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物>>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

鼠蛛

未予评估
学名:Missulena(典型种如 Missulena bradleyi 等)

基本信息

科学分类

体征数据

  • 体长:体长多约 10–35 毫米,雌蛛通常更粗壮
  • 体重:体重因种类与个体而异,从数百毫克到数克不等
  • 寿命:雌蛛可活数年,部分个体可达 8–10 年以上

显著特点

原蜘目大型毒蛛;挖洞伏击;部分种类毒性接近漏斗蛛;雌雄差异明显。

分布及栖息地

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本土,在多种土壤环境中挖洞栖息,包括草地、灌丛、农田与庭院边缘。

外观

体形粗短、前躯高拱,螯肢强壮;体色多为深棕或黑色,雄蛛常具蓝色或红色亮斑。

详细介绍

鼠蛛(Mouse Spiders)通常指隶属于鼠蛛属(Missulena)的一组原蜘目蜘蛛, 多分布于澳大利亚及周边地区。它们体形粗壮、前躯高拱,外形有点像小型捕鸟蛛, 部分种类还具有接近漏斗蛛的强效神经毒,在澳洲被归入需要严肃看待的一类有毒蜘蛛。


基础信息

  • 学名(泛指):Genus Missulena – 鼠蛛属(典型种如东部鼠蛛 Missulena bradleyi 等)

  • 体型:体长多约 10–35 毫米,雌蛛通常比雄蛛更粗壮。

  • 寿命:雌蛛可活数年,有报道可达 8–10 年以上;雄蛛寿命一般较短。


外观与识别特征

鼠蛛多为体粗短、前躯高拱,螯肢强壮,步足较粗。 体色因种类而异:一些雌蛛整体呈暗棕或黑褐色,而雄蛛则可能具有醒目的蓝色或红色斑块, 例如东部鼠蛛的雄蛛前躯及螯基部常呈亮蓝色,有的种类前躯或腹部带红色斑区。

它们的眼排列与普通蜘蛛不同,属于原蜘目(Mygalomorphae), 獠牙自上向下竖直开合,和捕鸟蛛、漏斗蛛一类的近亲相似。


分布与栖息地

鼠蛛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本土,包括东部、南部、西部及部分内陆区域, 还有个别种类分布在新几内亚等附近地区。 它们通常在地面挖掘丝衬泥洞,并在洞口附近设伏, 洞穴常带有丝和泥土加固,有时还会伪装成不易察觉的小洞。


生活习性与食性

鼠蛛多为夜行性伏击捕食者,白天躲在洞中,夜间在洞口或附近等待经过的昆虫、 其他节肢动物甚至小型脊椎动物。猎物经过洞口时,它们会突然而出,以强壮的螯肢咬住并注入毒液。


毒性与对人类影响

部分鼠蛛的毒液成分与澳洲漏斗蛛相似,被认为具有潜在的较高医学生物学风险。 已知个别种类的咬伤可导致明显的神经毒症状,如出汗、肌肉抽搐、恶心等。 不过,大多数实际报告病例中,鼠蛛咬伤并未像漏斗蛛那样频繁导致严重中毒, 且现代澳大利亚医疗系统中通常可使用针对漏斗蛛研发的抗蛇(蛛)毒血清进行处理。

总体而言,鼠蛛应被视为需要谨慎对待的有毒蜘蛛: 如在澳大利亚被鼠蛛怀疑咬伤,应尽快就医,让专业人员评估症状并决定是否使用抗毒血清。 对于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更应提高警惕。


与人类的接触与防护

鼠蛛的洞穴常位于庭院、草坪边缘、土路旁或灌丛下,人们翻动石块、挖土或搬运木材时可能不慎惊扰它们。 在已知鼠蛛分布区域,建议:

  • 园艺或挪动石块、木料时佩戴厚实手套

  • 避免赤脚在落叶、石堆附近行走;

  • 如发现疑似鼠蛛,不要徒手抓捕,可联系当地害虫/野生动物处理部门。

常见问题

Q1:鼠蛛的毒有多厉害?

部分种类毒性接近漏斗蛛,理论上可以导致较严重的神经毒症状;
但实际严重病例相对较少,且在澳大利亚通常可以使用漏斗蛛抗毒血清进行救治。

Q2:如何区分鼠蛛和一般的大蜘蛛?

鼠蛛体形短粗、前躯高拱,獠牙竖直向下开合,雄蛛有时带有鲜明的蓝色或红色斑块;
而常见家蛛和园蛛体形较扁、腿更修长。

Q3:被怀疑鼠蛛咬伤怎么办?

应尽快就医,并尽量记住或拍下蛛体特征,不要自行处理严重伤口。
当地医生会根据症状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毒血清。

Q4:鼠蛛会主动进入房屋吗?

雄蛛在繁殖季节可能离开洞穴游走,有时会进入车库、台阶附近甚至室内。
应避免徒手拍打或踩踏,最好用工具将其移除或请专业人士处理。