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鼠妇蛛
无危基本信息
科学分类
- 中文名:食鼠妇蛛
- 学名:Dysdera crocata C. L. Koch, 1838
- 纲目:节肢动物
- 科属:野猪蛛科 Dysdera crocata
体征数据
- 体长:雌蛛体长约 11–15 毫米,雄蛛约 9–10 毫米,属于中小型地栖蜘蛛
- 体重:轻体型,通常为数百毫克级,随个体大小略有差异
- 寿命:推测在 1–2 年左右,视气候条件与天敌压力而定
显著特点
夜行性地栖猎手,专门捕食鼠妇和潮虫;仅有 6 只眼;具有向前突出的粗大颚牙;不织捕食网,而是在石块下构建丝囊巢穴。
分布及栖息地
原产地中海—欧洲地区,现已广泛引入欧美、澳大利亚等地,多栖息于潮湿阴凉的地表环境,如石块、枯木、砖块和树皮下的缝隙及城市花园、院落中。
外观
头胸部和步足橙红至红褐色,腹部淡奶油色或浅灰色,身体略呈圆筒状,一对粗大的红褐色颚牙十分醒目,仅具 6 眼。
详细介绍
食鼠妇蛛(Slater-eating Spider)是一种专门捕食鼠妇、潮虫等潮湿地表甲壳动物的地栖小型蜘蛛, 常被称为食潮虫蛛、鼠妇猎手蜘蛛等。它的学名为 Dysdera crocata,隶属于野猪蛛科(Dysderidae), 原产于地中海—欧洲地区,如今已随人类活动传入世界多地,在花园、院落和城市绿地中都很常见。
分类地位与命名
中文常用名:食鼠妇蛛、食潮虫蛛、食鼠妇蜘蛛(地区用法略有不同)
英文名称:Slater-eating Spider / Woodlouse Spider / Woodlouse Hunter
学名:Dysdera crocata C. L. Koch, 1838
隶属:节肢动物门 → 蛛形纲 → 蜘蛛目 → 野猪蛛科 Dysderidae → 裂额蛛属 Dysdera
外观与识别特征
食鼠妇蛛外形十分有特点,是花园和地面石块下较容易辨认的一类蜘蛛:
体型:雌蛛体长约 11–15 毫米,雄蛛约 9–10 毫米,属于中小型地栖蜘蛛;
体色:头胸部和步足呈橙红至红褐色,腹部则是淡奶油色、浅灰或浅黄褐色,对比鲜明;
巨大的毒牙:一对向前突出的粗大颚牙(螯肢)远比一般小蜘蛛明显,用来刺穿鼠妇坚硬的甲壳;
眼睛数量:只有6 只眼,紧密排列成椭圆形,这一点与大多数有 8 眼的蜘蛛不同;
身体形态:体形略为圆筒状,躯干紧凑,步足相对不算很长,但善于在地表缝隙中穿行。
分布范围与栖息地
食鼠妇蛛原产于地中海和欧洲地区,目前已成为广布的入侵种或同域种,在多大洲都有记录。 常见于:
城市和乡村花园、菜地、庭院的石板、砖块和枯木下;
公园、绿化带、墙根、栅栏旁等潮湿阴凉处;
林缘、灌丛和落叶层丰富的地方;
偶尔在地下室、仓库或室内角落附近的潮湿缝隙中出现。
它偏好潮湿、隐蔽、贴近地面的微环境,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鼠妇和潮虫大量聚集的区域。
生活习性与食性
食鼠妇蛛是典型的夜行性地栖猎手:
白天多躲在石块、木板、落叶堆下,或隐藏在自建的丝质“袋状巢”内休息、蜕皮;
夜间离开巢穴主动在地表游走,寻找猎物;
主要猎物是鼠妇、潮虫等陆生等足目甲壳动物,也会捕食其他小型节肢动物。
当发现猎物时,它会以敏捷的动作扑上去,用粗大的颚牙从两侧钳住并刺穿甲壳, 将毒液注入体内,随后在安全位置缓慢进食。它不依靠捕虫网,而是完全靠主动搜寻和伏击。
繁殖与“丝囊”巢穴
食鼠妇蛛不织捕食用的网,但会在石块下或裂缝中搭建一个丝囊状的小巢,用于:
日间藏身与休息;
蜕皮时提供相对封闭的安全空间;
雌蛛产卵与守护卵囊。
雌蛛会在巢中产下几十枚卵,并封闭入口,直到幼蛛孵化、具备一定活动能力后才离巢。 这一行为大大提高了幼蛛早期的生存率。
毒性与对人类的影响
由于颚牙巨大,被食鼠妇蛛咬到会有明显的刺痛感, 局部可出现红肿、瘙痒或短暂灼热感。不过现有资料表明,其毒液对健康成年人一般不具严重医学危害,几乎不会造成系统性中毒。
常见建议包括:
被咬后用清水和肥皂清洗伤口,避免抓挠;
可局部冷敷缓解疼痛与肿胀;
若出现持续剧痛、呼吸困难、全身过敏反应,或伤者为儿童、老人、过敏体质,应及时就医。
生态作用与与人类的关系
食鼠妇蛛通过捕食大量鼠妇、潮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控制这些生物在花园、菜园和人类居住区附近的数量。 在多数情况下,它可以被视为一种有益的天敌性蜘蛛。
如果在家中或院子里发现它,一般不必恐慌,也无需使用杀虫剂。 通常只需戴手套或借助工具,将石块翻动时遇到的个体轻轻移走到更远的花园角落即可。
常见问题
Q1:为什么叫“食鼠妇蛛”或 Slater-eating Spider?
“Slater” 是英语中对鼠妇、潮虫(陆生等足目甲壳动物)的俗称。
这种蜘蛛最主要、最擅长捕食的就是这些小型甲壳动物,因此得名“食鼠妇蛛”“slater-eating spider”。
Q2:食鼠妇蛛对人有危险吗?
它具有毒牙,咬伤会疼痛,局部可能红肿、发痒,但一般不被认为对健康成年人有严重危险。
极少数对蛛毒或昆虫叮咬高度敏感的人群,若出现明显不适应及时就医。
Q3:在花园或院子里遇到食鼠妇蛛,需要清除吗?
通常不需要。它们多在石块、枯木下夜间活动,既不主动攻击人类,又能帮助减少鼠妇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数量,
属于对人类基本有利的“隐形帮手”。
Q4:怎样减少食鼠妇蛛进入室内?
保持室内干燥、封闭墙缝和门缝,清理紧贴地面的杂物堆,可同时减少鼠妇和蜘蛛进入的机会。
如果个别个体进入室内,用杯子和硬纸片轻轻罩住并移到室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