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物>>鸟纲>>鸣禽

斑胸草雀

无危
学名:Taeniopygia guttata

基本信息

科学分类

体征数据

  • 体长:10–12 厘米
  • 体重:10–15 克(平均约 12 克)
  • 寿命:野外 3–5 年;人工饲养可达 5–9 年

显著特点

鸣唱学习模式物种;高度群居与成对繁殖;对干旱环境适应强。

分布及栖息地

澳大利亚内陆与半干旱草原、开阔灌丛与农田边缘,常在水源附近活动;部分地区有引入种群。

外观

小型灰褐色雀鸟;雄鸟具橙色颊斑、胸前黑白横斑与红橙色喙;雌鸟体色更素、缺少颊斑。

详细介绍

斑胸草雀Taeniopygia guttata又称珍珠鸟是澳大利亚干旱与半干旱地带最常见的小型雀形目鸟类之一, 因雄鸟胸前黑白横斑而得名。以草籽为主食,适应开阔灌丛、草原与农田边缘的水源附近栖息。 作为研究鸟类鸣唱学习与神经生物学的重要模式物种,斑胸草雀也常见于人工饲养。

生态与行为

高度群居并终身配偶制,配对间通过叫声和求偶鸣唱维持关系;繁殖往往与降雨有关,可一年多次繁殖。 巢多建于灌丛或人工结构上,雏鸟孵化后由双亲共同喂养。

食性与角色

以各种禾本科草籽为主,兼食嫩叶与小型无脊椎动物;对草原种子传播与控制昆虫有一定作用。

常见问题

Q1:雌雄如何区分?

雄鸟具橙色颊斑、胸前黑白横纹与更鲜艳的红橙色嘴;雌鸟缺少颊斑与明显横纹,体色更素。

Q2:原产地在哪里?

原产澳大利亚内陆与近沿海的干旱/半干旱区,亦被引入到印度尼西亚小巽他群岛等地。

Q3:IUCN 状态是什么?

评估为无危(LC),总体分布广泛、数量庞大,但局部仍受干旱与栖息地改变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