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哺乳>>单孔目

针鼹

2023-11-25 11:19:14 13
针鼹

中文名:针鼹

别名:Tachyglossidae,刺食蚁兽

纲目:单孔目

科属:针鼹科

体长:

体重:

寿命:

保护级别:无危

特色:

针鼹的简要介绍

针鼹科(Tachyglossidae),产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几内亚的四种奇特产卵哺乳动物中的一种,它们通过从圆顶形身体上伸出的秃管状喙进食和呼吸,覆盖着刺。针鼹有圆圆的眼睛和耳朵的狭缝,喙的末端有两个小鼻孔(或鼻孔)和一张小嘴。喙皮肤中的电感受器可以感知无脊椎动物猎物肌肉产生的电信号。针鼹昼夜都很活跃,在寻找猎物时缓慢而谨慎地沿着地面探索,但它们会在洞穴或洞穴中躲避正午的酷热。与它们的近亲鸭嘴兽一样,针鼹的体温异常低,但变化范围为 29–32 °C (84–90 °F),并且不能忍受更极端的高温。尽管针鼹的外表与刺猬相似,但这两种动物没有亲缘关系,属于不同的哺乳动物目。针鼹的种类可以通过它们的刺、脚上的爪子数量以及喙的形状和长度来区分。

1.jpeg

短喙针鼹(Tachyglossus aculeatus)有笔直向前的喙和厚重的刺。它在澳大利亚各地的适宜栖息地中相当常见;它也在新几内亚发现,尽管科学界对其分布范围和习性知之甚少。短喙针鼹可能是澳大利亚分布最广泛的本土哺乳动物,但它只在中空原木、灌木丛和洞穴中常见,可以让其找到庇护所和充足的食物,如蚂蚁、白蚁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它用长长的粘性舌头捕捉整个猎物,但它可能用喙将较大的软体猎物撕成小块。它的小嘴只能张得足以让蠕虫般的舌头伸出。


动物的头部和身体长度,包括未发育成熟的 尾巴,通常为 30-45 厘米(12-18 英寸)。它的身体覆盖着毛皮和刺(改良毛)的组合。来自塔斯马尼亚等寒冷地区的针鼹有长长的皮毛,部分遮盖了刺,而干旱地区的针鼹似乎被刺覆盖,没有皮毛。刺皮下面是发达的皮下肌肉层,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种动物令人惊讶的力量。这种肌肉层使针鼹能够改变其粗壮身体的轮廓,从而将自己楔入裂缝和树根之间 。当受到干扰时,针鼹也能迅速将自己挖入地下。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它们看起来会直接沉入土壤中,而且一旦被挖进去,它们就会被它们的刺很好地伪装起来。这种刺、力量和策略的结合使得短喙针鼹很难被捕食,事实上,它确实享受着相当无捕食者的生存——尽管野狗、外来狐狸以及汽车偶尔会构成危险。


高温是短喙针鼹面临的另一个危险。它们的汗腺很少,无法通过喘气来散发多余的热量;因此,如果找不到阴凉的庇护所,针鼹可能会因热应激而死亡。研究人员认为,短喙针鼹从喙的鼻孔中吹出粘液泡的习惯有助于动物的体温调节:当气泡破裂时,喙上覆盖着粘液,粘液会蒸发,帮助身体降温。如果温度降得太低,就会导致麻木或冬眠。

3.jpeg

长喙针鼹

西部长喙针鼹 ( Zaglossus bruijni ) 栖息于印度尼西亚西巴布亚省的新几内亚岛。

现存的三种长喙针鼹(Zaglossus属)仅在新几内亚岛上发现,它们通常被描述为约 60 厘米(24 英寸)长,尽管其中一只个体的长度被记录为 100 厘米(39英寸)。与短喙针鼹一样,这些物种的皮毛和脊椎覆盖物变化很大。一般来说,它们的刺比短喙针鼹的刺短得多,数量也少得多,皮毛颜色从中棕色到深棕色不等。喙同样用于探测森林地面的落叶层以获取食物。然而,它的舌头比短喙针鼹的舌头短,并且覆盖着向后指向的倒刺,用于钩住蚯蚓。


长喙针鼹生活在不同的海拔地区,通常生活在森林地区,而且只生活在人口稀少的地方。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认为所有三个物种均受到威胁,将东部长喙针鼹 ( Z. bartoni )列为易危物种,将西部长喙针鼹 ( Z. bruijnii ) 和大卫爵士的长喙针鼹 ( Z. attenboroughi )由于狩猎(针鼹是可食用的)和栖息地丧失而极度濒临灭绝。


大卫爵士的长喙针鼹于 1999 年首次得到科学描述,其大小与短喙针鼹差不多。它与其他长喙针鼹的区别在于其较小的尺寸和更短、更直的喙,尽管在其他方面它与针鼹相似。西部长喙针鼹。该物种栖息在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查亚普拉附近的一小片高原森林中。目前,人们对大卫爵士的长喙针鼹知之甚少,无法详细描述其习性。


西部长喙针鼹栖息于印度尼西亚西巴布亚省,其喙尖向下。与短喙针鼹相比,它的棕色皮毛中散布着更小、更少的刺。西方长喙针鼹几乎与东方长喙针鼹;然而,它们通常更大更重。大型西方长喙针鼹的长度通常接近 77.5 厘米(约 31 英寸),重量可达 16.5 公斤(约 36 磅)。相比之下,东部长喙针鼹的成年体重为4.2至9.1公斤(约9至20磅)。每个前脚和后脚上的爪子数量也可以用来区分一个物种和另一个物种。尽管同一物种个体之间的爪数有所不同,但西方长喙针鼹的每只脚上往往有三个爪,而东方长喙针鼹往往有五个。

2.jpeg

繁殖和生命周期

针鼹似乎只在繁殖季节聚集,此时雌性针鼹可能会跟随一队追求者。经过大约 23 天的妊娠期后,雌性通常会在由腹部肌肉和皮下乳腺组织形成的临时育儿袋中产下一个革质卵。卵会再孵化 10 天,然后借助卵齿和肉质球茎(该生物的爬行动物祖先的结构遗留物)孵化出微小的后代。幼小的针鼹鼠被保护在一个特殊的育婴洞穴中,在那里它从特殊的乳毛(没有乳头和乳头)中吸取乳汁。当幼小的针鼹完全被刺和皮毛覆盖并且能够进食时,它就会离开洞穴,开始孤独的生活。针鼹的寿命非常长。据可靠记录,野外的一只针鼹的年龄为 45 岁,而圈养的一只针鼹的死亡时已超过 50 岁。


分类、进化和古生物学

针鼹属于鲎科,它们唯一现存的亲戚是鸭嘴兽。这些动物共同构成了哺乳动物单孔目。针鼹可能是从古近纪时期(66 至 2300 万年前)某个未知的单孔类祖先进化而来。针鼹鼠缺乏牙齿,这阻碍了对其进化史的研究,因为牙齿很好地形成化石,并且通常有助于确定哺乳动物之间的关系。已知最古老的针鼹化石是从大约 1700 万年前(中新世早期)的澳大利亚东部洞穴沉积物中发现的。尽管这些材料是零散的,但它表明针鼹的基本特征,例如像鸟一样的无牙头骨和专门用于挖掘的坚固骨骼,在这个时候已经进化了。针鼹曾经分布广泛且种类繁多,其中一种体型特别大,长度超过 1 米(3.3 英尺)。大多数针鼹化石(属最近时期的Megalibgwilia)代表了当今短喙科和长喙科之间的一种类型。


针鼹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针鼹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