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知识>>濒危

东部低地大猩猩(Gorilla beringei graueri):体型最大的猩猩,濒临绝境

2025-10-28 15:54:54 0

要点速览

  • 体型最大 的大猩猩亚种,仅分布于刚果民主共和国(DRC)东部的低地与山麓雨林。

  • 受威胁等级:极危野外存量不足约 5,000 只,近几十年急剧下降。

  • 主要威胁:工业与小规模采伐/采矿导致的森林丧失与破碎化、丛林肉猎捕武装冲突与治安不稳人畜共患病等。

  • 有效举措:社区共管保护地、反盗猎巡护、保护区稳定融资、与民生结合的替代生计、维持林地连通的生态廊道。

t3j64-7bg92.webp


物种概览

  • 分类位置:东部大猩猩 → 亚种 东部低地(格劳尔)大猩猩;另一个东部亚种为山地大猩猩

  • 体貌特征躯干粗壮掌跖巨大吻部较短;成年雄性背部出现银灰色“银背”。

  • 现存分布:DRC 东部零散据点,包括 卡胡兹-别加国家公园(Kahuzi-Biega)麦科国家公园(Maiko) 及周边社区森林;历史分布范围曾远大于现状。

  • 海拔带:以低地雨林为主,也延伸至山麓/次山地森林。


栖息地:从大片雨林到破碎斑块

约 50 年前,适宜栖息地 >20,000 km²;如今仅约 12,000 km² 且高度破碎。耕地开垦、采伐道路与矿区通道把完整森林切割成“孤岛”,加剧人与猩猩的接触风险,即便在公园内部也可能受侵扰与治安影响。

栖息地主要压力

  • 土地转换:小农农业、木炭生产、放牧侵占。

  • 资源开采木材手工/工业采矿(金、钶钽铁矿、锡石等)。

  • 能源勘探:油气勘探带来道路与噪声,进一步打开森林。


行为与社会结构

东部低地大猩猩社会性强,以家群(部队)形式生活,由一只银背雄性领导。

  • 群体构成:1 雄(银背)+ 多雌 + 幼仔;规模常见 6–20,偶见至 30

  • 作息节律:清晨/傍晚取食,夜间每日新建树叶巢

  • 交流方式叫声(咕哝、吼、呼)、胸击、面部表情与姿态,维持秩序与缓解冲突。

  • 繁殖特征:妊娠约 8.5 个月,通常单胎。幼仔与母亲同巢约 3–4 年间隔长、增长慢,使得种群恢复困难。


食性与取食

果实 + 叶、芽、髓、茎、树皮为主,季节性果源丰富时会调整活动范围;枯季更多依赖纤维性植物。偶食蚂蚁/白蚁补充蛋白。植物含水量高,通常少直接饮水


为什么会迅速走向衰退?

  1. 丛林肉猎捕与套索
    周边社区与矿营对蛋白质需求推动猎捕;金属套索致死伤频繁。关键繁殖个体(如银背)损失,会严重扰乱群体结构。

  2. 森林丧失与破碎化
    伐道与矿道把栖息地“切片”,提升人猩相遇与盗猎便捷度,隔断群体间的基因交流。

  3. 武装冲突与治安不稳
    武装与非法经济活动使巡护高风险、社区更深入森林利用资源,保护执行受阻。

  4. 疾病传播风险
    与人类亲缘近,呼吸道等病原危害大;旅游/科研若缺乏卫生规范,会放大传播链。


有效的保护路径

  • 社区共管与缓冲区
    在核心区外建立社区保护林:明确土地/使用权,划定禁猎区、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则,并通过收益共享(可可、咖啡、蜂蜜等合法价值链)增强守护动力。

  • 专业巡护网络
    系统培训、装备、冲突敏感的巡护计划与合理待遇,提升清套效率、线索上报与证据收集。

  • 反盗猎与市场治理
    针对重点区域布防;提供替代蛋白(鱼塘、小畜)并打击丛林肉运输与销售链。

  • 采矿/能源的“红线”与缓解
    核心栖息地设禁采区;第三方监测;严格控制筑路、营地、废弃物;清理/修复非法矿坑。

  • “同一健康”(One Health)
    巡护与游客佩戴口罩、保持距离、限流,工作人员健康筛查与疫苗接种;社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降低人源病原外溢。

  • 长期监测与连通性
    样线/相机陷阱、巢址指数、粪便遗传取样,跟踪趋势、识别优先生态廊道并推进恢复。


田野中可见的迹象

  • 夜巢:每日新筑的树叶巢,地面或低位树上。

  • 取食痕迹:被剥的髓与树皮、果核堆积。

  • 通行道:群体在食源点间的重复线路,亦是廊道修复的锚点。


常见问答

为何东部低地大猩猩体型更大?
长期在资源相对丰富的低地雨林演化,利于形成大体型以处理纤维性食物,并对家庭群体提供更强防卫。

它们如何交流?
通过叫声(咕哝/呼喊)、胸击、面部表情与姿态信号来安抚、警示与建立等级秩序。

最关键的一步保护措施是什么?
守住大块且彼此连通的森林,同时清除套索/压减猎捕动机,并以合法生计替代对丛林肉的依赖。


动物标签: 东部低地大猩猩

我们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创作了这篇文章,然后确保它经过 动物top 编辑的事实核查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