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山椒鱼(Hynobius formosanus)
无危基本信息
科学分类
- 中文名:台湾山椒鱼(Hynobius formosanus)
- 学名:Hynobius formosanus
- 纲目:有尾目
- 科属:台湾小鲵
体征数据
- 体长:全长 8–12 cm;最大 ~14–15 cm
- 体重:小型两栖,随体长变化
- 寿命:约 6–12 年(估计)
显著特点
台湾特有;高山冷水栖息;成对胶质卵囊外受精;幼体溪栖具外鳃;低温高氧依赖。
分布及栖息地
台湾中北部 2,000–3,000 m;源头溪流/冷泉与湿润苔藓林地,石下与朽木间。
外观
深褐—黑褐背,细浅斑;体侧肋沟明显;四肢短、尾侧扁。
详细介绍
台湾山椒鱼(Hynobius formosanus,亦作福尔摩沙山椒鱼)隶属山椒鱼科 Hynobiidae, 为台湾特有的高山冷水型两栖类,多见于中北部高山源头溪流/冷泉与湿润苔藓林地,性情隐蔽偏夜行。
生态与生物学
食性:捕食小型节肢动物(昆虫幼虫、等足/弹尾、蜈蚣幼体等)。
繁殖:外受精;雌体产成对胶质卵囊附着于石下或木下的冷泉/缓流水域;幼体具外鳃,为溪栖型。
季节性:多在晚冬—春季繁殖;依赖低温与高含氧环境。
形态与识别
体形:小—中型;体侧具肋沟(costal grooves)。
体色:背部深褐—黑褐,散布细浅斑;腹面较浅。
四肢与尾:四肢较短;尾部侧扁,利于水中摆动。
体型与寿命
体长:全长8–12 cm,最大可至~14–15 cm。
寿命:估计6–12 年(随环境而变)。
分布与栖息地
台湾中北部高山带(如合欢山地区等),海拔约2,000–3,000 m;与源头溪流、冷泉、湿润针阔混交林及苔藓岩隙相关。
保育与人类互动
威胁:道路与游憩干扰、溪流整治/水质改变、栖地碎片化与气候变暖使适生带上移。
保育:纳入台湾野生动物保育及国家公园/保护区管理;避免源头溪流踩踏与翻石。
IUCN:近危(NT)(以最新权威评估为准)。
引用
中国两栖类. 2024. “中国两栖类”信息系统. 中国, 云南省, 昆明市,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网站:http://www.amphibiachina.org/.
AmphibiaChina. 2024. The database of Chinese amphibians. Electronic Database accessible at http://www.amphibiachina.org/. Kunming Institute of Zoology (CAS), Kunming, Yunnan, China. (citation in English)
常见问题
Q1:与阿里山山椒鱼如何区分?H. arisanensis在体色、肋沟计数与地理海拔上不同;需结合产地与形态检索表。
Q2:是否只在水里?成体多在岸边潮湿微环境活动,繁殖期进入冷泉/缓水;幼体为溪栖。
Q3:能否人工饲养?不建议;其对低温、高氧与洁净水的要求极高,且受法令保护。
Q4:保育重点?维护源头溪流清洁与连通、减少工程扰动、评估气候变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