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栏>>问题

哪些动物会冬眠?它们为什么要冬眠?

2025-09-23 15:15:09 5

当我们提到“冬眠”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动物在寒冷季节里长时间沉睡,以抵御恶劣环境。然而,这个概念在大众理解中往往比较模糊。例如,如果冬天遇到一条行动迟缓的蛇,我们可能会说它在冬眠。但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并不是所有动物都会冬眠,而且动物进入的“迟钝”或“昏睡”状态,也不一定等同于冬眠。

1.webp

为了帮助大家更清楚地理解这个概念,本文将介绍 什么是冬眠、动物为什么会冬眠、与冬眠容易混淆的“休眠现象”,并列举出一些典型的会冬眠的动物。


什么是冬眠?为什么有些动物会冬眠?

冬眠(hibernación) 是某些动物在冬季进入的一种长期休眠状态。冬季气候寒冷,食物和能量供应有限,为了生存,动物通过降低体温、心率和代谢水平来节省能量。

在冬眠过程中:

  • 代谢显著降低:消化停止,能量消耗降到最低;

  • 体温下降:接近外界环境温度,身体热量集中供应心脏、脑等重要器官;

  • 生理需求消失:动物在此期间不进食、不饮水,也不排泄;

  • 呼吸与心跳减缓:心跳可减少 80% 以上,呼吸变得极慢。

为了保证冬眠能顺利度过,动物会在秋季提前大量摄入食物,并在体内储存脂肪。当冬眠结束时,它们的体重会明显减轻,体力也会大幅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动物在冬眠过程中并非始终沉睡,例如松鼠会定期醒来,取食它们在洞穴里储存的坚果。


什么是休眠(Dormancia)?

冬眠其实只是 “休眠现象(dormancia)” 的一种。休眠是生物在恶劣环境下进入的 生理与活动暂停状态,目的是节省能量、等待更适宜的生存条件。

休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冬眠(Hibernación)
    主要见于温血动物(哺乳动物、部分鸟类),用来应对低温和缺乏食物的冬季。

  2. 滞育(Diapausa)
    一种受遗传控制的“暂停发育”状态,多见于昆虫。例如,某些昆虫会在冬春之间暂停发育;欧洲赤鹿的胚胎也可能滞育,延迟在母体子宫着床,直到春季条件更适宜。

  3. 夏眠(Estivación)
    主要发生在高温或干旱环境中。例如蜗牛、蚯蚓和一些鱼类(如肺鱼)会通过夏眠来躲避极端炎热与缺水的时期。

  4. 假死/蛰伏(Brumación)
    见于冷血动物(爬行动物),如蛇、蜥蜴和鳄鱼。与冬眠相似,但不同的是它们会偶尔醒来饮水,甚至少量进食。部分爬行动物体液可进入“过冷却”状态,从而在冰点以下依然存活。

2.webp


哪些动物会冬眠?

并不是所有动物都具备冬眠能力。冬眠主要出现在 高纬度地区、气候季节性显著的环境 中。以下是一些典型会冬眠的动物:

1. 鸟类

绝大多数鸟不会真正冬眠,而是迁徙。但有一种例外——美洲贫嘴夜鹰(Phalaenoptilus nuttallii),它在北美分布,遇到寒冷、炎热(夏眠)或食物短缺时会进入真正的冬眠状态。

2. 棕熊

最典型的冬眠动物。进入冬眠的时间取决于气候和食物供应:

  • 公熊往往最晚入眠、最早苏醒;

  • 怀孕的母熊最早进入冬眠,并在洞穴中分娩,因此它们在冬眠中仍需“半清醒”,以便照料幼崽;

  • 如果冬季气候温和,食物充足,有些熊甚至选择不冬眠。

3. 蝙蝠

蝙蝠冬眠不仅为了避寒,还为了应对冬季昆虫稀少的问题。它们的冬眠可持续 长达 180 天,体温下降到接近环境温度,代谢几乎停滞。但蝙蝠会每隔大约 10 天醒来一次,以排泄或转移到更安全的洞穴。

4. 欧洲刺猬

刺猬的心跳在冬眠时可降低 90%,冬眠时间长短取决于气候条件。如果气候炎热干燥,它们也会进入夏眠。

5. 啮齿动物

包括松鼠旱獭土拨鼠、睡鼠、仓鼠等:

  • 松鼠会提前储存坚果,在冬眠间歇期取食;

  • 旱獭的冬眠可持续 7 个月,由此产生了“睡得像旱獭一样”的俗语;

  • 部分有袋类(如负鼠)和灵长类(如狐猴)也具备冬眠能力。

6. 其他动物

一些动物虽然不是真正的冬眠,但会进入“深度迟钝”状态,例如臭鼬和,在严寒和大雪时会连续昏睡数周。不同于真正的冬眠,它们的心跳和代谢不会降得那么低。

3.webp


总结

冬眠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生存策略,帮助动物在 寒冷、食物短缺的季节 中节省能量、延续生命。然而,冬眠只是“休眠现象”的一种形式,动物世界中还有夏眠、滞育和蛰伏等多种应对环境压力的方式。

通过理解这些不同的生理适应,我们能更深入地认识到自然界的智慧与多样性,也能更好地保护这些拥有独特生存策略的物种。


动物标签: 冬眠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