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目前地球上已知的脊椎动物物种数量超过 62,000 种!
这些动物因为体内拥有脊柱和骨骼,被称为脊椎动物,也是人们日常最常接触到的动物类型之一。
正是由于它们拥有骨骼结构,并且骨骼容易形成化石,科学家才能通过古生物学研究揭示出许多有关物种进化的秘密。同时,通过胚胎学分析,科学家还发现了脊椎动物在发育过程中是否具有羊膜(amnios)等重要特征,从而进一步细分出羊膜动物(amniotas)和无羊膜动物(anamniotas)两个大类。
接下来,我们将全面了解脊椎动物的起源、主要特征、科学分类以及大量实例,帮助你快速识别并理解这个庞大的动物类群。
脊椎动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5.25 亿年前的古生代。
已知最早的脊椎动物是鱼类,其中海口鱼(Haikouichthys)是最早的代表化石,于 1999 年在中国发现。这种古老的鱼类已经拥有了原始的脊柱,为之后的脊椎动物进化奠定了基础。
拥有脊柱(脊椎骨)
脊柱由一个个椎骨组成,既能支撑身体结构,又能保护脊髓和神经。
脊柱结构可适应不同环境的运动需求:陆地、空中或水中。
两侧对称
身体结构左右对称,骨骼可能由骨质或软骨构成。
身体分区明显
分为头部、躯干、四肢(前肢和后肢),多数还有尾巴,用于平衡、运动或攀爬。
复杂的神经系统
大脑是中枢,控制感官和运动,受头骨保护。
有性繁殖
雄性和雌性个体分化明显,通过基因交换繁衍后代。
多样化的运动器官
四肢可演化为鳍、翅膀或腿,部分种类(如蛇)则完全失去四肢。
多数具有下颌
除了无颌类鱼类(如七鳃鳗、盲鳗)外,大部分都有下颌帮助捕食。
皮肤覆盖多样
鳞片(鱼类)、皮齿(鲨鱼)、羽毛(鸟类)、毛发(哺乳动物)、甲壳(龟类)。
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Chordata)的脊椎亚门(Vertebrata),进一步可分为:
无颌类(Agnatha)
七鳃鳗、盲鳗
有颌类(Gnathostomata)
软骨鱼类(鲨鱼、鳐鱼)
硬骨鱼类(大部分鱼类)
四足类(Tetrapoda)
两栖类(青蛙、蝾螈)
爬行类(蛇、龟、蜥蜴)
鸟类(鹰、企鹅)
哺乳类(人类、狮子)
按胚胎发育是否有羊膜:
无羊膜类(Anamniotas):鱼类、两栖类
羊膜类(Amniotas):哺乳类、爬行类、鸟类
特点:恒温、羽毛覆盖、产卵、有翅膀(多数会飞)。
代表:鹰、企鹅、鹦鹉、鸵鸟。
特点:冷血、鳞片皮肤、多为卵生。
代表:蛇、乌龟、鳄鱼、蜥蜴。
特点:幼体水生、成体可陆生,需保持皮肤湿润。
代表:青蛙、蟾蜍、蝾螈。
特点: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鳍。
代表:鲨鱼、鲤鱼、金枪鱼、鳐鱼。
鱼类:大白鲨、翻车鱼、蝠鲼、狮子鱼、三文鱼、鳗鱼
脊椎动物:有脊柱、头骨和完整骨骼系统。
无脊椎动物:无脊柱,可能有外骨骼(如昆虫的几丁质外壳、甲壳纲的钙质外壳)。
参考文献
Hickman, C. 等,(2003)《动物学:整体原理》,第五版。麦格劳-希尔美洲间出版社(马德里),第190-215页。
Olalla, L. (2001)《羊膜动物心脏软骨的结构特征及形成》。马拉加大学(西班牙)。
动物标签: 脊椎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