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物>>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

白尾蜘蛛

无危
学名:Lampona cylindrata & Lampona murina(Lamponidae 科白尾蜘蛛复合群)

基本信息

科学分类

体征数据

  • 体长:雌蛛体长约 12–18 毫米,雄蛛约 10–15 毫米,腿展可超过 2–3 厘米
  • 体重:单体体重约为数十至上百毫克,为中小型细长型蜘蛛
  • 寿命:推测在自然环境中可存活 1–2 年,视气候和食物条件而定

显著特点

腹部末端具有明显白色斑块的夜行游猎型蜘蛛,主要捕食其他蜘蛛和小型节肢动物,偶尔进入室内与人类“同住”。

分布及栖息地

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地区,在自然环境中的落叶层、树皮缝隙和石块下常见,也高度适应房屋内外的温暖隐蔽环境。

外观

体色深灰至棕黑,体形细长略呈圆筒状,腹部后端有一块清晰的白色或淡色椭圆斑,是其最显著识别特征。

详细介绍

白尾蜘蛛(White-tailed Spider)是对一小类腹部末端带有明显白色斑块的蜘蛛的统称, 常见代表为学名 Lampona cylindrataLampona murina,隶属于Lamponidae 科。 它们原产于澳大利亚,是当地常见的室内与庭院蜘蛛之一, 以专门捕食其他蜘蛛(包括红背蜘蛛等)而闻名。


分类地位与命名

  • 中文常用名:白尾蜘蛛

  • 英文常用名:White-tailed Spider

  • 代表学名:Lampona cylindrataLampona murina

  • 隶属: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蛛形纲 Arachnida → 蜘蛛目 Araneae → Lamponidae 科 → Lampona


外观与识别特征

白尾蜘蛛并不大,但体形修长、体色偏暗,腹部末端的白斑非常醒目:

  • 体型:雌蛛体长约 12–18 毫米,雄蛛约 10–15 毫米,腿展可超过 2–3 厘米;

  • 体色:身体整体呈深灰、棕黑或黑褐色,部分个体在背面有略浅的斑纹;

  • “白尾”特征:腹部后端通常有一块清晰的白色或淡色椭圆斑块,      在部分个体背部前方还可见较小的淡色斑点;

  • 体形结构:身体略呈圆筒状,前躯较窄、腹部细长,足部修长但不像长脚蛛那样极度纤细。

在夜间用手电照射时,常可看到一只暗色、行动迅速的细长蜘蛛,腹部尾端隐约有亮色斑块,即为典型特征。


分布范围与栖息地

白尾蜘蛛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与南部地区,部分种群也出现在新西兰等地。 它们既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也高度适应人类居住环境:

  • 自然栖息地:林地落叶层、石块下、树皮缝隙、腐木和岩缝中;

  • 人工环境:房屋地基、外墙缝隙、花园景观石、院墙以及储物间;

  • 室内藏身处:衣物堆、床单与被褥折叠处、窗帘褶皱、鞋子内部、纸箱和角落缝隙。

它们偏好温暖、干燥且隐蔽的环境,并会跟随猎物(特别是其他蜘蛛)进入室内。


生活习性与捕食方式

白尾蜘蛛是夜行性游猎型蜘蛛, 与织网等着猎物上门的园蛛不同,它们更像在地面和墙面巡逻的“猎手”:

  • 白天多躲藏在隐蔽缝隙或物体下方,很少在开放区域活动;

  • 夜间主动在地面、墙角、家具和花园石头周围游走;

  • 主要猎物是其他蜘蛛,尤其是缠网的球蛛科、家居小蜘蛛,      也包括昆虫等小型节肢动物。

当发现蛛网上的蜘蛛或在墙角活动的目标时, 白尾蜘蛛会迅速靠近并咬住猎物,随后在隐蔽处慢慢进食。 这种“专吃蜘蛛”的习性让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控制部分家居蜘蛛数量。


咬伤与毒性

白尾蜘蛛拥有用于制服猎物的毒液, 但它们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 多数咬人事件发生在以下场景:

  • 人无意中穿上藏有蜘蛛的衣物或鞋子;

  • 在整理床单、窗帘或搬动杂物时挤压到它;

  • 徒手抓握或试图拍打时。

历史上,白尾蜘蛛曾被广泛认为与“皮肤坏死、溃疡”等严重症状有关, 但后续多项医学研究并未找到明确证据支持其引起大面积组织坏死的说法。 多数可靠病例显示:

  • 咬伤后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红肿、灼热感或瘙痒;

  • 少数人可出现轻微不适、头痛或恶心,多在数小时至一两天内缓解;

  • 严重并发症极为罕见,更可能与个体过敏反应或继发感染有关。

因此,目前普遍观点认为白尾蜘蛛咬伤令人不适,但通常并非严重医学威胁。 如怀疑被咬,应:

  • 尽快用肥皂和清水清洗伤口;

  • 冷敷减轻疼痛与肿胀;

  • 若出现持续剧痛、范围扩大、发热或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


生态作用与与人类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白尾蜘蛛是重要的小型掠食者, 通过捕食其他蜘蛛和节肢动物帮助调节种群数量。 在住宅环境中,它们既可能被视为“令人害怕的不速之客”, 也在悄悄减少部分小蜘蛛和昆虫数量。

减少与白尾蜘蛛“近距离接触”的方法包括:

  • 定期清理室内角落和堆放物,减少杂乱藏身处;

  • 长期不用的衣物、鞋子在穿之前先抖动检查;

  • 封堵门缝、墙缝和窗户周边的明显缝隙,减少室外蜘蛛进入。

若在家中发现单只白尾蜘蛛, 通常可以戴上手套或用杯子+纸片轻轻罩住并移到室外, 既降低误咬风险,也保留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作用。

参考文献


Isbister, G.K. & Gray, M.R. 2003. 白尾蜘蛛咬伤:对130例确诊的Lampona属蜘蛛咬伤的前瞻性研究。《澳大利亚医学杂志》179: 199-202。

Isbister, G. & Gray, M. 2000. 蜘蛛咬伤后的急性及复发性皮肤溃疡。《澳大利亚医学杂志》172: 303-304。

Platnick, N.I. (2000). 澳大利亚地蛛科Lamponidae(蛛形纲:地蛛总科)的重新界定和修订。《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公报》245: 330页。

Sutherland, S. & Sutherland, J. 1999. 澳大利亚的毒物。牛津大学出版社,南墨尔本,维多利亚州。

White, J. 1998. 对Chan, S.W.的回应。 1998. 复发性坏死性蛛网膜下腔病。澳大利亚医学杂志 169: 642-643


常见问题

Q1:白尾蜘蛛很危险吗?真的会“吃掉皮肤”吗?

现有研究并未证实白尾蜘蛛咬伤必然导致严重皮肤坏死。
多数咬伤表现为局部疼痛、发红和轻微肿胀,严重坏死更可能和个体体质或细菌感染有关。
如有担心,应尽早就医并让医生评估。

Q2:为什么白尾蜘蛛经常出现在衣服、床单里?

它们喜欢温暖、干燥、隐蔽的环境,
折叠的衣物、被褥、窗帘和鞋子内部都提供了理想藏身处,
同时室内也有丰富的其他小蜘蛛和昆虫可供捕食。

Q3:怎样降低被白尾蜘蛛咬到的风险?

穿放置已久的衣物或鞋子前先抖动检查,
定期整理床下、墙角和杂物堆,
以及封好门窗缝隙,都可以明显减少与它们的近距离接触机会。

Q4:在家里发现白尾蜘蛛,应该怎么办?

可以戴手套或用容器轻轻将其抓住,
转移到户外花园或远离居住区的角落。
不建议徒手拍打或捏抓,以免刺激它防御性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