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的太平洋海岸受秘鲁寒流/洪堡寒流与上升流影响,营养盐极其丰富,是南美最重要的海岸生态带之一。这里既有秘鲁本土物种,也有在繁殖或觅食季节抵达的迁徙性海鸟与鲸豚。下面按物种分组,汇总你在秘鲁沿岸常见、最具代表性的海洋动物,并配以易读要点:体型、习性、食谱与常见栖地。
座头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
南美海狮(Otaria flavescens)
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
洪堡企鹅(Spheniscus humboldti)
信天翁(Diomedeidae)
印加燕鸥(Larosterna inca)
更多秘鲁海岸动物:鲸豚与海鸟清单
辨识要点:体长可超 12 米、体重约 36 吨;特长的胸鳍与背部结节极易识别。
行为看点:常见跃身、拍尾与连续呼吸换气后重重落水的“炸裂”场面,是秘鲁沿海最具观赏性的鲸类之一。
食性:主要摄食小型鱼群与磷虾,常协同围捕。
栖地:近岸海域、陆架边缘及上升流旺盛的海面水团,季节性靠近海岸。
辨识要点:雄性颈部有浓密“鬃毛”(棕红色),体型显著大于雌性;雄性约 300 kg,雌性多为 140 kg 左右。
社会结构:群居,常见十余头成群上岸晒背、休息或繁殖。
栖地:岩岸、海蚀洞、离岸礁石与港湾码头附近。
辨识要点:现生体型最大的海龟,体长可达 2 米;背甲为革质,无坚硬鳞甲。
生态特性:典型巨温性(gigantothermy)爬行动物,依靠巨大的体型与血管调控保持相对稳定体温。
食性:偏好海蜇等胶质浮游生物。
栖地:外海与近岸交替活动,雌龟会在适宜沙滩上岸产卵。
身份:秘鲁本土标志性不善飞行海鸟,名称来源于洪堡寒流(秘鲁寒流)。
辨识要点:黑白相间,胸前黑色带纹;体型较小,流线型有利于水下高速游动。
食性:多以小型洄游鱼类与小鱿鱼为食。
栖地:靠近冷水上升流的岩岸、洞穴与岛屿崖壁。
看点:翼展海鸟之最,可借助海风动态滑翔远距离巡航;常在秘鲁外海滑翔觅食。
常见种:
漂泊信天翁 Diomedea exulans(翼展极大)
白额信天翁 Thalassarche salvini(文献常见 Thalassarche (cauta) salvini 的写法)
烟色信天翁 Phoebetria fusca
食性:表层鱼类、乌贼与腐食。
辨识要点:秘鲁—智利沿岸特有海鸟;灰色体羽、鲜红色脚与喙、黄色颊斑,并有极具特色的“白色小胡子”羽线。
栖地:海崖缝隙、洞穴与海鸟岛;沿岸上空巡飞,捕食小型鱼群。
行为:常与大型海鸟混群,受风力与上升流强弱影响较大。
伪虎鲸 Pseudorca crassidens(黑体型、活动迅速)
侏虎鲸 Feresa attenuata
太平洋白侧海豚 Lagenorhynchus obliquidens(体侧白色块斑)
宽吻海豚 / 宽吻瓶鼻豚 Tursiops truncatus(近岸常见,社交性强)
热带斑点海豚 Stenella attenuata(体侧斑点)
瓜头鲸 Peponocephala electra(头部圆钝)
里索海豚 Grampus griseus(体表常有抓痕)
侏儒抹香鲸 Kogia breviceps(外形似小抹香)
布氏鼠海豚 / 黑鼠海豚 Phocoena spinipinnis(秘鲁—智利沿岸特有的鼠海豚)
库氏喙鲸 Ziphius cavirostris(深潜型,常在外海)
关纳军舰鸬鹚 Leucocarbo bougainvillii(“鸟粪岛”经典居民)
秘鲁鲣鸟 Sula variegata(成群俯冲捕鱼)
黑牡蛎捕食鸻 / 黑蛎鹬 Haematopus ater(岩岸拾食贝类)
海鸥(南极鸥/海带鸥) Larus dominicanus
雪鹭 Egretta thula(浅滩涉水觅食)
为何秘鲁海岸生物如此密集?——寒流与上升流把深层冷水与营养盐带到表层,浮游生物暴发→小型鱼群极多→吸引海鸟与鲸豚。
观赏礼仪:与海兽与海龟保持充足距离,不喂食、不触摸;观鲸/观鸟优先选择合规船只与低干扰路线。
渔业与保护:多种海鸟、鲸豚与海龟受误捕、海洋垃圾与栖地退化威胁;当地已设立海鸟岛屿保护区、禁渔期与渔具改良等措施。
参考文献
Salzwedel, H. & Landa, A. (1997). 秘鲁上升流生态系统的资源与动态。秘鲁海洋研究所。
Schulenberg, T. 等 (2008). 秘鲁鸟类。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Arias-Screiber, M. & Rivas, C. (1998). 秘鲁海岸海狮(Arctocephalus australis 和 Otaria byronia)种群的分布、大小和结构。IMARPE 数字资源库,第 17-32 页。
动物标签: 秘鲁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