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鲨(护士鲨)
易危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日伏夜出;强吸力摄食底栖猎物;卵胎生每胎20–30;站点忠诚、活动范围小。
分布及栖息地
西大西洋近岸珊瑚礁、海草床与红树林,常见 1–40 m。
外观
吻具口鼻须;两枚背鳍偏后;体黄褐—灰褐色;幼体具淡斑;有喷水孔。
详细介绍
须鲨/护士鲨(Ginglymostoma cirratum)隶属须鲨科(Ginglymostomatidae), 是西大西洋—加勒比海域最常见的近岸中大型鲨鱼之一。以夜行底栖伏击著称,白天常在洞穴、礁缝或沙底成堆静息, 对当地潜水旅游具有高可见度与科普价值。
生态与行为
食性:底栖鱼类、甲壳类与软体动物为主(如龙虾、螃蟹、章鱼);口部可形成强吸力以抽吸猎物。
作息:典型日伏夜出;具站点忠诚与小型活动范围,常在固定休息点重复出现。
繁殖:卵胎生(aplacental viviparous),妊娠约 5–6 个月;每胎约 20–30 仔鱼(区域差异), 繁殖间隔可为 2 年。
形态与识别
吻部具一对明显口鼻须(barbels),口下位、齿细密;第一、第二背鳍位置均偏后,尾柄短; 体色多为均一的黄褐—灰褐(幼体具淡斑点);眼后有小喷水孔(spiracle);皮肤粗糙、背腹色差不显著。
体型与寿命
体长:常见 2.0–3.0 m(极值略大)。
体重:常见 70–110 kg(大型雌鱼更重)。
寿命:约 25–35 年(地区差异)。
分布及栖息地
主要分布于西大西洋(美国东南部至加勒比与巴西),含墨西哥湾与巴哈马; 近岸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与沙泥底常见,水深多 1–40 m。
威胁与保护
渔业压力:沿岸小型渔业与休闲渔业捕捞;误捕与定置网缠绕。
栖息地退化:珊瑚礁退化、红树林丧失与沿岸污染。
人鲨互动:不当投喂与近距离接触可能引发咬伤事件并改变行为。
IUCN 全球评估:易危(VU)。管理要点:关键栖息地与休息点的时空保护、 副渔获减量与放流规范、旅游规范(不投喂、不触摸、限人数与距离)。
常见问题
Q1:是否“温顺安全”?通常不主动攻击,但被挑衅或投喂时可能防御性咬合;应保持距离不触摸。
Q2:白天为何成堆趴底?节能与社交行为的综合表现,夜间活动强度高。
Q3:与其他近岸鲨如何区分?口鼻须、两枚偏后的背鳍、短尾柄与均一褐色是识别要点。
Q4:可进入淡水吗?偶见短时进入半咸水河口,但主要偏好近岸海域与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