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物>>鸟纲>>涉禽

智利火烈鸟

近危
学名:Phoenicopterus chilensis

基本信息

科学分类

体征数据

  • 体长:约 100–145 厘米;翼展 ~140–165 厘米
  • 体重:约 2.5–3.5 千克(区域差异)
  • 寿命:野外可达 20–30 年;圈养更长

显著特点

倒置滤食;盐湖/潟湖集群繁殖;泥台巢与雏鸟“托儿所”;跨湿地季节性移动。

分布及栖息地

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秘鲁、巴拉圭、乌拉圭、巴西等的高原盐湖与沿海潟湖/河口。

外观

浅粉体羽、黑色初级飞羽;粉基黑端的下弯喙;足呈灰‑粉色,虹膜淡黄。

详细介绍

智利火烈鸟Phoenicopterus chilensis)是南美洲大型涉禽, 以浅粉至玫瑰色体羽与修长的颈、足著称。主要分布于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秘鲁、巴拉圭、乌拉圭与巴西等地, 在高原盐湖与沿海潟湖/河口形成繁殖与觅食集群。IUCN 评估为近危(NT)

生态与行为

滤食为主,利用喙缘的栉齿状板齿(lamellae)倒置滤水,摄食藻类、硅藻、浮游动物与小型甲壳类; 常与安第斯火烈鸟与小火烈鸟同域。繁殖在盐湖裸露地带集群营巢,泥巢呈小圆台,通常产 1 枚卵,雏鸟经“托儿所”集体照料。

形态与识别

体色浅粉,翼上覆羽更粉,初级飞羽黑色;足色灰‑粉(不同于更鲜红的小火烈鸟), 喙为粉基黑端并具明显下弯;虹膜淡黄色。与小火烈鸟相比体型更大、色更浅;与安第斯火烈鸟相比腿色偏灰、喙端黑色更分明。

威胁与保护

  • 湿地丧失与干涸:采矿与水资源开发(含锂盐卤水抽取)、筑坝与取水导致盐湖水位与盐度改变。

  • 人类干扰与基础设施:旅游踏扰、越野车辆、航拍;电力线与围栏造成碰撞。

  • 污染与气候变率:重金属、农药与极端干旱/洪涝影响繁殖成功与食物供给。

关键行动包括:盐湖与潟湖的水位/水量生态管理、采矿项目环境审查与缓解、电力线标识化、 繁殖地缓冲区与季节性限访,以及跨国监测(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等)。

常见问题

Q1:与小火烈鸟/安第斯火烈鸟如何区分?

智利火烈鸟体型较大、总体色更浅;足色偏灰粉,喙粉基黑端。小火烈鸟更小、色更深且足更红;安第斯火烈鸟腿近黄,喙色分布不同。

Q2:为什么评为近危(NT)?

高原盐湖受采矿与水资源开发影响显著,再加上气候变率与干扰,多个繁殖地长期不稳定。

Q3:它们如何进食?

将喙倒置于水中,借助板齿与舌泵滤取藻类和小型浮游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