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物>>鱼纲>>小型鱼

五线笛鲷

无危
学名:Lutjanus quinquelineatus

基本信息

科学分类

体征数据

  • 体长:常见 20–30 cm;最大 ~38–40 cm
  • 体重:随个体而异(中小型礁鱼)
  • 寿命:约 10–15 年

显著特点

体侧五条纵线;昼间群聚、夜间捕食;肉食性;外洋放卵;幼鱼利用泻湖/海草床。

分布及栖息地

印度—西太平洋热带珊瑚/岩礁;礁坡、礁台、泻湖与外礁陡壁,3–60 m。

外观

体形中等侧扁;背鳍连续;尾鳍叉形;头背可见细点或短斜纹。

详细介绍

五线笛鲷Lutjanus quinquelineatus)隶属笛鲷科(Lutjanidae), 是热带印太珊瑚礁常见的中小型肉食性鱼类。体侧具五条平行纵纹(多为黄色或蓝黄相间), 常在白天成群停栖/游弋于礁体洞口、洞顶或礁坡,夜间外出捕食底栖甲壳类与小鱼


生态与生物学

  • 食性:捕食小鱼、对虾、蟹、端足类及多毛类,成体偏向肉食。

  • 行为:白天群聚(数十至上百尾)于礁洞附近;黄昏—夜间分散觅食。

  • 繁殖:外洋放卵放精,卵与仔鱼浮性;幼鱼可在泻湖、海草床或礁台浅区栖息。


形态与识别

  • 体色/纹路:体侧五条清晰纵线(与四线的 L. kasmira 区分要点);体背黄至黄绿色,腹部较浅。

  • 体型:体长形、侧扁中等;背鳍前段硬棘、后段软条连续;尾鳍叉形。

  • 其他:头背可见细点或短斜纹;眼大、口端位。


体型与寿命

  • 体长:常见20–30 cm,最大约~38–40 cm

  • 寿命:10–15 年(地区/族群差异)。


分布及栖息地

广布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海域(印尼、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密克罗尼西亚、澳大利亚大堡礁等), 多见于礁坡、礁台、外礁陡壁与泻湖之珊瑚/岩礁区,水深3–60 m


保育与人类互动

  • 渔业:为区域性食用与游钓对象;部分海域有雪卡毒素风险,请遵循当地建议。

  • 保育:总体资源相对稳定,但受栖地退化、过度捕捞与夜间鱼枪影响;海洋保护区有助群体恢复。

IUCN:无危(LC)(以最新权威评估为准)。

常见问题

Q1:如何与“蓝带笛鲷”(L. kasmira)区分?L. quinquelineatus体侧五条纵线;L. kasmira多为四条且色带更蓝。

Q2:是否会攻击人?不会;为中小型掠食鱼,通常对人保持距离。

Q3:夜潜为何常见?该属多夜行性觅食,白天群聚易观察,夜间分散活动。

Q4:食用是否安全?视海域而定,部分珊瑚礁区存在雪卡毒素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