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物>>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

狼蛛

无危
学名:Lycosidae(狼蛛科,统称狼蛛)

基本信息

科学分类

体征数据

  • 体长:多数种类体长约 5–25 毫米,少数大型狼蛛体长可超过 30 毫米
  • 体重:体重随体型和种类变化,从几十毫克到数克不等,多数为中小型地栖蜘蛛
  • 寿命:一般为 1–2 年,部分种类雌蛛可在野外存活更久,经历多个繁殖季节

显著特点

不依靠大型蛛网,而是靠奔跑和视力主动追捕猎物的地栖游猎型蜘蛛,以“背卵囊、背幼蛛”的亲代行为著称。

分布及栖息地

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洲,从草原、农田、沙地到森林边缘和湿地皆可见,多在地面、落叶层和低矮植被中活动,也可出现在城市绿地和庭院。

外观

体色多为棕色、灰褐色或黑褐色,常带有纵纹;眼睛排列成三层结构,中间一对大眼非常显眼,足部有力适合奔跑。

详细介绍

狼蛛(Wolf Spiders)是对狼蛛科(Lycosidae)这一大类蜘蛛的统称, 全球已知种类超过两千种。它们并非电影里那种巨型“怪物蜘蛛”,而是一群以奔跑追猎著称的地栖捕食者, 因狩猎方式有点像小型“狼群”而得名。


分类地位与命名

  • 中文常用名:狼蛛、地狼蛛(不同地区叫法略有差异)

  • 英文名称:Wolf Spiders

  • 学名(科级):Lycosidae

  • 隶属: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蛛形纲 Arachnida → 蜘蛛目 Araneae → 狼蛛科 Lycosidae


外观与识别特征

狼蛛的体型与颜色因种类而异,但有一些共同的识别特点:

  • 体型:多数种体长约 5–25 毫米,少数大型种可超过 30 毫米;

  • 体色:多为棕色、灰褐色或黑褐色,常带有纵纹或斑点,与土壤、落叶和石头颜色非常接近,便于伪装;

  • 眼睛排列:狼蛛共有 8 只眼睛,通常排成三层

    • 最下排 4 只小眼睛,呈一条略弯的横线;

    • 中间一排 2 只较大的眼睛,位于头胸部前方,正面看非常显眼;

    • 最上排 2 只小眼睛,在头胸部顶部,负责观察上方环境。

  • 体形与步足:身体略扁,足部有力,适合快速奔跑和突然冲刺。

在手电筒或灯光照射下,它们中间一对大眼睛会强烈反光, 在夜间草地上常能看到一颗颗细小“亮点”,那往往就是狼蛛的眼睛。


生活习性与捕食方式

与许多依靠蛛网捕食的蜘蛛不同,狼蛛是典型的游猎型捕食者

  • 多数种不织大型捕食网,而是主动在地面、落叶层和草丛中游走巡逻;

  • 它们依靠敏锐视力和触觉发现昆虫、其他蜘蛛和小型节肢动物;

  • 一旦锁定目标,就会迅速冲刺、扑上去咬住猎物,通过毒液使其瘫痪再进食。

部分种类会在地面挖掘小洞或利用天然缝隙, 在洞口附近伏击路过的昆虫;也有些种类更偏向在水边活动, 甚至可以短时间在水面或水下移动追逐猎物。


分布范围与栖息地

狼蛛科是全球分布非常广泛的一类蜘蛛,从热带雨林到温带草原、沙漠、高山甚至城市绿地都有它们的身影:

  • 常见于草地、农田、园林、湿地和沙地;

  • 也出现在林缘小路、房前屋后的草坪、花坛和石块堆中;

  • 许多种偏好在地面活动,也有少数生活在树干、岩壁或水域边缘。

它们通常在白天和黄昏活动,有些种在夜间更活跃。


繁殖与“背娃”行为

狼蛛最著名的一点,是它们在蜘蛛中非常突出的亲代护理行为

  • 雌蛛会将产下的卵装在丝质卵囊中,并用后躯的纺器将卵囊固定在腹部末端,像拖着一个小球到处走;

  • 卵孵化后,小狼蛛会爬到母亲背上,形成一团“背娃球”,      雌蛛在一段时间内背着幼蛛一起行走、觅食和躲避天敌;

  • 幼蛛体型稍大、能独立捕食之后,才逐渐从母体背上分散开来。

在野外,如果看到一只背上密密麻麻爬满小蜘蛛的“母蜘蛛”, 那大概率就是狼蛛。


毒性与对人类的影响

狼蛛拥有用于制服猎物的毒液,但大多数种类对人类毒性较弱

  • 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只有在被抓住、压迫或突然受到威胁时才会防御性咬人;

  • 被咬后多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和轻度瘙痒,类似蜂蜇或蚊叮加强版;

  • 少数个体可能出现短暂头痛、恶心或轻微全身不适,多在一两天内缓解。

通常建议被咬后:

  • 立即用清水和肥皂清洗伤口;

  • 冷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 如出现持续加重的症状、过敏反应或伤者为儿童、老人,应及时就医。


生态作用与与人类的关系

作为活跃的地表捕食者,狼蛛在自然环境和农田里扮演着重要的“控虫角色”

  • 大量捕食蚂蚁甲虫、蝗虫若虫、飞蛾幼虫等小型节肢动物;

  • 在农田和菜地中有助于抑制部分害虫种群数量;

  • 同时也为鸟类、蜥蜴、小型哺乳动物等提供食物来源。

在人类居住环境周边,它们一般只在户外活动,偶尔误入室内, 多半是追猎昆虫时“走错路”。 只要不徒手抓握,通常不会造成困扰。

参考文献


Simon-Brunet, B. 1994 《丝网》(The Silken Web),Reed Books出版社,Chatswood。

York Main, B. 1976 《蜘蛛》(Spiders),William Collins Publishers Pty Ltd出版社,悉尼。

常见问题

Q1:狼蛛会不会主动攻击人?

大多数狼蛛性情比较谨慎,遇到人多选择逃跑而不是攻击。
只有在被踩到、压住或抓住时才可能防御性咬人。

Q2:狼蛛的毒很厉害吗?

对昆虫来说当然“很厉害”,但对健康成年人来说,多数狼蛛咬伤仅造成局部疼痛、发红和轻度肿胀,
通常不会造成严重中毒反应。

Q3:在家附近发现狼蛛,需要清除吗?

一般不需要。狼蛛可以帮助捕食蚊虫、小甲虫和其他害虫,是自然界的“免费灭虫员”。
若不希望它们靠近,可适度清理杂草和落叶,减少藏身之处。

Q4:怎样识别狼蛛和常见家居小蜘蛛的区别?

狼蛛通常体态更健壮、腿较粗壮,眼睛中间一对特别大,腹部颜色与地面伪装性很强;
许多家居小蜘蛛更瘦长,往往依附在蛛网上而不是在地面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