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鳞白甲鱼拉丁学名Scaphesthes macrolepis,外文名Largescale shoveljaw fish,无亚种。多鳞白甲鱼为暖温性淡水鱼类。生活在海拔270-1500米、水质清澈、砂石底质的高山溪流中。分布范围窄,如泰山种群,在泰山主峰泻下的各水流中均有踪影,但海拔270米以下未见其存在,有“东不过麻塔,西不过麻套”(麻塔和麻套均为当地村...
小眼姬鼠属于鼠亚科(Murinae)。主要栖于较潮湿的森林和森林草原中,并沿着河谷和灌丛而进入草原和荒漠草原。在新疆北部地区多栖息以杨、柳为主的阔叶林和以云杉、冷杉为主的针叶林、灌丛以及农田中的小麦、胡麻等作物地,以及杂草丛生的水渠埂、潜水溢出带等生境,不见于荒漠地区。以前,该种一直被认为是小林姬鼠(<A...
大林姬鼠属于鼠亚科(Murinae),其种级分类地位稳定,亚种分化较多,分歧较大。在姬鼠属中属于分布较广、海拔较高(中国南部)、纬度较北的类群。东北三省是主要分布区。大林姬鼠以夜间活动为主,但白天也能见到。雄性的平均活动距离为76.3m,雌性为61.3m。有季节性迁移的习性,即春季5月以后由林内迁向迹地,秋季9月又由迹...
大耳姬鼠属于鼠亚科(Murinae)。该种仅分布于中国横断山系至西藏南部,稍稍扩展至缅甸北部,没有亚种分化。该种往往和龙姬鼠(<Apodemus draco>)在鉴定上有时容易混淆,四川省盆周山地的森林环境中没有该种分布。在该区域中,有很多姬鼠,其耳高均在19mm左右,但全部是龙姬鼠。大耳姬鼠在四川仅分布于甘孜及与甘孜交...
澜沧江姬鼠属于鼠亚科(Murinae)。该种分类地位争议较大,长期以来将其作为龙姬鼠(<Apodemus draco>)的亚种,因为形态上和龙姬鼠很近似,仅背部毛色有差异,从外形上确实很难将它们分开。近年来,通过分子系统学方法才最终将澜沧江姬鼠独立为种。它和龙姬鼠分布区域不重叠。澜沧江姬鼠没有亚种分化。栖息于林区、灌...
四川白甲鱼拉丁学名Onychostoma angustistomata,为长江上游一带中型的食用鱼,其产量虽不如白甲鱼,但其肉质更佳,为产区人们日常喜食的鱼类之一。四川白甲鱼与白甲鱼相近,均为底栖性鱼类,喜生活于清澈而具有砾石的流水中。早春成群溯河而上,秋冬下退,至深水多乱石的江底越冬。常以具锐利的下颌角质边缘在岩石及其它物...
大鳞金线鲃拉丁学名Sinocyclocheilus macrolepis,为鲤科鱼类。 大鳞金线鲃生活于地下河流,以有机碎屑和底栖生物为食。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单纹似鳡拉丁学名Luciocyprinus langsoniVaillant,是鲤科似鳡属的一种动物。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平鳍鳅鮀拉丁学名GobiobotiahomalopteroideaRendahl,外文名eight-whiskergudgeon,属于鲤科鳅鮀亚科鳅鮀属,为我国特有种。平鳍鳅鮀对生活条件要求较高,稍受外界因素干扰,如水土流失、泥沙含量上升等水体小生境的变化,都会对其生存产生较大的影响。加之有害渔法的伤害,致使种群数量显著贾少。列入《中国濒危动物...
长鳍吻鮈拉丁学名Rhinogobio ventralis,是鲤科、吻鮈属的一种鱼类,无亚种。长鳍吻鮈春、夏季活动范围广泛,常在急流险滩,峡谷深沱、支流出口觅食活动。秋冬季节,因水温降低,逐渐游向峡谷深沱越冬。长鳍吻鮈的主要食物是淡水壳菜、河蚬;其次为蜻蜒目、鞘翅目幼虫及其他水生昆虫。长鳍吻鮈产卵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
拉丁学名Rhinogobio nasutus,是一种水产动物,属于辐鳍鱼纲,分布于我国甘肃等地域。具体资料不详。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圆口铜鱼拉丁学名Coreius guichenoti,是鲤科、铜鱼属鱼类。圆口铜鱼为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常见个体以0.5~1千克为多,最大可达3.5~4千克。圆口铜鱼的人工驯养已经在中科院水生生物所获得成功,四川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进行人工养殖。圆口铜鱼为下层鱼类,栖息于水流湍急的江河,常在多岩礁的深潭中活动。食性杂,以...
勺嘴鹬繁殖于苔原,迁徙及越冬时则多见于沿海滩涂湿地。在繁殖早期若第一窝卵损失则会产下第二窝卵,因此允许保育人员采集第一窝卵用于人工抚育。由于其特殊的喙形,其觅食方式主要为在浅水中如吸尘器般左右或前后移动喙端滤食;或有时如沙锥般将喙抬离水面又竖直向下插入水中。因此在滩涂上觅食时并不常见与红颈滨鹬混群:...
北方铜鱼拉丁学名Coreius septentrionalis (Nichols),外文名Northernbronze-gudgeon,为鲤形目鲤科铜鱼属的淡水鱼类,俗名鸽子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北方铜鱼常成群活动。冬季潜伏于深水处的岩石下或深沱中,开春溯游产卵。生殖期为5-7月,成小群或不分群产卵,卵沉性,但可随水漂流发育。9-10月份退至下游。幼鱼食其它鱼...
山白鱼拉丁学名Anabarilius transmontana,为鲤科白鱼属的一种鱼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山白鱼小型鱼类,喜居缓流水环境,在湖泊或江河中都能生长、繁殖。曾为云南大屯湖中的重要渔业对象,由于该湖几经干涸,致使该种鱼类几乎绝迹。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人...
多鳞白鱼拉丁学名Anabarilius polylepis,是中国云南独有的一种鱼种。多鳞白鱼主要食物为水草,其次是小鱼和小虾。1冬龄可达性成熟,每年春初,亲鱼成群游向近岸砾石滩产卵。在昆明桃花盛开时期,多鳞白鱼繁殖特别快,因此得名桃花白鱼。又因它比分布于同一水域的另一种白鱼长得快,故又称大白鱼。曾是产地主要渔业对象之一...
鯮在拉丁学名Luciobramamacrocephalus,外文名longspiky-head carp,一种大型掠食鱼类,我国特有种。鯮为大型经济鱼类,性凶猛,喜独剧居。30厘米以下个体一般活动于水体中上层,较大个体多栖息在中下层。具有江湖半洄游习性。雄性4冬龄、雌性5冬龄达性成熟。生殖期为4~7月,成熟亲鱼上溯至江河水流较急的场所进行繁殖,产浮...
稀有鮈鲫拉丁学名Gobiocypris rarusYeetFu,外文名Raregudgeon,属鲤科鮈鲫属。本属仅有1种,为我国特有种。稀有鮈鲫主要以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繁殖季节为3-11月,在人工授精条件下可周年繁殖。在适宜的水温和充足的饵料条件下,孵出后4个月左右即可达性成熟并产卵,一般每尾雌鱼一次可产卵300粒左右...
唐鱼拉丁学名Tanichthys albonubes,外文名White Cloud Mountain Minnow,无亚种。唐鱼习性较胆大,性活泼、温和。虽分布于亚热带,尚能耐寒,当水温低至5℃时,仍能正常生活。为杂食性小型鱼类,以食浮游动物和腐殖质为主。唐鱼在水温约23.3℃时产卵繁殖,卵无基性,为沉性卵,产卵后约2天仔鱼即孵出。孵出约35日龄卵黄耗尽...
中华姬鼠属于鼠亚科(Murinae)。又叫龙姬鼠,该种的种级地位稳定,亚种以前很多,包括现在的台湾姬鼠和澜沧江姬鼠均是其亚种,台湾姬鼠和澜沧江姬鼠通过分子系统学证据独立后,龙姬鼠还包括2个亚种,2个亚种的分界线是长江,现在看来,2个亚种是否成立也有待深入研究。龙姬鼠分布海拔跨度大,从800-3500m。是森林生态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