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学名:Pan troglodytes)是与人类基因最接近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其行为和智慧令人惊叹。它们拥有黑色长毛,光滑的面部和无毛的手掌,身高约1.5米,能够直立行走。尽管与我们关系密切,黑猩猩却正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主要威胁来自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
非法狩猎是黑猩猩面临的最大威胁。非洲地区枪支管理松懈,导致非法猎杀行为猖獗。矿区工人、伐木营地人员及武装分子为获取“丛林肉”(bushmeat)频繁猎杀黑猩猩。因其体型大,提供的肉量丰厚,黑猩猩成为首选猎物。
直到1990年前,非洲中部大片森林尚未开发。森林采伐、道路建设和人口增长导致黑猩猩栖息地快速缩减,迫使它们进入农田,进一步激化人猿冲突。栖息地减少不仅减少食物资源,还加剧了同类和其他物种间的竞争。
黑猩猩极易感染埃博拉病毒,曾导致其栖息地内14%区域遭受病毒侵袭,死亡率极高。此外,因与人类基因相似,黑猩猩容易被人类传染呼吸道等疾病,如炭疽病。为避免疾病传播,旅游活动需严格限制。
猎杀导致幼崽成为孤儿,部分被非法售为宠物,虽有机构救助但难以替代母猩猩的照护。
农民视黑猩猩为作物威胁,常使用毒药驱赶,进一步威胁其生存。
黑猩猩分为四个亚种,数量如下:
P. t. troglodytes:约14万只
P. t. ellioti:6,000–9,000只
P. t. schweinfurthii:18.1万–25.6万只
P. t. verus:1.8万–6.5万只
其中,P. t. ellioti数量最少,P. t. schweinfurthii相对较安全。各亚种分布区域不同,面临的威胁也各异。
保护工作需政府及国际立法机构推动相关法律,严惩非法猎杀和栖息地破坏。同时,公众意识的提升也至关重要。身处非洲大陆的人群对保护有更直接影响,远方的人们可通过宣传和支持保护项目发声。
多家机构接受捐赠支持黑猩猩保护,如Project Chimps和简·古道尔研究所,任何金额的捐款均有助于保护行动。
了解更多,请阅读“为什么保护濒危动物至关重要”。
动物标签: 黑猩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