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物>>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

地洞蛛

无危
学名:Idiopidae 等地洞蛛科群組(Trapdoor spiders 廣義統稱)

基本信息

科学分类

体征数据

  • 体长:多數物種成蛛體長約 1–4 公分,少數大型種可略超過 4 公分
  • 体重:小至中型原蛛型蜘蛛,體重由數百毫克到數克不等
  • 寿命:雌蛛常年居住同一洞穴,壽命可達數年甚至更長;雄蛛成熟後壽命較短

显著特点

一大類會在土壤中挖掘深洞並製作活門的蜘蛛總稱,夜間在洞口伏擊獵物,是重要的地表掠食者。

分布及栖息地

廣泛分布於世界多個溫帶與熱帶地區,在林地邊緣、灌叢、土坡、牧場與庭院鬆散土壤中挖洞築巢。

外观

體色多為棕色或深棕,頭胸寬厚、毒牙粗壯,步足短粗有力,腹部圓潤,外觀結實敦厚,少有鮮豔斑紋。

详细介绍

地洞蛛(Trapdoor spiders)是一大類擅長在土壤中挖掘洞穴並製作「活門」的小到中型蜘蛛總稱, 並非單一物種,而是涵蓋多個科和屬的原蛛型蜘蛛類群,如地洞蛛科 Idiopidae、Ctenizidae 等。 它們在全球溫帶與熱帶地區廣泛分布,具有典型的厚實體型與掘洞習性。


分類地位與命名

  • 中文常用名:地洞蛛、活門蛛(廣義稱呼)

  • 英文名稱:Trapdoor spiders

  • 代表類群:地洞蛛科 Idiopidae、Ctenizidae 等多個近緣科

  • 隸屬: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蛛形綱 Arachnida → 蜘蛛目 Araneae → 多個原蛛型科(如 Idiopidae 等)


外觀與識別特徵

地洞蛛外形粗壯,腳短而有力,適合在土壤中挖掘和推動泥土,具有以下共同特點:

  • 體型:多為小至中型蜘蛛,成蛛體長約 1 至 4 公分,部分大種可略超過 4 公分;

  • 體色:多為棕色、深棕或黑褐色,少見鮮豔色彩,以便與土壤和落葉偽裝;

  • 體形:頭胸部寬厚,毒牙粗壯,腹部圓潤,步足短粗而有力,整體給人結實敦厚的印象;

  • 表面質感:頭胸甲多略具光澤,足部和腹部常覆蓋短毛,有助於感知震動;

  • 性別差異:雌蛛更為粗壯並長期居住在洞內,雄蛛成熟後常離洞游走尋找配偶。


分布範圍與棲息地

廣義的地洞蛛類群在世界多地廣泛分布,包括澳大利亞、南非、歐洲部分地區、北美和南美、東亞和東南亞等。

典型棲息地包括:

  • 林地邊緣、灌叢帶和草地土坡;

  • 岩石坡地、土堤和山腳鬆散土壤區;

  • 農田邊緣、牧場、路邊土坡及庭院花壇周邊;

  • 排水良好、較不易積水的坡面與土壤層。

它們偏好可挖掘、相對穩定的土壤,便於構築深洞和長期使用同一巢穴。


地洞與「活門」構造

地洞蛛最具代表性的特徵是其精巧的土洞與活門:

  • 在土壤中挖掘垂直或斜向的洞穴,深度可從數公分到數十公分不等;

  • 洞壁用絲加固,形成穩固的絲襯土洞,有助防止塌方並保持濕度;

  • 洞口覆蓋一塊由泥土、植物碎屑與蜘蛛絲織成的厚蓋,像一扇小門;

  • 活門一側以絲作鉸鏈,既能緊密閉合與地面融為一體,又可快速推開以突襲獵物。

有些地洞蛛在洞口周圍還會鋪設輻射狀絲線,幫助感知獵物的腳步震動。


生活習性與食性

地洞蛛是典型的夜行性伏擊捕食者,多數時間待在洞中或洞口附近:

  • 白天通常躲在洞內,活門緊閉以防乾燥與天敵侵擾;

  • 傍晚和夜間在洞口後方待機,前足放在活門或周圍絲線上感知震動;

  • 主要獵物為甲蟲、蟑螂、螞蟻、蜈蚣、其他蜘蛛以及偶爾的小型蜥蜴和軟體動物;

  • 當獵物靠近洞口時,地洞蛛會猛然推開活門衝出,咬傷獵物後迅速拖回洞內進食。

雌蛛常年使用同一洞穴,可以持續多年;雄蛛成熟後離洞,因在地表游走而較容易被人看見。


繁殖與生活史

不同類群的地洞蛛生活史略有差異,但整體具有以下共通點:

  • 雄蛛在成熟季節離洞尋找雌蛛洞口,會在活門附近敲打或拉絲傳遞求偶信號;

  • 交配多在洞內進行,之後雄蛛通常離開並在短時間內死亡;

  • 雌蛛在洞內製作卵囊,守護直至幼蛛孵化;

  • 幼蛛最初共居於母巢,之後會逐漸離巢,在附近土壤中挖掘屬於自己的小型地洞。

由於地洞穩定且安全,許多雌性地洞蛛可存活多年,部分大型種壽命可達數年甚至更久。


毒性與對人類的影響

地洞蛛普遍具有發達的毒牙和毒腺,但多數物種對人類並非高度危險

被咬時可能出現:

  • 咬傷部位疼痛和局部紅腫;

  • 少數人可能出現較明顯腫脹或過敏反應;

  • 少量個別屬種毒性較強,需結合當地專家與醫療建議評估風險。

整體而言,地洞蛛更傾向於防禦性咬人,且多在被逼迫、抓握或洞穴被挖掘時才會攻擊。


與人類的關係與生態作用

地洞蛛在生態系統中是重要的地表掠食者, 透過捕食各類地棲昆蟲與其他節肢動物,幫助調節害蟲族群。

在居民區附近,如果發現地洞與活門,只要不位於頻繁踩踏區域,一般不會對人構成重大威脅。 許多自然保育機構建議盡量保留這些蜘蛛,讓它們在原位持續發揮生態功能。

参考文献


York Main, B. 1976. Spiders. The Australian Naturalist Library, Collins, Sydney.

Brunet, B. 1996. Spiderwatch: a guide to Australian spiders. Reed/New Holland.

Simon-Brunet, B. 1994. The Silken Web: a natural history of Australian spiders. Reed Books.

常见问题

Q1:地洞蛛和一般家蜘蛛有什麼不同?

地洞蛛多為原蛛型蜘蛛,體型較厚實,擅長挖掘深洞並製作活門。
而家中常見的小蜘蛛多是織網型或小型捕獵蛛,通常不會挖洞。

Q2:地洞蛛會主動攻擊人嗎?

一般不會主動攻擊。它們大部分時間躲在洞內,遇到震動多數選擇後退或緊閉活門。
只有在被挖洞、踩踏或直接抓握時才可能防禦性咬人。

Q3:如果在庭院發現地洞活門,應該怎麼辦?

如果位置不影響日常通行,可以選擇保留,當作觀察自然的機會。
若洞口剛好位於必經之路,可在專業意見指導下將帶有洞穴的土塊整體移到花園一角。

Q4:地洞蛛對害蟲控制有幫助嗎?

有。地洞蛛會捕食大量地表活動的昆蟲與其他節肢動物,是天然的害蟲控制者,
對維持土壤與地表小動物族群平衡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