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娇嫩的软珊瑚到形成珊瑚礁的硬珊瑚,这里有 17 种不同类型的珊瑚物种,令人叹为观止。
鹿角珊瑚为众多海洋动物提供了庇护所 | 图片:Albert Kok
鹿角珊瑚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生长最快、最重要的珊瑚物种之一。这些造礁硬珊瑚对当今世界珊瑚礁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其外形酷似雄鹿的鹿角,故俗称“鹿角珊瑚”。其尖锐、纹理分叉构成茂密的珊瑚花园,易于辨认。
这种鱼通常在浅水中发现,但不幸的是,这对该物种构成了重大威胁,因为它受到全球变暖导致的珊瑚白化的严重影响。
学名 | 鹿角珊瑚 |
通用名称 | 鹿角珊瑚、鹿角珊瑚、桌珊瑚、鹿角珊瑚 |
类型 | 硬珊瑚,分枝 |
尺寸(最大) | 高度:4 英尺(1.2 米),直径:8 英尺(2.4 米) |
栖息地(深度范围) | 15-60英尺(4.6-18米) |
保护现状 | 极度濒危 |
莴苣叶珊瑚也被称为卷心菜珊瑚、板珊瑚或花瓶珊瑚 | 图片:Carra Oneal
莴苣叶珊瑚向上生长,呈独特的圆锥形,巨大的褶边使其看起来像大号卷心菜。它们以浮游生物为食,最常见的颜色是柔和的黄色、绿色和棕色。
它们巨大的盘状结构为各种海洋生物提供了一个躲避捕食者的庇护栖息地。
这些石质造礁珊瑚遍布印度洋和太平洋,在水深达 20 米的浅珊瑚礁中茁壮成长。
学名 | 伞菌属 |
通用名称 | 莴苣叶珊瑚、叶珊瑚、卷心菜珊瑚、花瓶珊瑚 |
类型 | 硬珊瑚,分枝 |
尺寸(最大) | 直径:3英尺(0.9米) |
栖息地(深度范围) | 15-245英尺(5-75米) |
保护现状 | 最不关心 |
麋角珊瑚的形状让人联想到鹿角 | 图片:David E Guggenheim
鹿角珊瑚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珊瑚礁物种之一。它那类似鹿角的奇特特征使其在其他珊瑚礁物种中脱颖而出,对于任何浮潜者或潜水员来说,都是一道令人印象深刻的风景。
这种石质造礁珊瑚曾被认为是加勒比地区珊瑚礁生态系统中最丰富的珊瑚之一。然而,由于全球变暖和珊瑚白化,鹿角珊瑚现已成为极度濒危物种。
学名 | 掌状鹿角珊瑚 |
通用名称 | 鹿角珊瑚、鹿角珊瑚、桌珊瑚 |
类型 | 硬珊瑚,分枝 |
尺寸(最大) | 高度:6英尺(1.8米),直径:12英尺(3.7米) |
栖息地(深度范围) | 3-65英尺(1-20米) |
保护现状 | 极度濒危 |
康乃馨珊瑚是水下摄影师的最爱!
令人惊叹的康乃馨珊瑚物种,或称“Dendronephthya”,可以在红海、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周围的珊瑚礁中找到。
康乃馨珊瑚在水流湍急的地区生长茂盛,通常生长在墙壁上或岩石悬垂处。水流湍急时,这些珊瑚会伸展开来,绽放出花朵觅食;而水流不湍急时,它们则会枯萎。
它们枝状的茎呈珍珠白色,而康乃馨花形的头状花序则有粉色、红色、橙色和黄色。这些鲜艳的色彩使康乃馨成为最引人注目、最上镜的珊瑚礁物种之一。
学名 | 树肾藻 |
通用名称 | 康乃馨珊瑚、树珊瑚、菜花珊瑚 |
类型 | 软珊瑚,分枝 |
尺寸(最大) | 直径:2.5英尺(0.8米) |
栖息地(深度范围) | 33-165英尺(10-50米) |
保护现状 | 未知 |
气泡珊瑚经常被误认为是鱼卵 | 图片:Simon Ilett
气泡珊瑚(学名:Plerogyra sinuosa)是最引人入胜的珊瑚礁物种之一。气泡珊瑚通常生活在水深3至35米的避风水域,常被误认为是鱼卵。
白天,这些白色/皮肤色的息肉看起来像气泡,甚至像一串葡萄,但到了晚上,这些小气球就会瘪下去,让它们的触手伸出来寻找食物。
气泡珊瑚可以在红海、印度洋至中太平洋等珊瑚礁地区找到。
学名 | 齿叶藜 |
通用名称 | 气泡珊瑚、膀胱珊瑚、珍珠珊瑚、葡萄珊瑚 |
类型 | 硬珊瑚 |
尺寸(最大) | 直径:3.3英尺(1米) |
栖息地(深度范围) | 10-115英尺(3-35米) |
保护现状 | 近危 |
柳珊瑚海扇是一种娇嫩的珊瑚礁物种。
柳珊瑚是最优雅的珊瑚礁物种之一。这种美丽的软珊瑚主要分布在巴哈马群岛和西印度群岛,由从小基部生长出来的复杂小枝网络构成。
柳珊瑚呈灰白色、黄色和淡紫色,是侏儒海马的栖息地,侏儒海马的整个成年期都依附在这种枝繁叶茂的珊瑚上。
它们喜欢的栖息地是浅水区,海浪较大,最大深度为 10 米,这使得它们成为浮潜者和潜水者都可以欣赏的珊瑚礁物种。
学名 | 扇贝柳珊瑚 |
通用名称 | 柳珊瑚、金星海扇、西印度海扇 |
类型 | 软珊瑚,分枝 |
尺寸(最大) | 高度:5英尺(1.5米) |
栖息地(深度范围) | 10-100英尺(3-30米) |
保护现状 | 未知 |
海鞭珊瑚是美丽的柳珊瑚家族的一部分。
海鞭珊瑚纤细的鞭状枝条呈现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颜色,包括红色、橙色、黄色和紫色。
这种珊瑚礁物种通常生活在较深的水域中,生活在墙壁和岩石上,长度可达 3 英尺。
如果您是一位热衷于微距观察的人,请留意栖息在该珊瑚礁物种的树枝上的微小的鞭珊瑚虾。
学名 | 细叶草 |
通用名称 | 海鞭珊瑚,色彩斑斓的海鞭 |
类型 | 软珊瑚 |
尺寸(最大) | 高度:3.3英尺(1米) |
栖息地(深度范围) | 6-195英尺(1.8-60米) |
保护现状 | 未知 |
太阳珊瑚是水下摄影师最追捧的珊瑚之一。
太阳珊瑚(Tubastaea)生长于红海、印度洋-太平洋、西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珊瑚礁区。它们通常栖息于黑暗的悬崖下方和洞穴内,那里的海水营养丰富,水流湍急。
在进食过程中,这种珊瑚的触手会从其管状基部伸出并完全张开,准备接收浮游生物。
这些活泼的生物有着一系列鲜艳的颜色,包括黄色、橙色、红色和粉色。
学名 | 管状 |
通用名称 | 太阳珊瑚、太阳水螅体、管珊瑚 |
类型 | 软珊瑚 |
尺寸(最大) | 直径:5.5英寸(14厘米) |
栖息地(深度范围) | 0-360 英尺(0-110 米)。 |
保护现状 | 濒危 |
狐狸珊瑚柔软的有机形态使其成为最美丽的珊瑚礁物种之一。
狐狸珊瑚,又名茉莉珊瑚或Nemenzophyllia turbida,是最具吸引力的珊瑚礁物种之一。这些褶边珊瑚虫颜色各异,从浅粉色到绿蓝色。
您会发现狐狸珊瑚生活在受庇护的珊瑚礁上和岩石悬垂下方以寻求保护。
尽管狐狸珊瑚没有被列为受威胁物种,但它们在野外仍然相对稀有,通常栖息在从菲律宾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印度-西太平洋周围的珊瑚礁中。
学名 | 斑叶兰 |
通用名称 | 狐狸珊瑚、茉莉珊瑚、脊珊瑚 |
类型 | 软珊瑚 |
尺寸(最大) | 直径:3英尺(1米) |
栖息地(深度范围) | 25-100英尺(8-30米) |
保护现状 | 未知 |
管状珊瑚的每个管都有 8 个独立的触手。
管风琴珊瑚(Tubipora musica)是一种也许更适合亲眼欣赏的物种。
它们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珊瑚礁的热带水域中,一般喜欢浅水中的避风区域。
虽然这种珊瑚礁物种被归类为软珊瑚,但它们拥有坚硬的骨骼,内含每根软管。每根软管都长着羽毛状的触手,用于捕食浮游生物。观看这些令人着迷的触手齐心协力地张开和闭合,定会让您惊叹不已。
学名 | 斑叶兰 |
通用名称 | 管风琴珊瑚,管风琴珊瑚 |
类型 | 软珊瑚 |
尺寸(最大) | 直径:10英尺(3米) |
栖息地(深度范围) | 6-65英尺(2-20米) |
保护现状 | 近危 |
很容易看出该物种的俗名是如何得来的。
沟脑珊瑚因其外观与人脑极为相似而得名。其深邃的沟壑和错综复杂的褶皱图案也与迷宫或迷宫相似,因此得名“Diploria labryinthiformis”。
虽然这种造礁珊瑚看起来非常巨大,但只有最外层几毫米的组织是活体。沟壑型脑珊瑚结构每年仅生长几毫米,许多大型珊瑚的寿命可达数百年。
该物种需要栖息在光线能够穿透的深度,因此最常见于1至30米深的珊瑚礁中。在这些深度,沟脑珊瑚通常呈棕色或黄色。然而,在更深的水域,它可能会呈现灰色。
学名 | 迷路状双生藻 |
通用名称 | 沟壑脑珊瑚 |
类型 | 硬珊瑚 |
尺寸(最大) | 直径:6英尺(2米) |
栖息地(深度范围) | 3-165英尺(1-50米) |
保护现状 | 最不关心 |
较薄的叶是该物种与其他滨珊瑚的区别之一。
枝状指状珊瑚因其缓慢的生长速度而被誉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许多科学家认为,该物种的一些珊瑚甚至可存活长达1000年。它们通常生长在浅坡至中坡的珊瑚礁环境中,也可见于海草丛和红树林的根部。
其俗名源于其外观。其叶片/分枝短而细长,顶端圆润,通常密集排列,形似人类手指。这种珊瑚呈黄色或灰褐色,珊瑚内部通常略带紫色。
分枝指状珊瑚(Porites furcata )与其他滨珊瑚属成员的区别在于,其叶状尺寸更均匀,叶尖呈球状。叶状珊瑚的直径可达 0.4 至 0.8 英寸(1 至 2 厘米)。
学名 | 裂滨珊瑚 |
通用名称 | 分枝指状珊瑚、驼峰珊瑚或指状珊瑚 |
类型 | 硬珊瑚,分枝 |
尺寸(最大) | 直径:16.5英尺(5米) |
栖息地(深度范围) | 3-66英尺(1-20米) |
保护现状 | 最不关心 |
泡尖海葵是体型较大的海葵之一。
这种珊瑚因其触手末端独特的球状尖端而被称为气泡尖海葵。它们很容易栖息于多种小丑鱼、清洁虾和瓷蟹之中。
海葵的尖端会呈现出独特的鳞茎,这些鳞茎会根据水流、光照、细菌数量、颜色以及寄生生物等参数进行调整。有些品种的鳞茎比其他品种更大。
营养物质通常通过其4-6厘米长的触手滤食,或通过其伴侣小丑鱼清理出的体表废物和碎屑获取。遗憾的是,这种美丽的海葵被收集用于活体水族贸易。
学名 | 四色金鱼草 |
通用名称 | 气泡尖海葵、玫瑰气泡海葵、球尖海葵、球状触手海葵 |
类型 | 软珊瑚 |
尺寸(最大) | 直径:12英寸(30厘米) |
栖息地(深度范围) | 0-130 英尺(0-40 米) |
保护现状 | 最不关心 |
其触手呈米色,末端呈粉红色至紫色,非常容易辨认。
粉红尖海葵因其触手末端的粉红色尖端而得名。
该物种很容易在泻湖或内礁中以个体或松散群体的形式生长,但很少形成群体。它们通常附着在较浅水域的坚硬物体上,并经常与清洁虾和瓷蟹配对。
它们兼具顽强的生命力和自然美,拥有强大的刺力,能够有效捕捉靠近的鱼类。它们也以鱼类、贻贝、虾、浮游动物和海虫为食。
学名 | 巨齿髁 |
通用名称 | 粉尖海葵、海葵、巨型加勒比海葵、巨型金色海葵 |
类型 | 软珊瑚 |
尺寸(最大) | 直径:20英寸(51厘米) |
栖息地(深度范围) | 0-90 英尺(0-30 米) |
保护现状 | 最不关心 |
鞍形地毯海葵是小丑鱼的宿主。
马鞍地毯海葵是小丑鱼栖息种类中最色彩鲜艳的一种。马鞍地毯海葵的颜色从棕色到绿色、蓝色和紫色,呈沙色,是七种不同小丑鱼的栖息之所。
鞍形地毯海葵因其短小、球状且粘稠的触手而易于与其他海葵区分开来。它们拥有较大的口盘,口盘上的褶皱间距较小,使其呈现出波浪形的地毯状外观。
它们的触手上长有刺细胞,像许多其他海葵一样是肉食性的,以各种无脊椎动物为食,并捕获悬浮在水中的食物颗粒以供食用。
该物种大多单独出现在珊瑚礁和柔软的沙质海底,并经常扎根于基质中,它们通常不会四处移动,但有能力移动。
学名 | 哈氏棘足藻 |
通用名称 | 鞍形地毯海葵、哈氏地毯海葵、马鞍海葵 |
类型 | 软珊瑚 |
尺寸(最大) | 直径:2.5英尺(0.75米) |
栖息地(深度范围) | 13-130英尺(4-40米) |
保护现状 | 最不关心 |
色彩鲜艳的褶皱类似于卷心菜或人脑。
开放脑珊瑚是一种自由生活且色彩鲜艳的物种,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该物种的生存环境广泛,但通常生活在珊瑚礁较深的水域。
这些珊瑚呈沙漏形或多裂,通常颜色变化非常强烈,有的呈多色,有的呈单色,几乎涵盖了彩虹的全部颜色。想要体验迷幻的视觉效果,可以用紫外线手电筒照射它们,看着它们闪闪发光。
它们是相对较小的珊瑚,直径很少超过20厘米,已知其中有一种胆蟹。由于水族馆贸易的过度捕捞、栖息地丧失以及全球变暖,开放脑珊瑚正面临威胁。
学名 | 翠叶榕 |
常用名 | 开放脑珊瑚、折叠脑珊瑚、卷心菜珊瑚、香蕉珊瑚 |
类型 | 硬珊瑚 |
尺寸(最大) | 直径:8英寸(20厘米) |
栖息地(深度范围) | 100-130 英尺(30 - 40 米) |
保护现状 | 近危 |
类似蘑菇,有成排的细小刺,颜色通常为棕色。
蘑菇珊瑚遍布全球各大洋,通常栖息于礁石上层,水流湍急。它们大多生活在热带水域,但也有部分变种在冷水中茁壮成长。
与大多数珊瑚不同,蘑菇珊瑚是独居物种,散落在海底,只有当它们还小的时候才会附着在珊瑚礁上。
该物种的俗名源于其密集的椭圆形和辐射状的骨骼壁(隔膜),这些骨骼壁使这种珊瑚具有蘑菇般的外观。
学名 | 帕莫顿氏胸膜菌 |
通用名称 | 蘑菇珊瑚、板状珊瑚、剃刀珊瑚、蕈珊瑚 |
类型 | 硬珊瑚 |
尺寸(最大) | 直径:10英寸(25厘米) |
栖息地(深度范围) | 0-130 英尺(0-40 米) |
保护现状 | 最不关心 |
全世界约有六千种珊瑚。它们可分为两类:硬珊瑚和软珊瑚。
每种珊瑚都由数百到数千个珊瑚虫组成,它们很小,直径通常不超过半英寸。
通过检查每个珊瑚虫的触手数量可以确定硬珊瑚和软珊瑚之间的区别。
硬珊瑚虫有六条触手的倍数。
顾名思义,硬珊瑚看起来很坚硬,因为它们的息肉形成了坚硬的碳酸钙骨骼。
已知的硬珊瑚种类约有 800 种,也被称为“造礁”珊瑚。
软珊瑚虫通常有八根触手。
软珊瑚通常看起来像色彩鲜艳的植物,它们具有独特的羽毛状外观,并且没有坚硬的石质骨骼。
软珊瑚不参与珊瑚礁的形成,因为它们不产生必要的坚硬的钙化骨骼。
动物标签: 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