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物>>哺乳动物>>蹄目

黑犀牛

极危
学名:Diceros bicornis

基本信息

科学分类

体征数据

  • 体长:头体长3.0–3.75米;肩高1.4–1.8米
  • 体重:800–1,400千克(雄性可达1,800千克)
  • 寿命:野外约30–40年

显著特点

上唇前端呈尖状可卷取灌木叶;两枚角,前角通常更长;嗅觉与听觉敏锐。

分布及栖息地

干旱灌丛、稀树草原、金合欢灌丛带;常在水源附近活动。

习性形态

体型粗壮,皮肤厚有褶;吻部尖,前角常40–60厘米;与白犀牛相比口缘更尖、背线更弧。

详细介绍

黑犀牛(Black rhinoceros),学名 Diceros bicornis,IUCN 评为极危(CR)。主要分布于东非与南部非洲的干旱灌丛与稀树草原,以灌木枝叶为食,面临偷猎与栖息地破碎化威胁。尽管名叫黑犀,它们的体表颜色实际上更接近于灰白色,这个名字一般被用来区别于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事实上这两种犀牛的区别不在于颜色,而主要在于体型,黑犀要比白犀小许多。


外表特征

黑犀的嘴较尖,耳朵较小,而白犀的嘴唇则比较宽,耳朵较大。黑犀的皮肤很厚,能够防止锋利的草插入或划破身体。视力极差,主要依靠听觉和嗅觉来发现敌人


习性

黑犀是草食动物,它们食谱广泛,包括树叶、树枝、幼芽、灌木以及水果等,据研究,它们可以吃多达220种不同的植物。在旱季,黑犀最多能够在无水状态下存活5天。它们主要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和热带丛林中。


繁殖

成年黑犀为独居动物,只在交配的时候在一起生活。交配的黑犀会一起生活2-3天甚至几周。


孕期约为15-16个月。每胎一仔,出生时的小黑犀重量约为35-50公斤。断奶期为2年,2-3年后即离开母亲。母黑犀的性成熟期为5年,公黑犀为7年。野生黑犀的平均寿命为35-50年。


数量


在20世纪时,黑犀是所有犀牛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但由于津巴布韦(Zimbabwe)盗猎严重在20世纪后半叶,黑犀的数量急剧下降,从70,000下降到1981年的10,000~15,000头。1990年左右该数量又降到2500头以下。根据2003年的资料显示,黑犀的数量已有回升,约3,610头。


黑犀牛(Diceros bicornis ) 目前分布于非洲12个国家,总数估计为6,421头。黑犀牛族群由三个亚种组成,包括约2,583头西南亚种(Db bicornis)、2,450头南部亚种(Db minor)和1,388头东部亚种(Db michaeli)。第四个亚种—西部黑犀牛(Db longipes )-于2011年被宣布灭绝;其最后一次存在的证据是在2006年的喀麦隆。

常见问题

Q1:黑犀牛与白犀牛区别?

黑犀牛吻部尖、取食灌木;白犀牛吻部方、更偏食草。

Q2:为何极危?

偷猎犀角、栖息地破碎化与小种群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