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分布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的也门共和国山区。
具体特征不详
也门瞪羚(学名:Gazella bilkis,英文名:Queen of Sheba's Gazelle),是一种原分布于也门山区的牛科动物,在1985年-1986年之间,已灭绝。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相似动物
细纹斑马(格氏斑马)(Equus grevyi)是现存体型最大的野生马科动物,以极窄且密集的黑白条纹与白色腹部著称,耳大而近圆。历史分布覆盖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北部,如今主要集中在肯尼亚北部草原—灌丛带与埃塞俄比亚南部的干旱生态区。IUCN 将其评为濒危(EN)。生态与行为适应干旱半干旱环境,善于远距离移动以...
印度犀牛(又称“大独角犀”,Rhinoceros unicornis)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部与尼泊尔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平原的草地与沼泽森林。20 世纪早期因偷猎与栖息地丧失而锐减,在严格保护和栖息地恢复下总体呈回升,但仍被列为易危(VU)。生态与行为以高大禾草为主食,亦取嫩枝、果实与水生植物;喜在水塘与泥坑中“泡泥浴”,...
爪哇犀牛(Rhinoceros sondaicus)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历史上分布于爪哇、苏门答腊、马来半岛乃至印度支那与孟加拉湾沿岸,如今仅确认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乌戎库隆国家公园存有单一野外种群,被评为极危(CR)。该物种对低地常绿—季雨林的灌丛地带依赖性强,活动隐蔽、数量极低,任何一次疾病、火山或海...
弯角剑羚(Scimitar-horned oryx),学名 Oryx dammah,属于牛科剑羚属,原产于北非的撒哈拉—萨赫勒带。由于长期的过度猎捕、栖息地丧失与干旱压力,该物种在 2000 年代被评估为“野外灭绝(EW)”。近年来在乍得等地实施了多批次的圈养繁育—野化重引入,在 Ouadi Rimé–Ouadi Achim 保护区等地已形成繁殖种群,显示出恢...
黑犀牛(Black rhinoceros),学名 Diceros bicornis,IUCN 评为极危(CR)。主要分布于东非与南部非洲的干旱灌丛与稀树草原,以灌木枝叶为食,面临偷猎与栖息地破碎化威胁。尽管名叫黑犀,它们的体表颜色实际上更接近于灰白色,这个名字一般被用来区别于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事实上这两种犀牛的区别不在于颜色,而...
倭岩羊栖息于海拔2700~3200米的陡峭岩石山坡,偶尔进入针叶林和森林开阔地。而岩羊则可能栖于同一地域的较高海拔处。食物包括禾本科草类、低矮灌丛、石松和地衣,一天中在多草的山坡上交替进食和休息。以前组成10~36头的集群,而现在由于过度狩猎通常少于15头。雄羊有时组成单纯的雄性群,有时与雌羊和幼羊混群。怀孕期约16...
貘是貘属的称谓(学名:Tapirus),为奇蹄目貘科的一属,统称貘,又写作獏,属大型林栖植食性哺乳动物。现存四种,即山貘、南美貘、中美貘和马来貘,前三种均产自美洲,仅马来貘产自东南亚。此外又有一种在2013年命名的卡波马尼貘,分布于南美洲,一度被视为现存的第五种貘,但其独立物种地位一直广受争议,后来的遗传学研究...
红河猪(Potamochoerus porcus),又叫非洲红河猪,是分布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一种野生猪类,以其鲜艳的毛色和独特的脸部纹路而闻名。目录形态特征栖息环境生活习性与饮食分布范围繁殖方式、育儿与寿命品种分化保护现状保护等级种群现状天敌参考资料FAQ:红河猪常见问题物种科学分类:红河猪界:动物界 (Animalia)门: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