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与近海带堪称地球上最富饶的生物带之一。除了大家熟悉的海豚、海鸥和海龟,这些潮间带、沙滩、岩礁、河口与近岸海域还孕育了成千上万的鱼类、鸟类、爬行动物以及无脊椎动物。下面这份面向读者友好的图鉴式文章,带你系统认识海岸动物的代表类群,并精选展示秘鲁海岸、厄瓜多尔(含加拉帕戈斯)海岸及地中海海岸的典型物种与看点。
海豚是近岸最具代表性的海洋哺乳动物之一,社会性强、智力高,会用声音与肢体动作“配合围猎”。
普通海豚(Delphinus delphis):体侧明暗相间的“时钟纹”;常在船艏浪前乘浪前行。
宽吻海豚 / 瓶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近岸港湾常客,学习能力强,能利用回声定位在浑浊水体中觅食。
皮氏旋转海豚(Stenella coeruleoalba):动作矫健,常见小群活动。
生态要点:以鱼、乌贼为食;通过回声定位捕食与避障;近岸群体易受噪声、误捕、塑料污染与船只撞击影响。
最常见的滨海鸟类,适应力极强,机会主义取食。
黑背鸥(俗称“厨师鸥”)(Larus dominicanus):南半球常见的大型鸥。
地中海鸥(Ichthyaetus melanocephalus):繁殖期具黑色头罩。
安第斯鸥(Chroicocephalus serranus):安第斯高原湖泊与河谷到海岸一带均可见。
生态要点:杂食,既吃鱼虾,也会啄食滩涂无脊椎与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误食塑料与渔具是主要威胁之一。
多种海龟会在热带与亚热带海岸登陆产卵,成体长期生活在近岸—外海水域。
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以海绵为食,甲片美丽但曾遭非法贸易。
绿海龟(Chelonia mydas):成体偏食海草藻类,是海草床的“修剪师”。
赤蠵龟 / 蠵龟(Caretta caretta):强壮颌部适合啮碎甲壳类。
丽龟 / 橄榄丽龟(Lepidochelys olivacea):常见“群体上岸产卵”现象。
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最大型海龟,主食水母。
生态要点:人工光害会干扰雏龟“向海”定向;误缠渔具、海洋垃圾与栖息地丧失是核心威胁。
(注:常见写作“Clupeidae”沙丁鱼科)近岸上层鱼类,常形成巨型鱼群。
共同特征:体小、银亮、群游;以浮游生物为食,是大型鱼类、海鸟与海豚的重要猎物。
生态作用:能量“搬运带”,把浮游层级的能量输送至更高营养级与海岸生态系统。
潮间带“顶流”无脊椎动物,既是清道夫也是猎手。
万圣节蟹(Gecarcinus quadratus):色彩艳丽,常出没于热带海岸森林与沙岸。
椰子蟹(Birgus latro):巨型寄居蟹亲缘类群,能上树剥裂椰子。
日本巨螯蟹(Macrocheira kaempferi):深水巨蟹,触足展开可逾3米。
生态要点:多栖息潮间带岩缝、滩涂与红树林;蜕壳期最脆弱;对底栖网具和栖息地破坏敏感。
寒凉、富营养的秘鲁寒流孕育了全球高产的近海生态系统。
秘鲁鹈鹕(Pelecanus thagus):群体俯冲捕食凤鲚(鳀鱼)。
黑牡鹬(Haematopus ater):专啄贝类,岩礁带常见。
洪堡企鹅(Spheniscus humboldti):寒流企鹅,岩洞、海蚀洞繁殖。
印加燕鸥(Larosterna inca):“八字胡”羽饰极具辨识度。
关奈鸬鹚(Leucocarbo bougainvillii)、雪鹭(Egretta thula)、秘鲁塘鹅(Sula variegata)、信天翁科(Diomedeidae)成员亦常见。
南美海狮(Otaria byronia / Otaria flavescens):海岸崖壁与港湾常聚群。
座头鲸 / 驼背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迁徙路线上沿岸跃身拍尾。
南美海豹类(Phocidae):对人类干扰较为敏感。
秘鲁凤鲚(鳀鱼)(Engraulis ringens):该海域渔业支柱。
大西洋正鲣 / 俗称“鲣鱼/鲣鲔”(Sarda sarda)
旗鱼 / 叉尾海剑鱼(Xiphias gladius)
热带本土与远洋群岛并陈,独特的岛屿适应造就了高特有性。
祖母绿蜂鸟(Amazilia luciae)
加拉帕戈斯企鹅(Spheniscus mendiculus):最北分布的企鹅。
红头鹧鸪(红顶穌鸡)(Ortalis erythroptera)
绯胸彩鹃 / 红胸蜜雀(Dacnis venusta)
加拉帕戈斯海狮(Zalophus wollebaeki):沙滩“躺平”网红。
加拉帕戈斯毛皮海狮(Arctophoca galapagoensis)
斑兔 / 豚鼠(野生近缘)(Cuniculus paca)
布氏犰狳(Cabassous centralis)及臭鼬(Mephitidae)、长鼻蝠类(Chiroptera)
巨型食蚁兽(Myrmecophaga tridactyla)、褐喉三趾树懒(Bradypus variegatus)
海鬣蜥(Amblyrhynchus cristatus):全球唯一真正海生蜥蜴,藻类食者。
加拉帕戈斯陆鬣蜥(Conolophus subcristatus)
美洲咸水凯门鳄 / 海岸鳄(Crocodylus acutus)
半封闭海盆,暖温带与亚热带交织,迁徙航道与繁殖地密集。
大白鹭(Ardea alba)、鸮类(小鸮等)(Strigidae)
原鸽 / 斑尾林鸽(Columba palumbus)
矶鹬(Actitis hypoleucos)、翻石鹬(Arenaria interpres)
长须鲸 / 普通鰯鲸(Balaenoptera physalus)
抹香鲸(Physeter macrocephalus)
灰海豚 / 灰色领航鲸(Grampus griseus)
短肢领航鲸(Globicephala melas)
库维氏喙鲸(Ziphius cavirostris)
虎鲸(Orcinus orca)
地中海守宫 / 摩洛哥壁虎(Tarentola mauritanica)
西地中海游蛇(拟眼镜王蛇)(Malpolon monspessulanus)
蜥蜴类(Lacertidae 等)
与野生动物保持距离:避免投喂、追逐或触碰(尤其是海龟上岸、海豹幼仔与潮池生物)。
减少海滩垃圾:自带垃圾自带走;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
尊重封闭与缓冲区:繁殖季的海鸟与海龟对灯光与噪声高度敏感。
理性海鲜消费:优选可持续渔业产品,规避幼体与禁渔期产品。
从会“乘风破浪”的海豚,到“戴八字胡”的印加燕鸥;从在沙滩上“晒日光浴”的海狮,到在潮池里悄然爬行的蟹与蛇尾——海岸是一部立体的生命教科书。希望这份图鉴式盘点,能帮助你在下一次的海边漫步时,认出更多邻居,也更愿意为它们的家园留下一片清洁与宁静。
参考文献
Brazeiro, A.;Toranza, C. 和 Bartesaghi, L. (2009) 沿海生物多样性项目。EcoPlata-乌拉圭共和国大学协议,科学学院(乌拉圭),第8-21页。
Martínez, M. L. (2012) 海滩与海岸沙丘:流动的家园。墨西哥经济文化基金会。
Salazar-Vallejo, S. I. (2002) 飓风与热带沿海生物多样性。《热带生物学杂志》(墨西哥),第50卷(2)。
动物标签: 海岸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