御;当猎物接近时,以瞬吸方式将其吞入口中。
生态与生物学
食性:小—中型礁鱼、对虾与小蟹等底栖甲壳类,依靠负压瞬吸扑食。
行为:典型伏击掠食者;日间常静伏伪装,黄昏—夜间活动略增。
防御:背鳍 13 根空心毒棘与毒腺相连,受压时注入毒液。
形态与识别
体表粗糙疣突与藻样附着物,颜色随环境呈灰褐、红褐、黄褐等。
头大口阔,上颌可外翻;眼小且高位。
背鳍 XIII, 软条短;胸鳍宽大便于着底支撑。
体型与寿命
体长:常见25–40 cm,最大可近~50 cm。
寿命:估计5–10 年以上(地区差异)。
分布及栖息地
分布于印度—太平洋珊瑚礁区(红海、东非至太平洋热带岛屿), 常栖于浅水礁台、泻湖与礁缘的砂砾/碎珊瑚底,亦见于岩礁缝隙,水深0–30 m。
保育与人类互动
威胁:栖地退化、沿岸污染与少量副渔获;总体种群较为广布。
安全提示:涉水与下潜应穿厚底鞋并谨慎落脚;若疑似被刺伤,尽快就医。 常见现场处置包括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温热水浸泡以缓解疼痛,并评估是否需要抗毒血清(各地指南不同)。
IUCN:无危(LC)(以最新权威评估为准)。
常见问题
Q1:如何与Synanceia horrida区分?S. verrucosa体表疣突更密、轮廓较“团块”,常见于珊瑚礁前缘;S. horrida头棘更发达,形态差异需结合区域检索表。
Q2:为什么“看不到它”?其颜色与质感高度拟态碎珊瑚与藻被岩面,且常半埋砂中。
Q3:是否主动攻击?不会。刺伤多因误踩或触碰;保持距离、不徒手翻动礁石即可显著降低风险。
Q4:被刺后一定致命吗?伤情因刺数、深度、部位、体况不同而异;务必立即就医,遵循当地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