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鳞鲀(Balistoides conspicillum)
无危基本信息
科学分类
- 中文名:小丑鳞鲀(Balistoides conspicillum)
- 学名:Balistoides conspicillum
- 纲目:小型鱼
- 科属:Balistidae Balistoides
体征数据
- 体长:常见 35–45 cm;最大 ~50 cm
- 体重:随体长增长,可达数千克以下级
- 寿命:约 10–15 年以上(估计)
显著特点
背前三棘“扳机”结构;强领地性;咬碎硬壳猎物;外礁坡日行性巡游。
分布及栖息地
印太外礁坡/礁台/礁冠与泻湖外缘,常见 5–40 m(可至 ~75 m)。
外观
黑底大白圆斑,下半身显著;背部黄褐蜂窝纹;口部亮黄。
详细介绍
小丑鳞鲀(Balistoides conspicillum,亦称小丑扳机鱼,英语:Clown Triggerfish) 隶属鳞鲀科 Balistidae,以黑底大白点 + 黄褐豹纹背的醒目体色闻名,是热带印太珊瑚礁的典型日行性底栖掠食者。 其“扳机”背棘可锁定竖起卡入岩缝;前牙强健,可咬碎硬壳猎物。
生态与生物学
食性:以海胆、软体动物(贝/螺)、甲壳类及多毛类为主,亦取食珊瑚多孔表面小型无脊椎。
行为:领地性较强;白天在礁坡/礁台巡游取食,夜间入洞休息。
繁殖:产黏附卵于底质,雌鱼护巢并对闯入者具有攻击性。
形态与识别
体色:下半身黑底覆大白圆斑;背部黄褐色并具蜂窝状/豹纹;口部常呈亮黄。
背棘:具三根背前棘(第一背棘可锁定,第二棘为“扳机”释放)。
口器:门齿发达,适于啃咬硬壳/珊瑚基质。
体型与寿命
体长:常见35–45 cm,最大可达~50 cm。
寿命:野外估计10–15 年以上(受环境与渔压影响)。
分布及栖息地
广布印度—太平洋热带:从东非、马尔代夫至印尼—菲律宾—密克罗尼西亚,东至萨摩亚与斐济, 北达琉球,南至大堡礁;多见于外礁坡、礁台、礁冠及泻湖外缘,常见水深5–40 m(记录可至 ~75 m)。
保育与人类互动
IUCN:无危(LC);区域上受珊瑚退化与观赏鱼捕捞影响。
安全提示:个体在护巢期或受挑衅时可能主动冲撞/啃咬;潜水应保持距离,避免干扰巢区。
常见问题
Q1:为何叫“扳机鱼”?因其第一背棘可锁定竖起,第二背棘作为“扳机”释放,便于卡入岩缝自保。
Q2:是否会攻击人?通常回避人,但护巢期或被挑衅时可能冲撞或咬人,注意避让。
Q3:与 Balistoides viridescens(巨扳机鱼)如何区分?小丑鳞鲀具黑底大白点与黄褐豹纹背,体型较小;巨扳机鱼体色均匀偏绿褐,无大白点。
Q4:能否人工饲养?大型、具领地性的物种,不适合小缸;且可能啃咬珊瑚与无脊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