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岛蝮拉丁学名Gloydius shedaoensis,是中国著名的毒蛇之一,其分布地“蛇岛”因盛产蛇岛蝮而得名。候鸟迁徙季节是蛇岛蝮活动季节。11月到翌年4月为冬眠期。4月中出蛰,5月前后大量捕食,形成活动高峰;7月前后,可能由于岛上食物缺乏,潜伏于石板下或乱石缝中,处于蛰伏状态;9~10月前后又大量捕食,形成第2个活动高峰。...
圆斑蝰拉丁学名Daboia russelii siamensis,是蛇亚目蝰科蝰亚科蝰属下的一种有毒蝰蛇。圆斑蝰行动迟缓。袭击目标时躯干前部先向后屈。再猛然离地面向前射击咬住目标。并有咬住不放的现象。幼蛇性更猛,受惊扰时,身体不断地做膨缩动作。并发出“呼呼”声,并能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天气炎热时圆斑蝰躲在阴凉通风处,秋收时可...
海蝰拉丁学名Praescutata viperina,是眼镜蛇科海蝰属物种。海蝰生活于海洋中,常栖于浅海区。食鱼类。卵胎生。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截吻海蛇是眼镜蛇科截吻海蛇属物种,毒性较强,对渔民危害较大。捕食鳗鱼等其他鱼类。卵胎生。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长吻海蛇生活于海洋中,能远离海岸,为海蛇中分布最广的1种。长吻海蛇主要食各种小型鱼类,亦食甲壳类动物。卵胎生。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列入中国生物...
小头海蛇拉丁学名Microcephalophis gracilis,是眼镜蛇科海蛇属的爬行动物。小头海蛇栖于海洋。卵胎生。头极小,以长形小鱼和鱼卵为食。毒性强于他种海蛇。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
平颏海蛇拉丁学名Lapemis eurtus,眼镜蛇科平颏海蛇属物种,前沟牙类毒蛇。平颏海蛇生活于海洋中。食鱼。卵胎生。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青灰海蛇外文名The Dwarf Sea Snake,为眼镜蛇科海蛇属的爬行动物。青灰海蛇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多数是受到骚扰时才伤人。青灰海蛇其毒液的成分是类似眼镜蛇毒的神经毒,但主要伤害人类的随意肌,而不是神经系统。它咬人无疼痛感,其毒性发作又有一段潜伏期,被咬后30分钟甚至3小时内都没有明显中毒症状,然而这很危险,容易...
棘鳞海蛇是体型最重、最粗壮的海蛇之一,也是海蛇中毒牙最长的,它的尖牙足以刺穿潜水服。尽管棘鳞海蛇有毒,会咬人并具有攻击性,但上前尚无棘鳞海蛇造成的人命伤亡记录。棘鳞海蛇的繁殖季节,在马六甲海峡地区,棘鳞海蛇会形成绵延几千米的群体蛇阵,随海流漂流迁徙。在澳大利亚的阿什莫尔礁,棘鳞海蛇常在7~10米水深处的...
棘眦海蛇外文名Acalyptophis peronii,是一种有毒蛇的海蛇。棘眦海蛇经常活动于海中的洞穴和岩缝中,夜晚是棘眦海蛇最为活跃的时期。主要吃虾虎,也吃其他小型鱼类。棘眦海蛇是一种胎生蛇类,雌性孕期6-7个月,每产幼蛇10条左右。属前沟牙类毒蛇。具有较短的前沟牙的毒蛇。毒液为无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与陆地蛇毒性质相似,...
淡灰海蛇拉丁学名Hydrophis ornatus,为眼镜蛇科海蛇属的爬行动物。淡灰海蛇生活于海洋中。食鳗,饲养中亦食死鱼。卵胎生。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黑头海蛇主Hydrophis melanocephalus,眼镜蛇科海蛇属的动物。黑头海蛇主要栖息于热带至亚热带的海域,是完全水栖型的蛇类,于陆地上活动困难。它们多于日间出没,以捕食鱼类为主。繁殖方面,黑头海蛇属卵胎生蛇类,雌蛇每年约于十月时生产,每次能诞下约四至五条幼蛇。虽然大部分海蛇都没有主动攻击人类的倾向,然而黑头海...
环纹海蛇拉丁学名Hydrophis fasciatus,是一种有剧毒的蛇类。环纹海蛇生活在海中,主要食小鳗鱼、乌贼。环纹海蛇是卵胎生,9月于海南曾采到350~400毫米的仔蛇(脐孔尚可见,说明为新生的仔蛇)。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中国国家...
青环海蛇拉丁学名Hydrophis cyanocinctus,前沟牙类剧毒蛇。青环海蛇以捕食蛇鳗为主。食物中绝大多数为尖吻蛇鳗。偶有其他鳗和鱼。食物主要从头部吞食。一般胃内有1条鳗蛇。偶有3条的。青环海蛇潜水的深度不等,浅水青环海蛇的潜水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在水面上停留的时间也很短,每次只是露出头来,很快吸上一口气就又潜...
龟头海蛇拉丁学名Emydocephalus ijimae,为眼镜蛇科龟头海蛇属的爬行动物。龟头海蛇生活于海水中。卵胎生。食鱼。龟头海蛇是一种有着醒目白色条纹的动物。但近几年科学家发现,龟头海蛇的外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们代表性的条纹正在消失不见,很多都是出现了全黑色的外表。研究后发现,人类排放出越来越多的污水,让龟头凯...
半环扁尾海蛇拉丁学名Laticauda semifasciata,为眼镜蛇科扁尾海蛇属爬行动物,无亚种。半环扁尾海蛇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但也会进入陆地进行交配、消化食物、休息和产卵。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凭借嗅觉进行捕食猎物,猎物会因个体差异而不同,捕食小型鱼虾等。捕食过程中,一旦发现猎物,会注射毒液,通常会迅速吞下...
灰蓝扁尾海蛇拉丁学名Laticauda colubrina,为眼镜蛇科扁尾海蛇属动物。灰蓝扁尾海蛇善游泳,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海洋中,但也会花费25至50%的时间在陆地上生活,以便进行交配、产卵、消化食物和蜕皮。在水中,会用桨状尾巴来回移动以推动前行;在坚硬表面上则采取一种典型的蛇形运动;当遇到松散的基质,如干沙时,会像沙漠蛇...
瘰鳞蛇(拼音:luǒ lín shé),英文名:Little wart snake,是一个完全生活于水中的蛇种。瘰鳞蛇主要的食物就是鱼,但是这种蛇的数量很多,过着群居的生活,所以当渔民捕鱼的时候,也会将瘰鳞蛇打捞上来,开始有很多渔民认为这是鳗鱼。瘰鳞蛇同类相比水性非常好,主要是期皮肤非常的松弛,非常善于捕猎,有的时候会潜伏在河床...
黑网乌梢蛇外文名Ptyas carinatus,是乌梢蛇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黑网乌梢蛇生性胆小,行动极为敏捷,善攀爬,爱活动,但少具缠绕能力,大多白天活动。黑网乌梢蛇主要食物以蛙类为主,小杂鱼、泥鳅、黄鳝为辅。因黄鳝的市价有时稍高,规模养殖时则很少投喂。乌梢蛇生性胆小,行动极为敏捷,善攀爬,爱活动,但少具缠绕能力,大...
温泉蛇拉丁学名Thermophis baileyi,是我国垂直分布最高的(4 350 m)唯一蛇种,为我国西藏高原独有。目前有关温泉蛇的生活习性所知较少。仅知其生活于海拔3960-4 350m的温泉附近的石堆、水边、沼泽草甸中,主要以鱼、老鼠和高山蛙为食。温泉蛇是卵生,半阴茎双叶型,收缩态达第20-21尾下鳞间,于第17尾下鳞处分叉,刺区占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